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基金会观察丨缺人、缺钱、缺项目,怎么办?
社区基金(会)如何凝聚基层善治力量系列观察(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近日发布,其中明确,“支持建立乡镇(街道)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和设立社区基金会等协作载体”。作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抓手之一,社区基金会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贡献智慧与力量。本公号将陆续发布社区基金(会)发展系列观察,敬请关注。
在民政部门注册的社会组织主要有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和基金会。这三类社会组织有不同的分工与优势,社会团体通过会员调动成员参与的积极性,社会服务机构通过参与具体事务提供公益服务,而基金会则通过筹集资金支持公益事业。社区基金会作为基金会的一种形态,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为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等社区治理力量提供各方面的服务。
社区基金会在街道、社区凝聚社区治理力量非常有必要。社区基金会要在街道、社区做到可持续发展,至少需要得到两个方面的支持:一是资金。或者是居民的捐赠,或者是驻区单位的捐赠,也有可能是政府的购买服务,只有获得捐赠,社区基金会才能确保项目资金源源不断。二是人员。社区基金会理事会的组成需要有相应的理事,这些理事参与社区基金会的决策,影响社区基金会的存在与发展。开展项目需要有一定的志愿人员,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的人员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社区基金会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既然社区治理力量非常重要,那社区基金会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有什么措施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
用行动赢得党政部门的信任。社区基金会所做的事,表面上看起来与党政部门没有必然的关系。但实际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政府转移出来的公共服务等职能,可以交给社会组织来承接。具体到社区公共服务,包括社区基金会在内的社区社会组织可以在推进社区治理、满足居民需求等方面不断发力。社区基金会用实际行动来赢得党政部门的信任,得到党政部门强有力的支持。
充分发挥驻区单位的积极性。驻区单位一般是指在社区内的学校、企业、医院和政府部门等。这些驻区单位既有资金又有人员,有较丰厚的社会资源,对社区基金会来说,要借助驻区单位的优势,及时与这些驻区单位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点,在资金、人员、办公场所和项目运作等方面得到他们的支持,对社区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社区基金会的服务宗旨和工作任务就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满足居民的显性需求,发掘潜在的需求,使社区居民的利益需求和兴趣爱好能得到较好地满足,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区基金会才能确保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长期供给。
掌握独特的营销技术与策略。不少人认为,社区基金会普遍缺钱、缺人和缺项目。实际上这种判断是一种误解,在不努力奋斗的情况下,任何资源都是匮乏的。通过转变观念,把握住机遇,借助独特的营销技术与策略,确保社区基金会在社会治理方面得心应手,推动社区基金会有效运行。
巧用数字化技术。通过数字化技术,社区基金会整合社区治理资源,把党政部门、居委会、物业服务机构、业委会和其他社会组织联成一体,构建起互动交流及服务的网络平台,快速高效地沟通信息,及时获取需求,使捐赠、项目运作与志愿人员选用、社区动员有机融合,确保社区基金会赋能增效,较好地完成自身独特的使命与任务。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报》7月9日,转载请注明来源
END
作者:徐家良
责编:张世华
制作:谢霄
投稿平台:
tg.shehuiwang.cn
今日头条:中国社会工作
抖音:中国社会工作
微博:中国社会工作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