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翻墙喂虎”事件,为什么“规则”应当高于“同情”?| 盛大林

2017-02-04 盛大林 盛大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015gmnhjb&width=500&height=375&auto=0


宁波雅戈尔动物园的“翻墙喂虎”事件,已经过去5天了。但“规则派”与“同情派”的争论仍在持续。刚才看到一篇PK式的报道,“同情派”的代言人竟然是一位专吃“规则(法律)”饭的律师,这真让我大跌眼镜!


已经写过一篇文字,还有些话,不吐不快。


落入虎口的张某当然也值得同情,毕竟他丢了性命。作为同类,不能漠然。但他那么毅然决然地无视规则,也是不可原谅的。“同情”是一种品质,“规则”也是一种价值。二者不是对立的,绝非非此即彼,但还是有轻重之别、先后之分。我坚持认为,在当今的中国,在这件事儿上,更应该大讲“规则”,而不是大谈“同情”。


为什么?因为现在的中国,“规则意识”比“恻隐之心”更稀缺。请注意,我说的是“更”——这是一种比较式的表述,并不是说“恻隐之心”不缺少。6年前发生在广东的“小悦悦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一个两岁的孩子,先后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甚至绕身而去!而16年前美国的“911”事件发生,不少国人欢呼雀跃也很说明问题。但我始终认为,国人总体上并不缺乏基本的同情心,主流还是向善的。相比之下,国人的规则意识及契约精神更加缺乏。


有一个故事广为流传:一中国留学生谈了一个美国的女朋友,二人逛街遇到红灯,环顾四周,无车来往,他就拉着女友闯了过去,女朋友非常生气:“你连红灯都敢闯,还有什么事儿不敢做?”掰了。留学生回国后,又谈了一个中国女朋友,二人逛街,又遇红灯,又是无人经过,但他没有再闯,女友也很生气:“你一个爷们儿,连红灯都不敢闯,还能干成什么事儿?”又掰了!


不知道这个故事是否“小说家言”,但即使是虚构的,也是源于生活。听过这个故事的中国人,大都是会心的一笑,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就是中国的真实。


中国人的规则意识为什么差?主要源于两大方面:一是“特权”,二是“人情”。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想问题、办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人情”。亲戚、朋友、同学、老乡,甚至朋友的朋友、同学的同学,都能成为可资利用的资源。“托关系,走门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有“人情”,当然要用;没“人情”,创造条件发展人脉。中国的衙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不假;但也不是事事如此、每个衙门都这样。大门是敞开的,偏偏要走后门。即使明明知道,正门可以走通,甚至成本更低,也非走后门不可。在有些人看来,能走后门是一种“荣耀”,很有面子。我有一个朋友,总是津津乐道于他通过多少关系办成了多少事儿,其实有些事儿根本不值得那么大费周折。但这是一种文化,潜移默化地支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而“人情”与“规则”是对立的,“人情”大行其道,“规则”就要退避三舍。“潜规则”盛行,就有人情的因素。


中国也是一个特权社会。所谓“特权”,就是超越“规则”的权利。哪些人拥有“特权”?人们都能想到的是“强者”。的确,强势群体是“特权”的主要主体。有权、有钱、有势,都能拥有“特权”,这是几千年封建专制的“遗产”。这种“强势特权”或曰“强式特权”,甚嚣尘上,无人不晓,就不必赘言了。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其实还有一种特权叫“弱势特权”或曰“弱式特权”。


“弱势”也能成就“特权”?很多人可能觉得难以理解。其实,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只不过大多数人习焉不察罢了。比如说,郑州等很多大城市里都有很多“老年代步车”,机动车式的电动车,这种车辆没有牌照,甚至出厂就是非法的,它们在机动车道或非机动车道里随意穿行,但没有人敢管。还有很多残疾人,非法经营出租车或其他小生意,也没有人敢管。为什么都不敢管呢?因为违法违规者是弱者。若要较起真的,执法的难度本来就很大,因为被执行人会“倚老卖老”、“倚弱卖弱”,不用非常手段,根本执行不下去;若用非常手段,就会招来批评……中国人就是这样,他们都是那样的痛恨“特权”,同时又是那样的渴望“特权”,没有特权的时候批评“特权”,只要有条件就享受“特权”,有“强”恃强,有“弱”倚弱——这就像是一种基因,它是深入骨髓的。要说遏制“特权”,矛头所向都是“强势特权”,而“弱势特权”却容易被忽视。


市场经济是规则经济。“守信用,重合同”是市场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不能恪守规则,没有契约精神,交易就无法正常进行,市场就会失去秩序。法治社会是规则社会。法律是规则的最高形式。没有规则意识,就不可能崇尚法律。如果当真要搞市场经济、要建法治社会,就必须重规则。“同情”不能废,“规则”更要讲。在“规则意识”稀缺的当下,尤其应当如此。当然,我们讲规则,既要对弱者讲,更要对强者讲;规则要践行,制定规则的人首先要遵守规则。但这也不意味着,对弱者应该少讲规则或者不讲规则。


公正的规则,是对最多数人、最大利益的保护。面对热点事件,多讲“规则”,还是多谈“同情”,就是一种导向。“翻墙喂虎”事件发生后,最应该做的是什么?当然是汲取教训,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漠视规则而导致的惨剧已经发生,如果还大谈“同情”,会是怎么的社会效果?北京动物园游人违规下车被虎咬死的事件发生后,“同情”之声也是此起彼伏,谁能说这与宁波雅戈尔动物园的“翻墙喂虎”没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呢?


死者已矣。活人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活人!


相关文章:

人已被虎咬死,舆论还在互撕——俺来拉一拉架!| 盛大林

盛大林:“逗虎”落虎口的游客或受春晚相声《新虎口遐想》的误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