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雕刻时光总裁赵珂僮:这个行业出不来独角兽,也做不了商业

新消费第一媒体 新消费智库 2022-11-27


这是新消费内参第258期文章

来源 | 新消费内参

作者丨小七


新消费导读


就目前来看,我国人均年消费咖啡量小于5杯,远落后于美国、日本。但据中国咨询投资网公布的《2017-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在目前全球咖啡消费平均增速只有2%的情况下,中国市场的咖啡消费量以每年超过15%的速度增长。


而在今年,咖啡业备受资本关注,从外卖平台起家的连咖啡获得B+轮1.5亿融资,到上海精品咖啡品牌seesaw获得4500万元投资,再到原神州租车团队更是斥10亿巨资打造咖啡新零售......

 

新消费内参通过采访咖啡行业从业者,试图探究中国咖啡业是否迎来爆发期?咖啡业除了“小而美”,能不能实现快速扩张?而资本疯狂追逐背后是否会产生新一轮的泡沫?今后又将走向何方?


以下是我们的第一篇专访:雕刻时光咖啡馆



空间属性正在下滑,要如何做”雕刻时光+”


我一直觉得雕刻时光是在做一个商业平台,甚至说人性平台。现在所谓的实体有很多“高”,高房租,高人力成本,但我总相信中国的经济无论怎么发展,平台和人之间还是有情感的。你不可能在打车的时候跟司机去聊人生,所以我们会以一个精神体而存在。

 

咖啡馆原本最重要的属性就是空间,但空间的概念对我没有这么迫切,第一,一线城市交通成本大,大家更喜欢线上聊天或者采取就近原则去别人家里做客,这样就可以减掉原来出行去空间的机会成本。第二,现在大家都在抢空间的市场,但提供空间的太多,整体需求又在降低,消费者很容易产生烦腻。

 

对于雕刻时光呢,我觉得它不能够变得太厉害,因为老品牌很难再给它定性让它去转变,就像教了一辈子书的数学老师去教语文,别人不会像信任他的数学课一样信任他的语文课。我们要延续自己的品牌基因来做新事项,就是打造24小时的城市文艺休息站、补给站,是有文化属性的,我们叫它“雕刻时光+”。

 

我认为这个时代我们要改变一种意识形态,抓的客户要更多一点。你看我们上午店里没什么人,下午全爆满。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好吃的、能够takeaway的早餐,也没有打造自己的属性让人想来take away,因此,“雕刻时光+”一定要附带上这种属性,让人能够即时喝到最好的咖啡。


接下来就是好吃的早餐,比如简单的三明治、热的牛角包,还有年轻人喜欢的健康沙拉、酸奶。饿的时候来一点,既没有长胖的心理负担,又会让人觉得很舒服。



我们也会有精神食粮:书籍,杂志居多,尤其是外媒的杂志。虽然要高价采购,但是里面的照片、器皿看着就会享受。这些都是小细节了,但小细节才能更强地打动人心。后续也希望能引入无人货架,我们只提供销售的平台就好了。


当然为了满足新一代消费者需求,我们还会基于新零售做一类不超过40平方米的小店,这个店会更性感,颜值会更高,更希望吸引有特性的人进去。不敢说开500家,但是15~20家就已经很不错了,我们会先在北京上海两个城市试点,抓准精准的人流数据,比如用户画像为收入在1.5~2万的人群。

 

相比原有300~400平米的大店,40平米看起来小,但是也更精致。它只有一个10平米的功能区,10平米的自助区,没有厨房的概念,剩下的20平都是功能空间,比如消费者进来可以有小桌子坐,周围闻到的是清新、花香。



除此之外,社区店雕刻时光以后也一定会做。社区是一个特别场景化的东西,顾客进了咖啡馆可能不喝咖啡,就想来壶茶和朋友聊聊。现在大家的心态变得很快,收入在提高,退休年龄在提前,以后对社区的需求会越来越高,最好家门口就有一个空间供其发呆。

 

咖啡是一个永恒的、自带轻奢、自带气质的产物,而且非常治愈系。所以我觉得雕刻时光不会被落后,它以自己的形态安然在那儿生存着,厚积薄发、不是那种着急的品牌。真正做好咖啡馆的人也着急不了,着急的都死掉了。

