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内卷”时代,我们需要的正是“打工人”!

译言 译言 2021-03-12

译言·译眼看世界


近日,“内卷”与“打工人”同时成为热议。根据专家定义,内卷,即社会在“恶性竞争”下既无突变式发展,也无渐进式增长的状态;“打工人”是当代青年在社会奋斗的新词汇,虽不乏幽默,透过它,却也可以看到社会知识青年在平凡工作中循规蹈矩、服从安排的无奈。“打工人”的自嘲背后,其实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在工作中对自我价值发挥的迷茫与焦虑,以及对不做“打工人”的期待


这样的想法,其实已经自动把“身份构建”与工作勾连到了一起。但恰恰相反,焦虑是没有必要的,对他们而言,在内卷化的时代,或许“打工人”心态才是最优的选项。



1930年,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论文《我们后代的经济前景》中预测,在21世纪,人们每周的工作时间为15小时,这相当于每周有五天的假期;1957年,《纽约时报》一篇文章中,作家埃里克·巴努(Erik Barnouw)预测,随着工作变得越来越容易,人们的身份将越来越由爱好或家庭生活来定义。


他写道:“工作越来越自动化,再加上每周工作时间的缩短,越来越多的工人不再从工作、而是从休闲时间里寻求满足感、意义与自我表达。”


而近几十年来,有钱人,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尤其是男人——工作时间却比以前更久。他们从小就被培养出这样的观念:要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激情,就算没有那种感觉也要找,不找到决不罢休。


20世纪初的经济学家们没有预见到的是,工作会从以前的“制造产品”演变为“制造身份”。他们没有想到,对于贫困和中产阶级来说,工作仍然是必需的;但是对于受过大学教育的知识分子与社会精英来说,工作已经在逐渐演变成一种宗教,向人们许下“身份、超越与团体”的美好承诺,它的名字就是“工作主义(Workism)”。


01

“工作主义”背后的情感逻辑


“工作主义”如今堪称人们所有信仰中的最热门者。什么是”工作主义”?它是现代人一种新的“信仰”,即,工作不仅是经济生产所必需的活动,更是个人身份塑造与生活目标的核心,并且相信,任何促进人类福祉的政策都离不开鼓励人们工作。


根据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联储的一项调查,在1980年,高收入男性每周工作的时间少于中产阶级和低收入男性。但现在情况改变了。到2005年,最富有的10%已婚男子成了平均每周工作时间最长的一族。同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休闲时间比其他任何人群都要少。可以说,如今美国的精英人士已经成为世界上工作狂最多的地方,他们辛苦工作的时间都比美国的穷人和富裕国家的富翁都要长。


这种转变,无论是经济发展史还是经济逻辑都解释不通。富人的工作总是比穷人少,因为他们有能力不工作。当今的有钱人也付得起不工作的损失,但他们却用挣的钱给自己买了最奇怪的奖赏:更多的工作!



或许,长时间工作已经成为人们追求收入与地位的军备竞赛。又或许,这根本无关经济逻辑——而是情感上、甚至是灵魂上的原因。就像信基督徒的人走进教堂会说“在这里能找到自己”一样,知识分子、文化精英虽然什么都不缺,却还是选择投身办公室。


“对于当今的许多富人来说,没有所谓的‘休闲’”,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说, “工作就是他们的主场。”


“工作主义”始于有钱人,但如今这种精神也正在跨越性别与年龄,不断蔓延。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最近关于青少年焦虑情绪的报告中,有95%的青少年表示“成年后,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职业”对他们来说“极其或非常重要”。在其他选项,如“帮助有需要的人”(81%)或结婚(47%)中,这个选项排名最高。


在工作中发现意义,重要性超过家庭与善良,这是当今年轻人的最大野心。


02

内卷时代的可怜胜算


有一个问题:坚持找到一份有意义的工作,并为了它花更多时间,拒绝当“打工人”,有什么问题吗?


脱离了工作,人类还没办法塑造自己。机器智能尚未成熟到可以运行世界各地的工厂或照顾病人。在每个发达经济体中,大部分高龄人士都可以工作,而在较贫穷的国家,平均工作时长甚至会更长。要是没有工作——即便是像“养孩子”这类无薪酬的工作,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很痛苦。一些证据表明,长期失业甚至比失去亲人更加痛苦,因为至少失去亲人这件事占据服丧者的整个身心,没有分心的事,而这本身就可称为一种慰藉。


毫无疑问,痴迷有意义工作的精英里,会有少部分人中大彩:充实,有钱、成就感均得。但是,如果将自我实现的梦想挤进带薪工作,这种文化就是在把自己带进焦虑、泛失望与迟早被耗尽的陷阱。因为中彩票的永远只有少数人



在过去,农业或制造业中,成千上万的人执行着固定的任务,比如种玉米、拧螺丝……他们对此不抱有更高的目的,也没有更多的幻想:这只是一项工作。而如今,工作快要占据人的全部。《以前与以后的工人》一书的作者奥伦·卡斯(Oren Cass)说:“我们创造了这样一种观念,即我们应该在工作中找到生命的意义。我们告诉年轻人,他们的工作应该是他们的激情所在。” 我们说:“在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之前,不要放弃!” “你应该改变世界!”


