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猫、猫、猫、猫、猫、猫、猫

2017-06-02 译言


六月份我们为大家呈现一组关于猫的文学作品。开篇就是这部萩原朔太郎短小的散文小说《猫町》。


猫,猫,猫,猫,猫,猫,猫。哪里都是猫的身影。步入往常的转角,这里是梦境的再现,无边际的幻街。


“日本近代诗”之父萩原朔太郎(1886-1942),中学时就对文学产生兴趣,个人处女诗集《吠月》中充满特异感觉的新式口语诗世界,受到诗坛高度的评价,被视为确立日本口语自由诗的里程碑。


萩原朔太郎喜爱猫,大概在诗人的眼里,猫的神秘、慵懒、独立、来去无踪恰适合驰骋迷幻的想象。他于1923年出版的诗集《青猫》是他的代表作品,具有敏感纤细的触觉,沉浸于主观、纯粹、放纵的感伤中。

猫、猫、猫、猫、猫、猫、猫

我首先注意到的,便是这整个小镇的气氛,是在极其细心的设计之下人为构筑而成的。不只是建筑,这镇上的氛围也在全神贯注致力于完成某种极为重要的美学构思。这种匠心遍及所有细节,就连空气中微小的振动,都被细密地控制着,唯恐破坏对比、匀称、协调、平衡等美的法则。加之这种美的法则,需要非常复杂的精确计算,使得整个小镇的每一处神经,都在极端的紧张下不停地战栗着。说话时提高调门是不被允许的,因为那会破坏和谐;在大街上行走时,活动手指时,进食时,思考问题时,挑选和服的纹样时——一切的活动始终要与镇的气氛保持一致,为了不破坏与周围事物的协调对比而加以万分小心。小镇本身便如同一幢由极薄的玻璃建成的、危险而脆弱的建筑,哪怕是一丁点的失衡,都会使整幢房屋轰然倒塌,粉身碎骨。为了维持稳定,每一根经过精妙计算组建而成的支柱都或不可缺。通过它们之间的对比与协调,平衡才勉强得以维持。然而最可怕的是,这便正是构成这座小镇的,真正的、现实的事实。一个疏忽造成的微小差错,也意味着它们全体的崩溃与消亡。整个小镇都因为对失衡的畏惧与惶恐全力绷紧了神经。看似富于美感的构思并非只为单纯地满足美学的情趣,而是在隐藏一个可怕的、更为迫切的问题。



注意到这件事后,我突然非常地不安,在这充满张力的空气之中,感到每一根神经都被无情地拉紧。小镇独特的美好风景,如同梦境一般的幽静氛围,现在反而令人不快,仿佛在某种可怕的秘密笼罩之下悄悄交流着无数的暗号。一种莫名的不祥预感,带着苍白的恐怖色彩在我脑中左奔右突。所有知觉都得到了解放,我切实地感觉到了所有微妙的色彩、气味、声音、味道、甚至其中蕴含的意义。周围充满了死尸般的腐臭空气,气压眼见着不断升高了。正在发生的一切无疑是某种凶兆。就是现在,有什么意外要发生了!要发生了!


然而小镇没有任何变化。街道上依旧熙熙攘攘,却又安静无声,行人们依旧优雅前行。远处传来像是胡琴的声音,忧愁地、低沉地一直响着。那是一种充满了不安的预感,仿佛某人在大地震来临前一瞬充满惊疑地观察着这个与平常毫无二致的小镇。稍有不慎,假使某人在此倒下,完满的和谐将会破裂,整个小镇将会陷入混乱。


我好比一个意识到自己陷入了梦魇中的人,努力想要醒来,拼命挣扎,在可怕的预感中焦躁难安。清澈的蔚蓝天空下,触电般的空气密度愈来愈大。楼房开始不安地变形,病恹恹地变得纤细。四处出现越来越多塔状的建筑。房顶也变得异样地细长,像瘠瘦的鸡脚一样,瘦骨嶙峋,形状奇异。


“就是现在!”


就在我因为恐怖心脏狂跳,不禁叫出声的那一瞬间,一个小小的、乌黑的、像老鼠一样的动物从大街中央倏地跑过。那景象无比鲜明地映在了我的眼前。不知为何,在这景象中,我感觉到了一种异常的、唐突的、打破整体和谐的印象。


瞬间。万象归于静止,空留深不可测的沉默横亘。我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然而下一秒,任谁也无法想象的,前所未闻的可怕景象便展现在了眼前。成群结队的猫占据了小镇的大街小巷,浩浩荡荡地阔步前行。猫、猫、猫、猫、猫、猫、猫,哪里都是猫的身影。留着髭须的猫儿们从各家各户的窗口探出脸来,夸张地如同裱在画框里的肖像画。


堡仔图书《猫町》已经上架豆瓣阅读,购买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