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bble 一年半的时间出货 100W ,牛吗?深圳人说,这不算啥!
内容原创:深圳湾 ShenzhenWare
文字编辑:凡
主题图片:Liza
上线两天,Pebble Time 就在 Kickstarter 上的筹集金额就超过了 Pebble 第一代,截止目前 Pebble Time 已经获得 65821 人支持,共筹得 16660927 美元,而此时离众筹结束还有 20 天!
Pebble Time 相较于第一代,硬件上倒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在屏幕显示效果上有很大改进,支持 64 色显示,相较于黑白双色改进很大。另外一大新奇的地方就是 Timeline,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三个时间点:「过去」、「现在」、「未来」用三个按键来进行匹配,所有的事件、信息均通过 Timeline 展现。
此次 Pebble Time 赶在 Apple Watch 发布前在 Kickstarter 上众筹,也非常有深意。Pebble 作为硅谷的一个明星产品,象征着最具创新的行业领导者。但是过去一年半 Pebble 到底发展的如何?很直观的一个数据是,卖了多少货?100 万部!一眼看上去,觉得还很不错。
在深圳硬件圈混迹多年低(nei)调(lian)的小伙伴们可不是这样的观点:这个数字对于很多初创公司来讲,的确是个不错的成绩。但是作为品牌公司,Pebble 一年半 100 万的成绩,有些差强人意。比如:去年国内有个非品牌团队,去年产品一共卖了 60 万,今年制定的目标是 200 万,100 万的量的确算不上大~
同做为消费电子的 AMAZON 的电子书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小众的产品,但三个月的出货量远远超过 100 万。我们可以通过背后的数据来粗略分析产品设计、工艺、制造以及供应链的实力,当然也能分析其价格里面的故事。
这里就需要引入一个概念:Return rate,时间内的出货量代表产品的欢迎度。它可以看出产品设计方面的成熟度或可靠性,Return rate 也是一般产品公司评判产品设计成熟度和产品可靠度的一个参考依据。同时也用作研究对手产品的时候用的数据,可以从中找出对方产品的弱点。
另外,硬件产品如果只是单一功能与基础能力的承载,这种产品本身没有任何竞争力,能力同质化或是被替代太容易了。如计步器、监控之类的产品。创业公司也容易把这种单一能力的先发优势当成核心竞争力,享受媒体红利,一旦出现生态类公司同质化产品,就没有机会了。
深圳手表团队采访
对于这个话题,我们也采访了深圳知名手表团队映趣科技 以及 Weloop,关于自家手表、手环的发展方向以及相比 Pebble 的优势也做了回应。
映趣科技 inWatch CEO 小彬neo
破除纯功能的茧,我想我们不是产品功能导向,也就是说不是强调我的硬件产品能干这个能干那个。而是跳出拼功能的思维,而是在往功能以外的两个方向发展:
做品牌,以尽可能的优化产品品质作为基础,来做品牌以及营销。
我们往软件以及服务延伸,讲故事吹牛逼,并努力实现自己吹过的牛逼。
Weloop 小黑 CEO 浩田
Pebble 最具吸引力的就是续航,而小黑做同样的功能下,续航是 Pebble 的三倍。
不同于其它团队,Weloop 有 ID设计、产品定义、结构、硬件、固件、软件、服务端开发、市场、运营、客服、工程、品质等整套链。产品要做品牌,这些部分都是必须的,不能走捷径!因为要做出最好的产品,就是要有这个配套。
并且坚持产品少做,各个方面都围绕这个产品目标展开,工厂为研发服务。
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即可进入「深圳湾」社区网站参与更多精彩话题的讨论!
ShenzhenWare | 深圳湾
「深圳湾」(微信公众号 ID:ShenzhenWare)是国内最早的服务于创客和硬件创业者的微信公众号之一,关注软件(Software)、硬件(Hardware)、以及软硬结合的生态系统(Peoplew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