恢复高考几近夭折,邓小平冲冠一怒力挽狂澜!

2017-12-06 网络新闻联播 网络新闻联播

1977年8月8日,邓小平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就在当年恢复高考。但他的“8.8”讲话当时并未在社会上传达,也尚未形成正式的中央文件。眼看原定的秋季开学时间已近,让各地招生办着急的是,教育部的红头文件却迟迟未到……


 

各地招生办等到的,是教育部发出的重新召开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的紧急通知。当时邓小平决定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尚未公布,接到紧急通知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满心疑惑,谁都不知道为什么要重开招生会。


一年内连续召开两次招生工作会议,这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恢复高考的决策,事关国家走向和几千万知识青年的命运,许多政策问题牵一发而动全局,这让第二次北京招生会议举步维艰!


我是十五,十六岁多当知青,繁重的体力劳动,甚至吃不饱肚子,都不可怕,我认为年轻人在体力上,身体上受得一些这个东西,我觉得都不可怕,你知道我们知青当中最可怕的一点是什么,就是绝望,绝望啊,这是最令人窒息的,这是最令人不可接受的。

——深圳市教育局原副局长

1977年高考亲历者

      李长弓


招生工作会议刚刚开始不久,就陷入了胶着,但即将恢复高考的消息,却在社会上传播的是越来越广。许许多多的知识青年开始重新拾起书本,尽管没有人能说清楚,恢复高考的传言是真是假,但一股充满希望的暖流,已经开始悄悄地涌动着。


知青大哥兴冲冲地告诉我,他说冬权,听说今年要恢复高考,你基础这么好,赶快复习准备考试吧。当时我觉得这个不太可能。

——国家档案局原局长

1977年高考亲历者

      杨冬权


就在知青们期盼着好消息的时候,北京招生会议依旧是困扰重重,毫无进展。许多人发现,一旦涉及恢复高考的具体问题和实施方法,与会代表就会出现巨大的分歧,意见始终无法统一。

 

半个多月过去了,会议仍在无休止地争辩中,没有取得任何有效进展。

 

当时有人写了这样一首打油诗,描绘了会议的状况:


会场上,双方针对恢复高考的问题争执激烈。教育部主要领导的态度却是模棱两可、不予表态,这样的做法使得会议的前途变得扑朔迷离。


在这个期间开了十一大,中共十一大,宣布结束“文化大革命”等等,但是它指导方针它没有变,不但没有变,而且强化了。那么这样一来,就对这个第二次全国招生会议就起了一个很重要的影响。

——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

副会长

龙平平



突破与固守,期待与彷徨,在与会者的心中交织。本应明确的航向却在一点点地偏移,这让驻会记者穆杨禁不住思考,究竟是什么束缚了大家的手脚?

 

“两个估计”让包括穆杨在内的许多人如鲠在喉,它出自于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所通过的会议纪要。


两个估计”就是指:解放后十七年的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


“两个估计”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癌症”,“两个估计”如果不彻底地推翻,对于教育战线的进一步发展,对于解放千百万教育战线工作的同志,我觉得还是个问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

赵亮宏


 而要推翻“两个估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几乎不可想象。


招生会议从8月开到了9月,会场也从北京饭店转到京西宾馆,依旧无法摆脱“两个估计”的枷锁。明白其中缘由的人民日报社派驻会议的要闻部记者穆杨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是否能在“纪要”上寻找突破口,打破僵局。

 

他勇敢地约见了6位曾经参加过全教会的当事人,在京西宾馆的客房里召开了一场秘密的座谈会。

 

当时这个教育系统拿这个“纪要”是神圣不可侵犯,那是紧箍咒一样,谁敢动《纪要》。

——山东省教育厅原副厅长

马庆水


之后,穆杨奋笔疾书连夜赶写出2600多字的《全教会“纪要”是怎样产生的?》,说明了《纪要》产生的来龙去脉,他迫切希望邓小平能够尽快看到这份材料,这或许是一把利剑,刺破笼罩在招生会议上的迷雾。

 

图 | 穆杨


内参呈报上去,却始终没有消息。


第二次招生会议一下开了四十四天,从夏天一直开到秋天,说好多代表人家本来穿着夏天衣服来的,开几天就完了,结果中间回家去拿衣服去了。

——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副会长

龙平平


此时,在中国的城乡大地上,那些渴望改变命运的知识青年,由于迟迟没有等到正式恢复高考的消息而备感煎熬,但哪怕恢复高考还只是一个不知出处的传言,他们也不愿意放弃这一丝微弱的希望。


我当时的政治复习资料,是我弟弟坐在西安公路学院的图书馆里,一个字一个字地给我抄回来的,5万多字。寄来都是一大卷,我就靠他手抄的这个政治教材学的。

——深圳市教育局原副局长

1977年高考亲历者

李长弓


原本陷入僵局打算提前结束的全国第二次招生会议,突然迎来了转机

  

原来,邓小平一直着关注着会议的进展,他看到《内参》后,立即作出了指示:


“最近《人民日报》记者找了六位参加过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同志座谈,写了一份材料,讲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产生的经过,很可以看看,这份材料说明了问题的真相。”


这一直僵持的会议,突然峰回路转,其中还有穆杨不知道的原因。

原来,这缘于9月19日当天邓小平的冲冠一怒。19日当天,邓小平将教育部几位负责人找来,他严厉地批评道:


“教育部要争取主动,你们没有取得主动,至少说明你们胆子小,怕又跟着我犯错误了,赞成中央方针的,就干;不赞成的,那就改行”。


一向沉着冷静的邓小平这次是真的发了脾气。

 


从决策恢复高考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落实工作进展缓慢让邓小平非常不满,他对于教育部呈报上来的招生文件,更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邓小平明确指示:


“你们起草的招生文件写的很难懂,太繁琐,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现在群众劲头上来了,教育部不要成为阻力,招生会议要尽快结束,办事要快,不要拖。”


邓小平的指示彻底扭转了局面。9月25日,为期四十四天的全国第二次招生工作会议宣布结束,教育部迅速重新拟定《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恢复高考的决策自此尘埃落定。

 


10月21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都以头条新闻发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中国的城乡。它犹如一记春雷,震撼了每个有志青年的心灵。关闭了11年之久的高考大门即将重新开启!

当时,穆杨连夜报送内参,究竟披露了什么惊人内幕?


敬请收看今晚(12月6日)20:00

CCTV-4《国家记忆》之

《高考一九七七 突破禁区》。


联播君墙裂推荐


责任编辑:肖潇

来源:CCTV国家记忆

长按右侧二维码

央视网官方账号
@网络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