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心卸甲,让梦归田——梦里土家卸甲坪

松滋新闻 2024-01-04
点击蓝色字关注“松滋新闻”


荆州屋脊,土家风情。温泉、马尾峡,笑迎八方客,葛根、岩泉蟹,诚召礼上宾——卸甲坪土家族乡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走出一条“农旅+文旅+康旅”的融合发展之路,建成一座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山城小镇。



山区变景区


卸甲坪土家族乡,传说因关羽曾在此处卸甲而得名。它地处武陵山东麓,襟湘带澧,“两省四县市”的结合部位。山岭遍布,川谷崎岖,素有“荆州屋脊”和“松滋高原”之称。

卸甲坪的地理位置,奠定了其多元文化交融的底色。两河口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发掘证明春秋战国时期巴人曾在此活动,如今巴人先祖留给卸甲坪的血脉依旧被传承着,这里是全省12个散居少数民族乡镇之一,也是荆州市唯一一个土家族乡。

黄林古桥临水梳妆、波光生艳;曲尺峡人行步道,青山环绕;曲尺河温泉度假邨蒸腾如雾,温润滋养;江西观云海如潮、天星堰石林险峻、鹰咀尖森林茂密。空气澄澈透亮时,可一眼望尽万重山。

卸甲坪旅游区总规划面积约5295亩,是江汉平原最大土家族文旅项目。目前形成了以民俗风情体验和温泉度假疗养为核心的 “2+X”产品体系,串联黄林古桥、卸甲庄园、马尾峡、鄂南大峡谷等数十个不同主题的特色景点。

山间空气清新,水质清澈见底。云山雾绕的卸甲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养眼、养肺、养身、养心……

产品变礼品


近年来,通过不断推进“农旅”“文旅”“康旅”融合发展,“梦里山乡卸甲坪”名声远扬,民族特色与文旅产业,已成为卸甲坪的一张名片。

因地制宜的卸甲坪人,在云山之中耕耘出一片天地,上榜全省乡村美食购物游精品线路。

陡峭的山岭中,生长出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卸甲坪葛根”;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松滋鸡”在这里啄食山间虫草,饮天然溪水;土家蜂蜜清香甘甜,像山林间流淌的琥珀色阳光。

依托“基地+农户”,支持培育晶地农业、源溪洞、村晖农业等30余家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发展葛根种植4100亩,海棠、黄桃、花椒、泡柑、油茶等经济林1100亩。

引用黄林桥村山洞岩泉水,作为生态化种养灌溉水源,让山洞岩泉水里,爬出了优质肥美的大闸蟹,游出了脂肪含量少的“瘦身鱼”。

成立了松滋市首家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将脱贫户自产的土家蜂蜜、土家腊肉、传统酱菜、葛根制品等“土疙瘩”搬上互联网。

天星堰村卸甲庄园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占地120亩,建设一批集种植、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生态采摘园、休闲观光带、风情展示区,一期项目预计今年完工。

一脉青山,一湾碧水,山环水绕,村居如画。

2021年,卸甲坪土家族乡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曲尺河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2年卸甲坪景区被列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名单,同年,游客数量达18万人次。卸甲坪捧起了生态“金饭碗”,走上了“绿色”致富路。


土味传韵味


高山高境,土风土韵。

倚山而唱,临水而歌,土家族人能歌善舞,卸甲坪山歌、土家摆手舞、双镲子、推车花鼓都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深溪土司研究》《卸甲坪土家歌谣民间故事集成》等10余部丛书收集整理了传统文化。

卸甲坪土家族乡明德小学大课间时间,孩子们身着土家族服饰,随着欢快的土家民族乐曲跳起摆手舞、竹竿舞、打莲湘等民族舞蹈。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传统文化如源头活水,汩汩长流,温润人心。

卸甲坪旅游区还创造性地将土家文化与乡村振兴相融合,打造了以民俗博物馆、民俗风情街、曲尺河村为代表的土家特色文旅产品,体验和传承土家文化。同时,举办“松滋市美丽油菜花旅游节”“荆州土家民歌文化”等特色旅游活动,扩大文化名片影响力。

给心卸甲,让梦归田。

如今的卸甲坪土家族乡,绿水青山绘就壮美新景,千年民俗积淀文化特色,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她既是民族融合的交响,也是振翅腾飞的序曲。

松滋新闻送福利啦每日推送的所有稿件中,精选留言点赞排名前2名的粉丝即可获得楚味在滋礼品一份。领奖规则:

1.中奖人需关注“松滋新闻”微信公众号,留言次日17:00前点赞数排名前2名的。

2.集赞统计截至留言次日17:00。

3.每人每日限领一份,数量有限,赶紧参与吧~

领奖地址:松滋市冠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松滋市融媒体中心一楼)联系电话:07166223841

(扫码挑选松滋好礼)


 来源:荆楚网 编辑:高梦雪 / 制作:王   安 责编:雷   鸣 / 编审:廖义华 法律顾问:丁永红

要闻速递



★ 世界领先!全球高峰论坛松滋举办★ 松滋“小巨人”亮相广交会
★ 【他乡松滋人】陈明华:铜韵华年
★ 搭乘电商车,土鸡变“凤凰”★ 2023年湖北省桨板锦标赛洈水圆满落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