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紫砂经典壶型中 龙蛋、文旦与西施的区别

2016-09-05 紫砂壶鉴赏与收藏秘籍

龙蛋为古壶式,清吴梅鼎《阳羡茗壶赋》云:“圆者如丸,体稍纵为龙蛋。”传明代时大彬即有此款,今可见清人仿制。





(图)龙蛋壶


“龙蛋壶”造型取于蛋形在诗经《貔貅出世》中记载,龙的九太子貔貅是从龙蛋中破壳而出的,而在民间,貔貅既有辟邪的意思,又有家有貔貅万事无忧的含义在里面,在东方文化中,龙又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吉祥图腾,以“龙蛋”来命名,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与寄托,圆润可爱的造型,吉祥美好的寓意,让这个“龙蛋壶”平添了一种拙味和稚气的亲切感。



(图)文旦壶


龙蛋壶身有高矮之分,矮而圆者另名之曰文旦。文旦名称之来历有二说,一说壶形如水果之文旦柚,故名。另说文旦为陶工名,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藏有朱泥壶,壶底有阴文行楷刻款:“诗意半在小桥西”,署名“文旦”,其书笔意连贯,乃趁泥坯未干时以铁刀或竹刀刻就。以此观之,此壶年代约为清前期至中期。又见道光元年(1822年1月)于南洋沉没之泰兴号商船出土外销工夫茶壶,亦有朱泥文旦,底款亦为阴文刻款:“风光不与四时同,文旦”。清代朱泥壶另有“文九”“文远”等陶工款,可为“文旦”乃陶工之旁证。后,文旦则成此类壶式专称。



扁西施


现龙蛋、文旦、西施变化很多,每个紫砂艺人都以自己的方法在演绎而成,高矮肥瘦,自然壶名也让人有点难以分辩。   



文旦


清代文人吴梅鼎曾经称赞文旦壶说:“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是啊,在文人的眼中,文旦壶的韵味风格堪比美人之肩,柔若无骨;又似西施那动人的曲线,丰神绰约,俊俏天成。


总观龙蛋形制有明代遗风,追求自然、硬朗、朴拙,大开大合。整壶观去,身桶、流和钮之设计于圆润中皆寓以三角造型,耳把大而垂,把势与壶体趁势,尤其壶嘴为三角圆锥,根部粗,至流口大幅收缩,爽利简劲。清中期之文旦则渐趋含蓄优雅,文气稍重。其身桶变矮并圆润饱满,壶嘴不复三角漏斗状,一变为圆形包嘴,壶钮则呈扁珠状,壶把亦丰美,出现倒把现象。



文旦与扁西施


文旦中丰美而圆挺者殊为难得,又因其形似乳房,则俗称“西施乳”。资料显示清中期尚未见此名,此种叫法是否始于清晚期至民国年间,尚不可定论。今人觉此名不雅,遂改称“文旦”。



扁西施


 来说说西施,此壶型壶盖与壶身结合为圆球体,扁西施比西施壶身身筒略扁,壶盖上有圆球形壶钮衬托,再加上特殊的倒把与小短的壶嘴,就形成了世人喜爱的壶型,壶看似简约,实为严谨,好似浑然天成。文旦与西施是紫砂爱好者必收的经典壶型,这几款壶型你有了吗?


文中紫砂作品由砂海墨韵出品、图为原创摄影。


关于我

爱紫砂,追求慢生活,不烟不酒癖在茶,

若愿与我成为朋友可加微信,验证暗号:壶友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我与紫砂的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