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0% 的机器人公司死在了供应链上,这家公司如何把轻量级服务机器人做到量产?

2016-09-14 林亿 深圳湾


— shenzhenware 


说到商用级服务机器人,你大概会想到那些在站立在商场或餐厅门口,搭载一块显示屏的机器人,它们能为客人提供咨询、指引等服务,当然,在为店铺吸引客流上,它们也能做出一定的贡献。但这些机器人也就只能让人热闹一阵子而已。


他说:做智能硬件,还是要交给踏实、真正做事的「老司机」们


作为智能硬件行业的老兵,廖江军曾担任贝尔、阿尔卡特、诺基亚、西门子等世界 500 强企业全栈工程师和系统工程师十余年,也担任过产品工程师,熟知产品设计、研发、测试、销售、售后等一系列的产品流程。


与大多数工科男一样,怀揣着机器人梦想的廖江军在行业大热的浪潮下,做起了服务机器人。2015 年 5 月,他以自己多年来所积累的人脉,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成立小船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专注轻量级无轨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核心团队成员也是清一色的「70 后」:


运营总监洪钢有 13 年外企研发和管理经验,曾担任上海某服务机器人企业总经理,并让公司的估值在一年内翻了 3 倍,成功退出后加盟小船。


技术总监李方东是国内最早参与安卓智能系统开发的工程师之一,参与过安卓智能设备、智能车载等多款硬件的设计和开发,也曾组建团队成立点心移动(其北京分部被百度收购,上海分布已成功 A 股上市),此次成立小船是他的二次创业。


另外,公司也有不少廖江军曾经的同事,大部分来自世界 500 强企业,目前研发成员有 32 人。


谈到当时创业动机时,廖江军表示,随着服务机器人发展空间的逐渐扩大,他希望能抓住轻量级智能服务机器人这一市场,做出一个能解决实际问题、智能化的机器人。另外,曾做过多款产品的他也希望能做出一款自己心目中的产品,并将这个想法的雏形付诸实践。


前不久,小船对外宣布已获得 Pre-A 轮融资,由暴风科技资方领投,专业智能领域私有资本跟投。


廖江军表示,互联网创业的主要胜算在于好的营销点,技术并不是大问题。而智能硬件创业涉及到研发、管理、供应链、销售与售后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团队得在每一个步骤上稳扎稳打,以实力和丰富的经验说话。因此,许多年轻团队并不能胜任这个行业。


除去冗余和过分的科技,打造轻量级的服务机器人,逐步搭建产业化、通用化的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小船信息科技旗下有四款面向 B 端的机器人产品,分别为:


  • 智慧办公版 Boat-Office,具有办公区域的安防监控、VIP 识别、远程视频会议等功能。

  • 养老健康版 Boat-Health,跟随老人,提供及时的数据反馈,同时能与家人互动。

  • 媒介互动版 Boat-Media:多用于展会、活动、赛事等(暖场、播放照片、递送祝福……)

  • 空气净化版 Boat-Cleaner:搭载空气净化模块,对公共区域进行空气净化、环境监测,且具有娱乐互动功能,可当宣传板。


除了软件层上的不同外,以及空气净化版本的特殊构造要求,这几款机器人外形相当一致,也十分简单,真正做到到了轻量级:弧线形的外观,搭载显示屏与滚轮式的移动底盘,走动起来时,并没有多余的杂音。




据廖江军介绍,市面上的移动式服务机器人之所以昂贵,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价格,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些机器人被设计得十分「笨重」:外形上,给机器人增加了头部、手脚等不必要外设(为了让机器人看起来像「人」,其实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外壳则采用成本较高的玻璃钢材质,并且附带导航等复杂的功能。而小船机器人吸取了这些行业教训后,以轻量化的理念,将产品价格做到了万元以内。


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语音平台是小船的核心技术所在,廖江军表示,他们接下来还会将视觉平台建立起来。另外,他们正着手搭建 Boat-System 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这也正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而搭建这样一个系统平台其实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程,目前,他们先从系统下的媒介、医疗两个细分领域做起。「等公司规模、实力壮大起来后,逐渐将 Boat-System 这个系统完善起来,因为这是大公司才能做的事情,而我们的公司文化也是开放的,会欢迎各种技术方面的合作。」廖江军进一步说道,系统的产业化、通用化则是他们的发展方向。


「机器人是 AI 的载体,服务是机器人进入人类社会的开始,而智能机器人的最高境界是精神文明的传承。」基于自有的 Boat-system 平台,小船挖掘出了人工智能与文化的结合点。


「现有的云端、自我学习等技术,让机器人能了解你、学习你,从而更智能化、个性化,人类不可长期存活下来,而机器人可以,它甚至可以将你的习性传承下来,在 B 端上,这可以应用在博物馆、公司文化的传承等。」廖江军进一步表示,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行业应用,同时也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


廖江军表示,小船采取「前期硬件、后期大数据服务」的商业模式,前期以机器人抢占市场,作为一个行业入口,并进一步拓宽对数据的收集。有了这些基础,小船则可以在后续提供大数据分析、产业协调等服务,例如餐饮服务数据等。


90% 的机器人公司做不到量产,最终死在了供应链上


现在的服务机器人公司虽多,但能让产品从设计到实现量产的公司并没有多少,顶多做出一个供演示的 Demo,做一些跳舞之类的简单动作。「其中有 90% 的服务机器人公司做不到量产,最终死在了供应链上。」


廖江军表示,机器人是一个全新的产品,这使得其供应链极其不完善,就拿零部件来说,市面上根本就找不到一个集中生产电机的供应商,因为供应链主要提供批量化生产的服务,在量不够大的情况下,大多数工厂并不愿意配合生产。


另外在品质方面,良品率的把控也是个大问题,而小船团队在供应链上也没少栽过「坑」。他们曾找过供应商为他们提供定制化屏幕生产的服务,结果也十分令人唏嘘:第一家工厂的报废率达到了 100% ,而下一家工厂的工艺虽然更强,其不良率也就只降到了 60% 左右,尾随而来的生产问题更是延绵不断。


而幸运的是,小船与浙江某知名制造商企业合作成立了其在台州的生产工厂,得益于供应商多年积累的雄厚实力与指导,在加上团队多年成熟的产品生产、管理等经验,使得产品量产有了足够的保障。据悉,小船目前的年度量产计划为 2 万台。


题图来源:『超能陆战队』


●  


— shenzhenwa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