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周融资过亿,马云与宗庆后相继入局,无人商店会成是下一场资本追逐的游戏?

2017-07-10 最「硬」的 深圳湾


- shenzhenware -


2017 才刚刚跨入下半年,便有两家共享单车企业在半个月内连续倒闭了,这个已经火了一年多的行业也开始进入洗牌阶段。


共享单车正在逐渐冷却,另一个新的概念——「无人商店」最近又站上了风口:一周时间, 2 起融资,金额达 1 亿 3 千万人民币


那么「无人商店」究竟是怎么玩的,背后火爆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深圳湾(公众号 IDshenzhenware)接下来为您解读。


▎踏上风口的「无人商店」,怎么突然就火了?


2016 年 12 月,亚马逊推出 Amazon Go,首次将「无人商店」这股黑科技范十足的潮流推向大众视线的。在那之后的半年里,国内先后涌现了十多家主打「无人」、「自助」的初创公司。


而国内最早涉足无人商店的,其实是总部位于佛山的「F5 未来商店」。该公司成立于 2015 年 4 月,却直到今年才乘着风口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2017 年 3 月,F5 未来商店完成 1200 万元 A 轮融资,投资方为创大资本和 TCL 创投;6 月,其宣布完成 3000 万元 A+ 轮融资,由创新工场投资。


在诸多无人商店中,发展最快速的,当属总部位于广东中山的缤果盒子 2016 8 月,缤果盒子在广东中山启动项目测试;2017 年 6 月,首家 24 小时无人便利店在上海落地; 7 3 日宣布获得 1 亿融资,计划将在未来一年内将完成 5000 个网点的铺设。


上个月底,哇哈哈与深兰科技签订了「3 年 10 万台,10 年百万台」Take Go 无人商店的协议;而本周末,阿里巴巴推出的首家「淘咖啡」正式落户杭州。「无人商店」的概念又一次被推向风口浪尖。



如果说半年前亚马逊的 Amazon Go 是让大众认识了这一概念,那么此次阿里「淘咖啡」的发力则是正式开启了这一新零售模式的抢局之战。


2016 10 月,在杭州云栖大会上马云首次提出「新零售 」的概念,认为未来的零售应该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


在过去的一年里,阿里耗巨资投资或并购了银泰、联华超市、盒马生鲜在内的一批零售巨头,开始了全面的线下零售布局。而「淘咖啡」无人商店,可以说是阿里在大力布局新零售之后的首次技术输出。


6 月底,阿里巴巴推出的「无人超市」计划一公布,立刻点燃了 A 股二级市场。可见今年资本市场对于「无人超市」的期待之高。


此外,阿里最近还从亚马逊挖来大神任小枫,正是亚马逊 Amazon Go 项目的创建者及计算机视觉算法负责人,也是亚马逊任职级别最高的华人科学家。任小枫入职阿里巴巴后将担任人工智能核心团队 iDST 的副院长和首席科学家。


看来马云这次是下大决心了,而各路资本界的玩家,也已经蠢蠢欲动。


▎无人商店的背后,有哪些炫酷的黑科技?



尽管无人商店的概念看起来十分美好,但若技术不过关,推广起来便会困难重重。


亚马逊于西雅图推出实验性质的 Amazon Go,尽管效果十分令人惊艳,但一旦选购人数超过 20 人,整套设备就很难追踪用户及手头上选购商品的状况,这也导致首家 Amazon Go 门店因技术故障推迟对外开放。


对于「无人商店」这个资本新宠来说,目前阶段的首要拦路虎,是商店里应用到的物联网技术体系。若是按照技术来划分,目前市场上的无人商店主要分三类:


■ 机器视觉技术无人商店:Amazon Go


机器视觉技术,顾名思义就是让设备拥有像人类一样的视觉——通过计算,使一些视频终端(如摄像头)拥有对图像或者视频文件的阅读、识别、判断甚至决策的能力。也就是说,站在设备面前,设备就可以分析出你是个啥,包括性别、情绪、动作等信息的识别。购物流程不用排队,不用结账,不用注册,拿了就走。



■ RFID 技术无人店:缤果盒子



RFID 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采用这种技术的无人便利店购物流程简化为四步:扫码注册——选购商品——感应结算——支付开门。


■ 自动售货机组合无人店:F5 未来商店



这类店的占地面积更小,以 F5 未来商店为例,店内由四台机器组成:一台快消品售货机、一台生鲜商品售货机、一台冲饮售货机,以及一台自动餐桌清理设备,每台售货机背后由机械臂完成分拣配送的任务。使用者可以通过移动端、也可通过店内自助终端或商品墙扫码下单,机器可根据投入的钱币自动付货完成购物。


