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hape健身创始人曾翔:二十年来最大危局,健身行业曙光何在?

真真一 新消费智库 2022-11-27
这是新消费内参第877期文章来 源:新消费内参作 者:真真一


 新消费导读


持续两个多月的疫情,让很多企业在春天感到了寒冬的萧瑟,健身作为极度重线下体验的行业,也受到了莫大的冲击。在这样的疫情局势中,Shape健身品牌反应迅速,通过一系列措施挽救危局,维持着企业高度的活力和高效的产出。
3月4日,新消费内参主办线上公益直播课,邀请Shape创始人曾翔,就“健身行业迎来最严重的危机,如何抽身破局”进行深入探讨。
在长达一个小时的分享中,曾总积极为健身行业发声,主要分享了以下几个问题:
1. 疫情下的健身行业影响几何?2. 健身品牌如何自救和转型?3. 为什么强者恒强,等待曙光?




大家好,我是曾翔,很开心能有机会跟大家分享健身行业的危机与破局。第一次以这种语音形式进行分享,我也需要适应一下,如果出现什么问题,请大家包容一下。

 

今天听众各行各业的比较多,可能关心的问题不仅包括健身行业,还有很多别的行业。所以,具体关心什么问题我也不是很清楚。时间有限,我先花10到15分钟,讲一讲我想讲的话题;然后,我还想留些时间给大家。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需要探讨的,可以在群里提出,这样我再进一步回答,这种互动可能会更好一点。

 

我先介绍一下shape。我们是一家2018年成立的健身生活方式品牌,主要做线下健身服务,2018年3月在北京开了第一家店,目前已经开了十多家,都是在核心商圈。Shape是由课程体验驱动,以线下团课起家,兼顾私教,同时也灵活付费,我们一大半会员是以单次付费的方式上课。

 

目前团课占我们收入80%左右,私教占20%。但是,今年我们私教的占比会提升到40%左右。我们的店铺使用面积在300到350之间,是团操区域,然后Shape pro是我们的子品牌,是私教区域,当然我们还有单车房及其他的一些功能区域。

 

我们的会员主要在是22岁到35岁之间,基本都是城市的白领人群,女生占70%,男生占30%。我们的用户收入是在一万五到3万这样的范围之内。


疫情下的健身行业影响几何?

 

此次疫情是黑天鹅,其中健身行业是受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到现在为止几乎还没有健身房复工,所以从一月中旬到现在健身行业的收入几乎是归零的。这此疫情,应该是过去二十年健身行业遇到的最严重的危机。

 

健身这个行业比较分散,大的不多,我们做过计算,头部100家企业占的市场份额只有3%。健身行业的小品牌很多,而这些小的单店连锁几乎没有储备三个月以上现金流,对现金流断流的承受能力很弱,因此疫情的冲击尤其大,很多小品牌会熬不过这个春天。

 

我认为疫情对行业是加速洗牌的催化剂,危中有机。对行业的机遇在于,头部品牌如果现金流储备充沛、有清晰的管理思路和长期的发展目标,那么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来扩大影响力、占领市场份额、打败竞争对手。对健身行业来说,这也是一次事实转变、勇敢拥抱线上用户、把握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生意的机会。


健身品牌的自救和转型

 

接下来我说一下健身品牌做了什么自救与转型。

 

以shape为例。Shape反应迅速,赢得了行业口碑与机遇。我们本来打算过年期间也营业,这是常态。不过在1月下旬我们做出判断,疫情未来会严重,所以我们就在年前迅速发布通告,全部店铺停业,营业时间待定。当时这是对疫情的应急反应,因为当时疫情的情况在发酵,社会形势非常不明朗。这种情况下,我们第一想到的是要保护我们会员的安全,能够不给国家添乱,所以我们先行宣布了这个举措。

 

当时我们计划2月10日开店,但是到2月初疫情愈演愈烈,我们觉得这件事可能不是以周为单位的,而是以月为单位的。于是我们在1月27日上线直播,这在行业里应该是最早一批直播的品牌。我们的安排是一天6-8节课,免费直播,线上课程种类丰富,和我们线下课程是一样的。

 

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措施。我们这样做的初衷是希望在疫情这段时间能维护用户的粘性,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保持教练的状态。早期直播有十几万人在线,后来变成常态化后每次也有几千人观看。

 

同时,我们一直准备着团队能有战斗力,所以让教练在2月初就回到北京,这也是很明智的,因为当时全国铁路还是很安全的。此外,我们给教练是提供比较好的宿舍的,所以教练回到北京能够静养身心,等待复工。

 

后来到2月中旬,我们觉得这件事情越来越严重,就采取了一些收入和成本方面的应急措施。在收入方面,因为直播是免费的且打赏收入也都给了教练,对于企业来讲几乎没有收入,所以我们就推出收费的线上训练营,这成了意料之外的成功。