工作台从来都不是我们的祭坛


如今时代“内卷化”愈发严重,内卷,即社会的“恶性竞争”下社会既无突变式发展,也无渐进式增长的状态。如今社会精英俯拾皆是,在这场赢家本就稀少,而且或许早已注定的竞争里,执着于“工作主义”,就是在逼自己卷入这场“不允许退出,也不允许失败”的游戏。


现代劳动力的发展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和资本家的需求,而不是为了满足千千万万在办公室中寻求超越的人们。如果你是收银员,或售货员,就很难实现自我,即使你是最出色的白领,也会面临乏味无聊、碌碌无为。2014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是导致严重失望——若非彻底的痛苦——的原因



成为基督徒,穆斯林或琐罗亚斯德教徒的好处之一是,这些心怀敬畏的信徒将自己的信仰置于一种善的力量中,这种力量无形,而且不可证伪。而工作却是有形的,成功也常常可证伪。这两者,无论让哪个成为自己生活的中心,都是在把自我价值交到变幻不定的资本市场的手中。信仰“工作主义”,就是在信仰一位手持着枪的上帝。


03

不愿“打工”的千禧一代



千禧一代,在过去20年出生的年轻人,他们在1990年代出生时,”工作主义”已经开始萌芽。在美国西海岸,现代科技行业兴起,造就许多百万富翁,他们那时就将乌托邦式的梦想与“随心所欲”的精神相结合。安妮·海伦·彼得森(Anne Helen Petersen)在文章《千禧一代的倦怠》中写道,千禧一代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被磨练成“自我价值最大化”的机器。他们度过了课外学习压力过剩的童年时代,反复确认、编排走向成功的最优步骤,却只落得个被经济毁掉梦想的下场



在千禧一代的工人中,过度劳累和“倦怠”似乎是值得庆祝的一件事(即使他们内心可能在哀嚎)。几项研究都表明,千禧一代是工作的瘾君子。盖洛普(Gallup)一项调查总结道:“与所有上班族无异,千禧一代关心自己的收入。但是对于这一代人来说,工作不仅仅是薪水,更是目的。”


“工作主义”所宣扬的福音——你梦想的工作就在那里,所以请不要停下来——实际上是一种会让精神与身体都耗尽的蓝图。长时间工作不会使任何人更有生产力或创造力,它们使人感到压力,疲倦和痛苦


这种经济体系蓝图说服了如今负债最多的一代把“目的”置于薪水之上,而这种蓝图也有些微反乌托邦的地方。的确,如果您要设计出一种“黑镜劳动力”,宣扬多干活少工资,您会怎么去做?也许您会说服受过教育的年轻人,收入应该排第二;没有哪个工作仅仅就是“工作”那么简单,找到目的才是工作对人唯一的、真正的回报。这是一个极具魔力的游戏,奖品那么诱人,又那么稀有,几乎没有人获胜,但每个人都觉得有义务永远玩下去。


04

工作的目的,只是好好生活


现在到我坦白了。我批评的东西也正包含我自己。我对我的工作很投入。当我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时(包括撰写有关的论文),我最能感到找到自己。我的身份意识与工作,成就感以及对工作的感觉紧密相连,而且我认识的很多作家,技术工作者,营销人员,艺术家和企业家,尤其是在白领群体中,都让我看到,我的困扰其实很普遍。



而且,的确有“工作主义”者在工作之中感到了满足。这些快乐的少数人,他们的工作都是内在驱动,因此他们不需要每天炫耀工作成就。


可是,在这个各种媒体都坚决地外化所有成功的标志的世界,保持内部动机的纯净只可谓难上加难


“工作主义”是一场危险的交易。一方面,国民对努力工作的高度重视可以促进国家的发展,崇尚成功的文化也的确可能会为产生某些成就。但是,极端的成功是一位可证伪的上帝,他的条件性让他只会接纳少数的信徒。我们的工作从来都不意味着要承担信仰的重担,而他们如今却快撑不住信仰的重压。


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减少工作量。但是,更好的方法,也许是对工作的“去中心化”,去除“工作”在身份构建的中心位置


从更深层次上讲,或许人们已经忘记了那所谓“过时”的工作目的:购买空闲时间。但哈佛商学院助理教授阿什利·威兰斯(Ashley Whillans)进行的研究仍然显示,绝大多数人,与家人,朋友和伴侣在一起的时间越多就会更快乐。某研究显示,最幸福的年轻工人是那些在大学毕业后就说“自己更想要有时间离开办公室,可以发展爱好与人际关系的工作”的人。


这听起来多么古朴。


但是,正是同样的观点激发了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对“五天周末”的预测。

真正的信仰应该是,工作并非一生的心血,而只是生命中的一段过程。我们最终要用工作买的终极项目,只是好好生活。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atlantic.com/ideas/archive/2019/02/religion-workism-making-americans-miserable/583441/

原文标题: Workism is Making Americans Miserable

原文作者: Derek Thompson

译者: Chaoci



版权说明



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译言的完整链接。商业合作请联系editor@yeeyan.com



往期回顾



虐猫、虐狗的变态心理:从缺爱到报复社会


如果福奇医生是“灾难”,谁还治得好美国


最坏的结局不是离婚,而是成为面具夫妇

我知道你“在看”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