上述三种技术方案,第三种技术与成本门槛最低,可顾客也无法体验到直接选购商品的乐趣。但其快速便捷性,以及低成本可复制性强等优点也会使得其便于在人流量大的商业或休闲娱乐地区有用武之地。


▎阿里的无人商店,涉及更加复杂立体的传感技术


阿里的无人商店,更适合构建大型超市或商场,其需要的技术也会更加复杂,需要同时兼容到计算机视觉及 RFID 技术


据了解,阿里无人店背后的物联网支付技术,正是由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研发的。


根据该实验室高级技术专家曾晓东的介绍,在识别人和商品上,蚂蚁金服混合使用了计算机视觉和传感器感应,再叠加了一些非配合生物识别技术(「非配合」指在用户无感知的状况下就能完成身份核实),以降低误判率。


根据天猫造物节上开放的「淘咖啡」现场馆的配置情况,我们能看见天花板上部署有摄像头,而在货架上也会装有相应的压力传感器,进入店中的顾客会在一个立体化的传感体系中受到「全面的监视」,其在店内的整个行为轨迹、包括表情变化、甚至在不同的货架前的停留时间都会被记录下来。


▲ 刷二维码进店


▲ 排号取餐


▲ 出门自动支付


当然,整个购物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神奇的地方在于支付环节,淘咖啡的出口处是一个「支付门」。进入这道门之后,相当于进入了一个短暂性的封闭空间,接受传感器体系的全面搜查,搜查完毕后,屏幕就会出现一副极具幽默感的画面,提示你即将扣款。而当前面的门打开时,扣款就已经完成了,整个购物过程也就结束了。


在扣款这个环节,蚂蚁金服的工程师们应用到了 RFID 方案。这是一款成熟且廉价的解决方案,在一些图书馆和线下商店的磁扣中,也常用到这种技术。


不过据蚂蚁金服方面的介绍RFID 标签本身也会有技术盲点,例如无法识别玻璃等特殊材质商品、标签如果被紧紧捏住会影响识别的精准度等。对此,后续的解决方案是将会深入计算机视觉算法及传感技术,以提高客流量秘籍场所的识别率,从多个购物关键环节来综合测定商品信息。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522xe986s&width=500&height=375&auto=0


无人零售终究会是资本家的游戏,盲目入局者小心成「先烈」


千万不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先行者基本上还是会成为先烈的,要第二步起来的时候,才会成功。」


这是曾成功投资过滴滴出行、ofo、饿了么、小红书等经典案例的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不久前说过一句话。


最近几年,在 O2O、直播、打车、智能硬件、共享单车等互联网公司转型浪潮中,少数公司活下来了,而更多的公司在行业洗牌过程中粉身碎骨。这一波波的浪潮,表面上看是创业者的风口,背后本质上其实是资本的较量。


虽然无人商店未必会真的是零售业的最终归宿,但是对于追求方便与快捷的便利店来说,通过变革技术来提高服务效率将是一个持续更迭进化的过程。而这块零售市场,具有巨大的挖掘潜力。


根据欧睿的统计数据,2016 年便利店行业有接近 10 万家门店,超过 1300 亿销售额,行业底盘足够大。但由于房租、装修、水电、人力、商品供应链等等因素,使得传统便利店的运营成本极其高昂。


如果将「缤果盒子」与传统便利店相比,一个面积 15 平米的盒子可售卖产品数量与 40 平米传统便利店相当,但前者造价约 10 万元,后者投入却要 40 万;此外,店租、人力成本方面也有节省,可抵消网络和后期维护等费用。



事实上,无人零售与共享单车当初的发展势头很像,都是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线下场景,提高服务效率,解决传统线下体系触及不到的痛点。


不同的是,这种表面看似是减少了人力的新零售模式却也对运营商的技术能力、云端数据的管理、供应链的管理提出了高要求,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后端运营。因此对于那些正蠢蠢欲动的创业者及投资者来说,看清形势做足功课显得十分必要。(主笔:谈喆,编辑:Lynn @深圳湾)


· ● 推荐阅读  ·




●  



●  


深圳湾(公众号 ID:shenzhenware)将持续关注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等领域的新锐产品和初创团队,欢迎联系我们。微信私人客服:小炫(ID:warexx)。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