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侮辱性极强!编发无数反诈骗新闻后,90后小编被骗5万…

新闻坊 2021-04-26
一名90后小编在工作的6年时间里经手发布了无数则关于电信诈骗的新闻没想到一次失误自己被骗走5万余元数额不小,但侮辱性更强......

以下为中国新闻网小编“不愿透露姓名的娜娜”亲述的完整被骗经历...

当我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的时候,

我的第一反应是:

我要写稿曝光你!揭露你!

如果这5万块钱

可以给任何一个读者提个醒,

也算是我这个媒体人,

最后的一点“体面”了。



首先做个简短自我介绍:90后媒体人,自2015年起从事新闻工作,过去6年时间里,每天看过的、经手的新闻,说成千上万也不算夸张。各种涉及诈骗,特别是电信诈骗的新闻,早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意:“这都有人信?”
而这次,我信了。



一个媒体人,是如何被骗5万的

整件事要从4月16日下午13:47,娜娜接到一通电话说起。
通话记录显示这是个+244(安哥拉?!)开头的电话号码,娜娜竟鬼使神差接了起来,也就是这时,犯下了第一个错误:随意接起陌生号码来电。


于是,老套的、“冒充公检法”的“剧本杀”开始上演......来自“北京市公安局户籍科某民警”的电话称,娜娜名下护照在南京出现非法入境记录,急需处理。
因为偷懒图方便,娜娜同意了对方帮她将电话直接转接到“南京警方”的建议。这时娜娜的第二个错误出现:没有自己打110对事件进行核实,偷懒一时爽……
接通“南京警方”之后,对方与她核对了部分个人信息,因为信息过于精准,让她放松了警惕。
“非法入境”很快被处理好了。可万万没想到,前面这些都只是迷雾弹。之后,对方发给娜娜一个“案件编号”,称可以开放一个临时登录入口让她查看案件信息。打开后,娜娜便看到一个贴有自己身份证照片及详细个人信息的“通缉令”,并称其涉嫌洗钱。

想要自证清白,就得对她名下的财产进行登记和清查。要求她把可查财产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中。在骗子的话术控制下,娜娜的行动快于思考,一步一步按照他们的要求,转走了近3万元。娜娜的第三个错误出现:涉及金钱和所谓“安全账户”的都是骗子,但我当时并没反应过来。
原本以为骗子就可以这样收手了,但骗子就是骗子,岂能错过任何一分钱。
另一个角色“检察官”出现了,以部分借贷平台涉嫌与此案件有关为由,要求查看娜娜在各个线上借贷平台的额度,结果显示被“负债”2万余元。
而在整个被骗的过程中,对方以“案件涉密”为由,多次要求转移场地,最终转移到了某商场的电梯间,甚至还开启了“屏幕共享”,导致了个人信息的进一步外泄。娜娜的第四个错误:当对方要求转移至安静无人地点时,一定是有问题的。
当我被骗时,世界乱套了

当意识到自己被骗,挂断和骗子的通话,娜娜竟看到了约20个未接来电、数十条微信消息、十几条其他未读信息……全世界都在找她,只是为时已晚。


娜娜确认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从事新闻工作的第6年,竟把自己活成“新闻当事人”了……

回过神后,娜娜迅速到辖区派出所报案。在这里,娜娜还犯了一个错误:当意识到自己被骗后,要立刻到最近的派出所报案,追回钱款的概率会提高很多。



娜娜称,出于职业习惯,在自己的采访本上,几乎记录下了整个被骗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骗子们冒用的身份信息、沟通所用的QQ号、转账银行卡号等。由于记录太详细,连做笔录的辅警都说:“倒也不用这么详细”。


被骗后,我“社死”了在配合调查的过程中,娜娜一跃成为朋友圈的“网红”,等待她的,是一场大型“社会性死亡”。
通过这件事,娜娜深刻反省,同时也提醒各位:以下情况,都   

1、公安机关的电话不可能由任何部门进行转接,能把电话转到公安机关的一定是骗子。

2、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QQ、微信等社交软件在线制作笔录。在电话里办案,还让事主看到自己通缉令的都是骗子。

3、公检法机关没有“安全账户”,凡是要求把钱转入“安全账户”的都是骗子。

最后的最后,

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也愿天下无诈!


END

来源丨中国新闻网(作者:不愿透露姓名的娜娜)

编辑 | lady w


推荐阅读
点分享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