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歪果仁解读红楼梦,了解一下?

译言赞赏 译言 2019-05-29

  //  NO.4  //  

当被问及读曹雪芹的著作《红楼梦》的意义和乐趣时,我时常纠结于如何把它告诉给朋友、学生或同事们。这是由一群倔强少年的争执、漫不经心的阴谋和带有挫败感的渴求构成的,对探究人类经历做出的巨大努力。

 

写于18世纪中叶的《红楼梦》是对中国封建王朝末期思想、心灵和习惯的最佳演绎,从对天地宇宙的理解到该时期人物穿着打扮的描写都是完整的。

 


在企鹅出版的译文中,围绕着青春期少年贾宝玉的迷恋与苦恼展开的情节超过2500页。宝玉是京中大家族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被一群博学而年轻的女子们(亲戚和女仆)包围着,备受祖母的溺爱,同时也惧于自己严厉、迂腐、披着儒家典范外衣的父亲。在这座亭台楼阁环绕的大观园里逃亡,宝玉一直抗拒着成年人的世界。

 

交织的情节,展示了诸多场景和对人物的研究,其中很多已经在中国文化中拥有标志性地位,并成为戏剧和视觉艺术发展的沃土。

 

它们也充当着反映读者个性、地位、年龄和价值观的一面镜子


你是否倾向于稳健、节制的婢女?或者多愁善感却才华横溢的孤女?或者对于性格热辣的管家婶母,其阴私的花销,有时是恶意的(甚至是残忍的)狂热,你是予以谴责还是感到有趣?


正如普鲁斯特一样,观点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改变的:今年重读这部小说,我注意到我的同情心是如何向上一代转移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看似不重要的人物间的日常走动拜访和闲谈为心理学和教条主义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戏剧这一刻可以围绕宝玉是否会喝茶展开,而下一刻则可能围绕现实的界限,或人类奋斗的目的来构建。

 

这部作品几乎是很狡猾地,通过少数青年的争吵、挫败和争斗,提出对于人生境遇这一重大命题的探讨:面对死亡的必然性和普遍性,什么是好的生活?一个人的义务是什么?生活有多真实?以及生活到底是为了什么?

 

书中第23回,提到宝玉将落花的花瓣扔到小溪里,却被敏感的黛玉所斥责这一情节。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这一情节所包含的意思,完全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它,是一个悲伤的形象?一个爱的寓言或阐释它的不足?或者是佛教关于世事无常的一个劝诫?这部作品能够以琐事和微不足道的游戏激发出哲学共振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

 

但是,当你被其中人物复杂的关系网分散注意力时,我们希望,通过宝玉的婚姻或启示,让读者意识到这是正处于腐朽中的一个家庭,一份财富,一个王朝,一个世界。

 

作者曹雪芹的家族也面临着日渐崩溃,他的作品(他未完成的和他死后其他人完成的)经常被看作是他对自己逝去童年时光的挽歌。从历史上看,在小说出版的50年内,中国正处于鸦片战争的阵痛之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中央集权被永久性打破。(也许直到现在。)

 

学者们对红楼梦相关研究领域的拓展,目前统称为“红学”,红学家们利用文本从当时的医学实践、戏剧中的普遍趣味、奇怪的欲望、民族权力关系和阅读习惯等方面来研究一切。

 

对刻板印象的矫正

《红楼梦》有着巴尔扎克《名利场》中对社会的全景认识、对虚荣的讽刺与时尚,有着《十日谈》的滑稽与曲折。但这些比较并不足以展现这一不朽的著作,它是中国家族小说伟大传统的缩影。

 


这部小说激发了无数的舞台和银幕创作,以及数十个试图拯救或解决人物困境和叙事弧的续集。张爱玲诙谐、残酷的短篇小说、幽闭恐怖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以及大量类似《甄嬛传》的宫心大戏都受其影响。

 

最重要的是,读这部小说就像是对中国文化刻板印象的矫正。所有的核心议题都被提了出来:家庭发展;儒释道;面相与地位;策略与情感。但所有这些都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讯息,就是他们仍对中国以外的世界抱有一种好奇心,并且没有任何压力去捍卫或证明自己的文化。

 

这是一部清代作者写给清代读者的清代作品,现代读者能够读到是一种运气。


无论你是单刀直入的阅读还是不时地从中汲取养分,这一作品都提供了一个进入伟大小说世界的入口。


END


版权声明:

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译言的完整链接。商业合作请联系 editor@yeeyan.com,参考原文:

https://theconversation.com/why-you-should-read-chinas-vast-18th-century-novel-dream-of-the-red-chamber-94824

作者:Josh Stenberg ,翻译:Sara Yang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在译言发布。



往期内容回顾:


来,裸体桑拿社交了解一下

离家太久,还回的去吗?

管理怪圈:聪明人可能是猪队友?


  译言给你的礼物 


译言书店图书大促

社交大礼包  8折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