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enzhenware -
入手索尼最新旗舰 WH-1000XM4 头戴降噪耳机已经一个多月了,它的体验是意料之中的好。国行售价 2899 元,代表着头戴降噪耳机第一梯队的实力,索尼 WH-1000XM4 对上一代 WH-1000XM3 进行了全面升级,工艺、降噪、音质、智能等规格和体验均有所提升。它的降噪和音质很出色,某些方面甚至要超过去年推出的 Bose 700 和森海塞尔 Momentum Wireless 3。
在此,我把过去一个月的使用体验总结分享给你们,我将从外观、智能、降噪 3 个方面分别阐述。
在入手 WH-1000XM4 之前,我只要乘坐飞机就会带上 Bose 700,将它用作旅途的降噪。但它的头梁、耳罩、以及收纳盒的体积都比较大,硬朗的商务风,似乎也只适合商务出行,我也很少用它日常出街。相比,索尼 WH-1000XM4 布面的收纳盒,多了婉约的休闲派。头梁的可折叠设计,更便于收纳和携带,这是很多人、尤其是女生更喜欢它的原因。收纳盒中仍提供 USB-C 充电线、3.5 毫米音频线、以及有专门卡槽位的飞机适配器——并不是所有高端耳机都配备这个小配件,Bose 700 并没有。WH-1000XM4 的耳罩相比前代 XM3 略有增大,这样可以适合更多大耳朵的人佩戴,尽管不对比并不那么容易看出来。索尼还优化了合成皮革的伸展方向等耳垫材质的细节,接触面积的扩大减轻了耳罩对耳朵的压迫感,让耳罩的压力均匀分布。还有一些小细节:耳垫的皮革缝合线位置后移了,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缝合线与耳朵直接接触而产生的不适或瘙痒;耳机主要的结构件则采用了轻型树脂材料,因此虽然耳机增加了许多机械组件,但机身重量却有所减少。这些细节都让 WH-1000XM4 变得几乎无可挑剔得好。
索尼希望在 WH-1000XM4 上展现其在智能音频领域最先进的技术成就,因此赋予了它很多「黑科技」和创新应用。有些人不喜欢,因为这些功能并不够实用,并且因为有时候不稳定而「难免是鸡肋」。相反,我是这些创新的拥护者。尤其是这一届的「智能免摘对话」功能,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的。先说一下索尼在 WH-1000XM3 上实现的「捂一捂」打开环境音的交互方式,这样的设计使佩戴者不用摘下耳机,就可以聆听对话者的声音,然后松开后又可以继续沉浸在音频中。这一功能后来在很多使用索尼降噪芯片的耳机上,也得以体现,比如我们今年体验的魅族 HD 头戴降噪耳机,也是可以「捂一捂」右耳就能听见对话的。而 WH-1000XM4 则在这个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透传」操作,即智能免摘对话——不用摘下耳机、不用捂一捂,只要开口说话,就可以自动打开环境音,从收听模式切换至交流模式。就拿我几次乘坐飞机的体验来说吧。我正在沉浸地听着我喜爱的歌曲,几乎忘记我还佩戴着耳机,我眼睛的余光看到空姐推着车子走到我身边,感觉到她在跟我说话,我抬起头看空姐,对她说「给我来一杯可乐」。这时候我几乎忘记还佩戴着耳机,也并没有意识要把它摘下。而实际上,就在我话音刚刚落下的几秒后,WH-1000XM4 的环境音就被自动打开了,这时候飞机上的轰鸣声也涌入我的耳道,同时我还听到了空姐问我「是否加冰」。我们的对话结束后,等待 5 秒到 10 秒的样子,WH-1000XM4 又恢复了之前的降噪模式,音乐自动继续播放,我又可以沉浸的收听音乐了。我忘记了我还戴着耳机,也就忘了要摘下耳机,或是用手捂耳机的动作,我只需要沉浸的收听音乐。