 

但是雕刻时光毁也毁在我手里,好也好在我手里。毁是因为我没有发力让它快速地去发展。好是好在因为我没有快速地发展,我也没有快速地死亡。

为何这个行业出不来独角兽


你们都知道,其实雕光最早的创始人是庄仔(庄崧冽)。2007年,我从澳洲回来等绿卡,为了打发时间就帮他打理了三家店,由于我是酒店管理出身,所以做起来比较轻车熟路。

 

而且当时并没有现在这种狂热的融资氛围,我们就想小打小闹。但是利润确实很不错,流水非常好,完全能实现自负盈亏,我就去做下一家,但没想做加盟,总觉得加盟会丢掉品牌,当然现在是有深厚的加盟血统的。

 

总之,开咖啡馆的人是优雅的内敛的,有自己的方法论。铺得很快的品牌都不是在做咖啡,比如咖啡豆的挑选和咖啡师的培养。

 

怎么挑选咖啡豆?要经过采摘、晾干、水洗、去壳、去膜等一系列步骤后,最后出现的才是咖啡豆,先不论大小,只要它颗颗饱满,就属于A级豆。不饱满的是残次豆,

虽然混在豆子里磨成粉看不出来,但其实很影响口感,我们就要一颗一颗去甄别。

 


虽然这个过程会提高成本,但是帮助品牌实现了稳定性。。另外,我们也在通州建立了工厂,买了最贵的烘焙机给我们烘豆子,从而树立了标准。实际上咖啡豆需要一个氧化过程,刚烘好的未必好喝,为了避免挤压库存,以及保证咖啡豆的新鲜度,我们就会根据需求大小按月烘培豆子。


我们群里自己开玩笑,说玩咖啡毁三代。要知道,咖啡师的设备和器皿很贵,而且更新迭代特别快,但是必须得有,没有的话出去在圈子里就不能说自己是个咖啡师。每次咖啡博览会一结束,咖啡师自己先“毁”一堆东西。

 

但是做咖啡师,天赋和努力一样不可或缺,投入和产出是绝对不相衡的。而且很多咖啡师骨子里有一种曲高和寡的意识,他自己很享受,也看不上消费者,所以这个行业出不来独角兽,也做不了商业。

 

同时,培养一个合格咖啡师也很难,雕光内部的咖啡师拿了全国冠军后,他需要一个职业生涯的上升,我们要想把人留住,就得给他提供一个能释放专业能力的平台。

 

所以,我们决定开办一个咖啡学院。一方面是想从内部培养自己的咖啡师,另一方面是帮助外部的咖啡师去开店。另外还有一些商业上的考量。

20年的民族品牌,雕光也要学会做减法


再说回品牌上,关于“雕刻时光+”的问题。我们有加盟血统,所以我们很多优质的加盟商会跟我们联动,而且有团队去谈。比如福州的店,我跟我的团队讲的都是朴实的、能做得到的。有我的团队在,我的仗就能打,我不用去现场再去招人了。

 

所以企业愿景和企业使命是每个品牌都应该具有的,我现在也在这样打造一个有忠诚度的团队。

 

比如我会给团队做幸福指数测试,用幸福指数去衡量应该让员工在哪儿工作。我们的幸福指数来自于他跟团队的和谐度,团队成员之间match不match,开不开心很重要。


举个例子,5分的满分,达到4分的才能去这些新店。幸福指数低的,就会让他在原来的地方呆着,等幸福指数补到4再走,这是他工作的低标准。员工首先得有幸福感,他才能有好的服务,才能把服务的精神体验给客户。

 

我们的销售额在2014年以后是下滑的,因为我们在砍掉业务的时候做了一些错误的决定。就像瘦身,有时候吃错了减肥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也瘦下来了。我们现在的状态就是终于从ICO病房出来,进到了普通的病房,下一步就是让它复原。所以等你再想启航的时候,虽然内容不变,但可能会以另外形式去开始。

 

就像天空上有无数流星过去了,可是雕刻时光一直在那儿闪着,它可能有时候亮的很好,它可能有时候很微弱,但是它一直在那儿,这是雕刻时光顶着民族第一品牌称呼的一个存在的意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