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政法大学的重要讲话

2017-09-07 网络 西安众合司考

习近平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

理论解析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习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法治建设将承载更多使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既要着眼长远、打好基础、建好制度,又要立足当前、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法、全民守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

理论解析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体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①加强律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发挥律所党组织作用,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

②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普遍设置公职律师,企业可设置公司律师;

③发展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队伍,鼓励法律人才跨区流动。

习近平强调,没有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高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要充分利用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加强法治及其相关领域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对复杂现实进行深入分析、作出科学总结,提炼规律性认识,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撑。

理论解析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

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具体应当做到:

①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②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

③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

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习近平指出,法学学科体系建设对于法治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我们有我们的历史文化,有我们的体制机制,有我们的国情,我们的国家治理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有我们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在法学学科体系建设上要有底气、有自信。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突出特色,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努力以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为世界法治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对世界上的优秀法治文明成果,要积极吸收借鉴,也要加以甄别,有选择地吸收和转化,不能囫囵吞枣、照搬照抄。

理论解析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应当完善立法体制,具体要做到:

①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重大立法问题向党报告,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的建议,依照法定程序修改宪法;

②健全以人大为主导的立法体制,加强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法律工作委员会的立法作用;

③改进政府的立法制度,完善行政法规、规章的制定程序,保障公众参与,强化政府法制机构的法律起草功能;

④明确立法权力边界,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干预立法,加强法律解释工作。

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协调决定,不能久拖不决。

习近平强调,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法学专业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做好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同时,深入了解法律实际工作,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励学生。

理论解析

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科研机构,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统一教材,纳入司考必考范围。健全政法部门和法学院校、法学研究机构人员双向交流机制。我们应当建设高素质的法治专门队伍:

①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突出政治标准,选拔具备法治思维的领导干部;

②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统一法律资格考试,建立法律职业统一岗前培训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畅通符合条件的军转干部进入法治专门队伍的通道,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

③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初任法官、检察官由高法、省检统一招录,一律到基层任职。上级法检一般从下一级法检遴选法官、检察官。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遵法守法。

理论解析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治国理政领域的重要体现,是执政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重要指导思想。

 只有“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所产生的治理合力,提高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能力和水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总体框架是“以德治国”的一个重要方式,主要途径有如下几个方面:

1、贯彻落实宪法的精神。巩固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坚持依宪治国,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2、立法、执法、司法都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首当其冲的是如何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现行宪法关于精神文明的各项规定,来完善现有的各项法律法规,使法律法规更好体现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

3、要把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道德教化人心的作用,不断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活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此外,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带头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4、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在法律的立改废过程中,要不断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审查,避免出现一些不具备道德基础的法律。“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缺一不可。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从而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