我想索尼希望给到我们的,就是这样的自然交互的体验吧。我真的太爱这个功能了。相对智能免摘对话,智能摘戴感应是比较基础的智能。在左耳罩内侧,有一个内置了红外传感器的开口,可以监测是否戴着耳机。这个功能非常好用,并且识别也非常准确。当我摘下耳机时,音频几乎立即暂停。当我再戴上耳机时候,音频将在刚刚暂停的地方重新恢复。这一功能也解决了耳机续航的问题,自动暂停播放延长了耳机电池的续航时间。而在操控的体验上,WH-1000XM4 的右耳耳罩提供了「更加快速和准确」的多点触控体验,切歌、调音量、听电话,都悄无声息地用手指滑动耳罩表面完成。
至于其他几项体现索尼大法的音频技术,能够侦测到佩戴者的动作和位置从而控制环境音进入量的自适应声音控制,沉浸式 360° 临场音效,新一代 DSEE Extreme 音质增强技术,在这里就不一一描述了。索尼将这些智能化和个性化的体验,归功于边缘 AI 技术的加持,强大的端上算力为设备的「学习」创造了条件,让它变成一个「会思考」的耳机。
索尼在音频领域一直代表了顶级的降噪水平,而 WH-1000XM4 继续扩大了领先优势。索尼降噪的核心技术就是 HD 降噪处理器 QN1 和双反馈麦克风技术。降噪的原理这里就不再赘述,WH-1000XM4 升级了算法和蓝牙音频系统,以实现如上所述的更加智能和「聪明」的降噪。在实际体验中,WH-1000XM4 在抵消较为稳定和一致的引擎噪音方面,还是令人赞叹的,过去一个月的出行让我感触颇深。在深夜回家的出租车里,我不仅能感受到引擎噪音的消除,甚至开窗后的呼啸而过的风声也被极大地压制了。在飞机上的感触尤为明显,以至于我已经不习惯再听引擎的轰鸣声。而在消噪的同时,人声并没有完全消除。我在车上能听得到汽车音响里的主播讲话,在地铁上能听到播报站名,在飞机上能清晰地听到广播。与 Bose 700 相比,在这些场景里,WH-1000XM4 的降噪深度更深,体验更好。
而在通话降噪的表现上,与 Bose 700 相比,WH-1000XM4 人声清晰度的增强更加明显,但这样做也让周边的其他背景噪音变得略高了一些。两者的表现都不错,只是风格问题。
索尼 WH-1000XM4 还有一些优势,比如支持双设备的一次配对、快速无缝切换。我认为这是所有高端耳机都应该具备的一个功能,尤其是工作场景,需要在手机接电话和电脑工作两台设备间切换。还比如,它的续航能力出色,一次充电可使用长达 30 小时,而关闭 ANC 后则能播放 40 小时的音频;它还支持快充,充电 10 分钟,聆听 5 小时,相比之下 Bose 700 的充电效率要低很多。但 WH-1000XM4 也有不足,比如它并不支持 aptX 和 aptX-HD,而 XM3 是支持的。这个降级索尼有一些考虑,尽管大多数人是听不出这些音频解码的区别的。如果你像我一样,常常会出差或旅行,飞机、高铁、出租车,一路都是持续高频的噪音,而你希望与噪音隔离,那么这款耳机适合你。如果你像我一样,在咖啡馆、通勤路上等人声嘈杂的场所,也需要绝对的专注,无视噪音的存在,那么这款耳机适合你。■
快到「湾」里来
深圳湾正在招聘:
真知灼见的科技记者
四通八达的运营编辑
才华横溢的市场策划
技能爆表的活动运营
热情四射的社区达人
简历传送门:
shining@shenzhenware.com
● ● ●
深圳湾(公众号 ID:shenzhenware)连接全球硬件创新者,连接硬件生态链上下游,连接跨界产品的设计、技术、生产、渠道、商业、创新。深圳湾持续关注「AI+硬件」带来的场景和交互创新,以及与平台和应用相连的全产业链升级,欢迎相关团队与我们联系,微信私人客服:小炫(ID:ware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