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牛年来了,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书写中国

刘巧利 央视网评 2021-04-29



辞旧迎新日,万象更新时。走过鼠年,牛年就要到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牛意味着耕作与收获。传统社会,过去一度流行着打春牛的习俗,意图通过鞭打的形式,唤醒牛的精神,迎接大有之年。所以宋人杨万里观儿童戏打春牛,乐而赋诗曰:“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


而马上到来的牛年春节,显然更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种特殊性,缘于鼠年的非同一般。迎接牛年的钟声还没有敲响,已经有网友急不可耐地上传了自撰的春联:“送瘟神鼠去春无限,迎祥瑞牛归岁有成”。因为新冠病毒,鼠年留下了沉重的记忆,随着“金牛”的回归,人们从其坚实有力的蹄声中,仿佛听到了彻底打败新冠病毒的捷报,也自然对丰年有成充满了期待。


这个牛年春节的特殊性,还缘于“年”的形态发生了一些变化。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回家过年是每个人心中最难以割舍的情结。而今年的春节,为配合国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很多在外务工的“游子”选择就地过年,体会着不一样的年味。


曾几何时,除夕不能回家,都代表了一种最凄楚的况味。“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唐朝诗人羁旅中的感叹,之所以穿越时空,千百年后还能引来异代读者的同情之泪,就因为春节承载了太多的功能,团圆则堪称中国人的信仰,而所谓年味,实际就是一种关于团聚、幸福和期盼的特别味道。


之前铁路部门发布数据称,春运头三天,全国铁路客流同比下降七成以上。据此推算,就地过年的人数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数据。这么多的人选择了就地过年,不能和家人团聚,今年春节还有多少年味?


感谢技术的发展,让有别于抵掌而谈的另一种团聚成为可能。通过视频,人们在“云端”相会,身在外地的儿女纷纷通过网购方式,给父母送去一份心意,谓之“淘宝式拜年”。而为了帮助市民实现在线“约”饭、年货“云”置办,许多餐厅开设年夜饭送货上门服务,电商平台推出“2021年全国网上年货节”等活动,又为“云过年”提供了多重选择。


感谢良好的创意,让这个特殊的牛年春节焕发出了不一样的精彩。从腊月初八至元宵节,故宫博物院借助官方网站及“数字故宫”官方小程序,开设“故宫知识课堂”、“宫猫记·过大年”等活动,全方位展示故宫的建筑历史、非遗传承、文创产品等,这是春节中的另类“大餐”。


感谢众多普通人的坚守,使这个春节年味不减。他们可能是医护、警察、社区工作者、地铁员工,也可能是出租车司机、外卖小哥、环卫工人……就是这样无数平凡的个体,构成了我们平淡而又祥和的生活。


也要感谢选择就地过年的人们。2021年2月7日起,留深过年的不同群体代表肖像开始点亮深圳各处,从繁华商业区电子大屏到地铁、公交灯箱、社区宣传栏,处处都向人们展示着他们美好的影像。就地过年而被一个城市特别致敬,是由于这个看似简单的选择里,彰显了自律的精神……


为美好而来,所有人都是“牛人”。正是这些“牛人”,书写着大写的中国。


让我们一起呼喊:牛年大吉!


往期回顾
“鸡头”还是“凤尾”?其实不是事儿……
对劣迹艺人就该一把尺子“凉”到底
央视网评|返乡隔离加码?问责要见底

编辑:静静子  责任编辑:孟夏
来源:南方都市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