 

线上训练营的运营方式,是教练用腾讯直播的软件开两到三个训练室,每个训练室最多三十个人,每人以三百元的价格加入12天训练计划。在这当中每个人是双向直播的,同时每天在群里打卡,教练安排营养和饮食的计划。现在第四期已开,报名总共2000人。

 

这个营为shape创造了收入,虽然相较传统的线下收入还是杯水车薪,不过也让我们看到了线上的希望。在训练营中,我们发现80%还是老用户,这些传统用户会跟随品牌、跟随教练,是我们持续可以做的方向,不过还需要打磨和锤炼。我们接下来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怎么样能够让线上产品吸引更多新的流量,而不是只是服务我们现有的用户。



我们还推出了企业的公益营和公益课,也是为了响应大环境,支持国家全民抗疫。我们对企业有免费的直播课和企业课,当时是想通过这个来吸引更多的企业用户,当然同时也吸引到更多C端的用户。目前来说,有20多个公司在接受我们这样的服务,这是to B端的一个解决方案。

 

另外,我们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工和租金。因为现在无法预计什么时候疫情会过去,也无法预计疫情过去我们什么时候能正常营业、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所以我们在租金端和人工端严格控制企业成本。对于这段时间不太有产出的岗位,进行停薪留职;对于租金成本,我们和甲方积极沟通,希望大家一起分担疫情的冲击;这两方面都得到了员工和甲方很大的支持。

 

我们所有团队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教练,他们的状态、心理、生活都是我们密切关注的,再苦再难不能难到教练。所以我们在疫情期间对教练的安排,主要有底薪完全不受影响,提供宿舍,五险一金福利不变,同时创造更多营收机会,如线上训练营、直播课等。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希望至少教练能保持一个合理的收入,在北京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质量,以及心情的稳定。

 

在招聘方面,我们抓住这个时机面试教练。教练行业面临很大的压力,很多公司减薪停薪,还有一些教练转行做美团骑手。这可能是一些比较短期的谋生之路,正好是我们招揽更多人才的机会。

 

至于转型,我不认为健身行业会根据一个短期的疫情就必须转型。健身行业还是以体验驱动、互动驱动、实体环境驱动为主,一旦疫情过去大家还是会选择回到线下进行健身。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部分买线上训练营的用户还是企业的线下用户。


强者恒强,等待曙光

 

此次疫情对健身行业的意义可能不在于转型,而在于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去思考自己品牌的长处与弱点,思考还有哪些可做的生意模式。因为平时的工作都很繁琐,团队可能没有这么大块整体的时间来思考商业模式,所以现在多去思考可能就会明白哪些是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事情,哪些是对企业有增量的事情。

 

疫情对头部品牌来说一定是机会,他们资金比较充足,资源比较丰富,因此坚持得会比较久,同时有能力去思考、摸索团队的经营模式。一旦疫情过去,很多经营不善的小品牌就会消失,这对头部品牌来讲是抢占市场份额的好时机。此外,因为这段时间的服务持续没有间断, 头部品牌用户的粘性反而更高了。

 

我相信健身行业这些思考和做法,可能对很多线下公司有相通的效应和借鉴的意义,因为线下的模式有很多,但本质上都一样,但凡你是体验驱动、以人为本的生意,你就跟健身很像。疫情只要能挺过去,只要能平心静气地思考,这段时间不要乱了阵脚,那就有机会在疫情之后反而更强,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这就是我说的强者恒强,等待曙光。

 

如果说这次疫情对行业有什么好的地方,有什么可以抓住的机会,那就是我刚刚提到的那三点:对头部品牌来说,一是招聘,会招揽到更多优秀的人才;二是市场份额,会有一些本身经营不善的公司消失;三是去摸索新的线上模式,抓住一些可做的事情,把它长期化,变成一个正常的业态。


Q&A

 

1、 Shape场地选择上都是大shopping mall 而非居民区附近,如何考虑的?


我们选择的场地主要是商场和写字楼,因为用户群是以白领为主。我们的用户都比较年轻,喜欢聚众,来健身房和他们平时的生活方式一脉相承。我以我们的选址需要交通方便、离办公室近,同时周边有类似消费品的地方。


小区目前不会是选址重点。大家知道我们的店,中午和晚上的高峰期都是爆满,白天也有40%的签到率。如果是在小区的话,周一到周五的白天七点之前都不会有什么人,这样就基本无法达到本应的客流量。此外,小区选址还需要业态的变化、产品的变化、店铺形态的变化。不过将来我们会做小区的店铺。

 

2、健身行业以后真的会走向线上服务吗?


