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陕西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陕西发布 2021-06-06


2021陕西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20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省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经济恢复好于预期,实现生产总值2.62万亿元,增长2.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9%和8%,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1.  果断应对、精准施策,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2.  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在重重困难中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3.  对标补短、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4.  加强创新、力促转化,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 5.  改革引领、开放带动,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6.  举一反三、系统治理,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7.  利民为本、兜牢底线,基本民生得到有力保障


  • 粮食产量达到1275万吨
  • 新增城镇就业43.2万人
  • 新增高速公路11条(段)
  • 建成5G基站1.8万个
  • 18.34万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 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500亿元
  • 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惠及41.24万户
“十三五”主要成就


五年来,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1.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3%,人均突破1万美元

  • 铁路营业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突破6000公里和6100公里,县县通高速如期实现

  • 全省城镇化率提高5.5个百分点

 2.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 288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 24.93万户贫困群众搬入新居
  • 预计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692元提高到12491元
 3.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 新增上市企业17家,国企净资产和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2.8%、23.3%
  • 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16.4%和10.2%
 4.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
  •  自贸试验区21项典型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综合保税区数量居全国第6位
  •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线通达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客货吞吐量分别居全国第8位、第10位
  • 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4.8%,实际利用外资和引进内资年均分别增长12.8%、13.9%
  5.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 秦岭违建问题彻底整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持续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 河流优良水质优于国考指标20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超过45%
 6.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 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5%和8.9%
  • 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29%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 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以制造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万元左右
  • 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建成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 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延安精神进一步弘扬,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 民生福祉得到更大改善,就业更加充分更有质量,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 治理效能大幅提升,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


2021年重点工作


 1.  经济运行
  • 狠抓政策落地见效
  • 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 省级重点项目投资420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
  • 顶格执行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
  • 实施高质量项目建设行动计划,举办重点项目观摩、重大项目开工月等活动
  • 支持西安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持咸阳、渭南建设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支持建设立足乡村、贴近农民的生活消费服务综合体
 2.  创新驱动
  •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
  • 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
  • 实施百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600亿元
  • 加快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打造全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支持西安高新区建设硬科技创新示范区
  •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实施“1155工程”;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和产业应用
  • 实施推动创新创业三年行动
 3.  实体经济
  • 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 切实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
  •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
  • 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精心打造重点产业链
  • 筹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企业技术中心30家,支持宝鸡创建国家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
  • 推动能化产业高端化发展,支持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发展,打造氢能应用示范工程
  • 积极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促进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4. 乡村振兴
  •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继续加强脱贫地区产业帮扶,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
  • 统筹实施“3+X”全产业链奖补项目
  • 粮食总产保持在1200万吨以上
  • 实施种业创新工程,支持杨凌打造旱区种业硅谷
  • 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配套建设冷链仓储设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打造一批美丽宜居示范镇村
 5. 建设“高地”
  • 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 加快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 进出口增长8%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左右
  • 高标准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
  • 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
  • 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
  • 支持榆林口岸开放
  • 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实施
  • 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
 6.  区域协调
  •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
  • 推动苏陕扶贫协作向区域经济合作升级
  • 县域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
  • 深化关中协同创新,加快构建融合发展新机制
  • 支持榆林建设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支持延安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 促进陕南绿色循环,加快实现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
  • 推动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7.  美丽陕西
  •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 加快建设美丽陕西
  • 严格执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总体规划,加快建设综合智慧监控系统
  • 抓住“水沙同治”这一关键,推动黄河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
  • 支持商洛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 开展渭河及其主要支流水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2600平方公里
  • 落实长江禁渔十年行动
  • 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研究,编制省级达峰行动方案
 8.  安全发展
  • 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 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守住守好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战略成果
  • 切实提升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投资、重要科技、粮食能源等领域风险预防处置能力
  • 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体系、处置和问责机制
  • 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五项攻坚行动”
  • 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9. 民生实事
  •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 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 开展稳就业精准帮扶行动, 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和基层成长计划, 培训企业职工和农民工50万人次
  • 新建公租房5000套,发放租赁补贴3.9万户,新开工棚户区改造7500套、城镇老旧小区改造3622个
  • 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00个
  • 实施健康陕西17项行动
  • 建成100个城市社区服务站、100个智慧社区、300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10.  十四运会
  • 举全省之力办好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
  • 系统谋划、倒排工期,高质量做好各项筹备工作
  • 全力打造一流场馆环境,精心设计竞赛流程和各项保障方案
  • 放大全运综合效应,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全运惠民八大工程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 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
  •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左右
  • 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6.5%和8%左右
  • 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
  •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
  • 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


“十四五”五个方面重点


  •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为基本遵循

    把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为全部工作的总纲,时刻心怀“国之大者”,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布局落子重大平台载体、重大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工程,一环一扣稳扎稳打,一步一印接续奋斗,全力以赴把习近平总书记为陕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  始终坚持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为战略指引

    标定新发展阶段的坐标参照,坚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行动自觉,锚定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功能定位,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贯穿起来,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战略对接起来,把生产生活生态融合起来,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 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主攻方向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招商引资第一要事,强化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和指标考核,把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引向深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宜居环境品质、文化生活品质。推动改革赋能、数字赋能、组织赋能,切实提高政策执行力、市场引导力、法治规范力。

  • 始终坚持以聚智创新、聚焦产业、聚力富民为关键抓手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做强创新平台,共享创新资源。以实体经济为根本、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转型升级为重点,打造万亿级先进制造、能源化工、文化旅游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富民产业,壮大民营经济。

  • 始终坚持以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底线思维为重要方法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正确处理时与势、危与机、稳与进、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坚持问题导向,在解决实际问题、狠抓工作落实上下功夫。坚持底线思维,主动应变、有守有为,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以举措的确定性应对复杂环境的不确定性。




往期精选


编辑 / 季慧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