首先,一部分用户肯定会习惯线上健身,不过出现这个情况的时间会很长,同时占比不大,可能30%用户习惯线上。因为行业的特性,这些开心、出汗、与人交流的快感、社交等等的线下体验感是不可替代的,如果随着科技的发展,线上健身、家庭健身能复制这些因素,就可能会走线上服务。

不过短期内、中期内,线上都不是一个市场的主体现象,只能成为辅助以及获客的方式。

 

3、疫情期间的线上健身会重塑用户的健身习惯吗?


疫情期间的健身肯定会对用户的习惯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很多用户在之前可能根本没下载过抖音,没下载过腾讯直播,也没下载过其他收费的直播软件,以及他根本不会在网上看别人健身。但是因为这段时间的锻炼,他们打开了线上新的感官,之后,可能会留存一部分人。这些人有一些习惯之后,将来他觉得这项健身也是一个选择,但这不会成为他们最主要的选择。

 

4、疫情过后,健身品牌会不会考虑未来长期提供线上直播课程的方式?如果考虑的话,那以什么盈利模式开展呢?


直播如果没有想清楚将来长期做能有什么盈利方式,我觉得还是要靠近用户的喜好。直播,需要把健身的枯燥和专业的内容变成更娱乐的方式,做到大众化靠近,这样才有可能做好。直播的收费方式无非就是付费直播和打赏主播两种,所以健身直播也无外乎是这两种模式,关键是你能不能做到让人打赏,能不能做到有收费的门槛,收多少钱,这些是需要去长期摸索的。

 

5、疫情的影响会不会拓展健身行业的用户规模?如果会的话,这种拓展是长期的吗?


长期来说,健身行业的用户是逐年上涨的,中国离健身的饱和期还太远,这是一个朝阳行业。就中国的消费来讲,C端的需求通常是没问题的,一直上涨,但是供应端良莠不齐,短期的供应太充足或者太乱就造成问题。在未来十年中国达到5%-10%的健身渗透率是完全可期的,现在只有1.5%,这样的渗透率是非常低的。


用户端的渗透率长期都是向好的,不过这跟疫情没有关系。可能有些私教会跟会员说疫情要增加抵抗力,这个是销售术语。毕竟,什么时候都需要增强抵抗力,且抵抗力也不是全靠锻炼增加的,锻炼只是在某种程度上能辅助一下。

 

6、 健身房的资产都比较重,如何高速扩张?


健身房的确需要大的成本投入,包括店铺、器材等等,这也决定了这种模式主要是线下体验,且无法进行高速扩张。不过如果企业资金充沛、团队够强,一两年内多开十几家店是有可能的,但不可能像咖啡等产品做到一年几百家店的扩展。因为品牌没办法短时间内这么快被认可和拉伸,教练团队也不可能这么快被复制,这是一个很难做到100%标准化的行业。


建立品牌不可能轻,不过之后可以尝试轻重结合的打法,多开拓一些线上业务,并通过代运营等方式,改造行业同时也收取利润,或许就可以提升扩张的速度。

 

7、Shape健身和shopping mall里面的其他健身房有什么区别,对比那些高端品牌而言?

 

健身不分高端,还是主打人群,比如我们的用户比较年轻,那我们的活动、支付方式就需要更年轻。此外,传统健身房无外乎一个套路,都是销售驱动,预售为主,刺激用户的冲动性消费。我不排斥预售,但我认为需要节制,我们是重用户体验和教练,更偏向零售和服务的方式。不过现在传统健身房和我们都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8、 您认为线下健身房在未来会和新型的高科技硬件合作吗?Shape会期待和什么样的高科技健身硬件合作呢?


高科技我是非常开放去合作的,我觉得现在没有很好的产品能够复制健身房的体验,有的只是辅助性的工具,比如教练卖课,这些并不是核心的整体的技术。如果未来能够有在家健身的成熟的解决方案,达到复制线下体验的结果,我认为做到这样人际交流的科技是非常有前景的。



- 寻求报道 -


寻求报道、项目推荐、商务合作,请联系【xxfnc3】
可长按下方图片扫描二维码备注“社群”加入我们哦


- 往期精选 -

万字长文分享 | 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宋向前:疫情倒逼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自救升级
援助加码,消费企业最新战疫:200家企业爱心举措汇总!
专访 | JUNPING创始人方俊平:产品为王时代,好彩妆品牌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
【专栏】内容+消费品,是2020最大的一波造富机会
专访 | 青山资本创始人张野:消费品投资中的溢价逻辑
开山、江小白、粱大侠白酒新品牌涌现,万亿酒业创新是不是伪命题?
小罐茶,你到底有没有在收智商税?
200万人疯追,年销10亿,阿里入局,汉服到底是如何火遍中国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