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是记者,妻子是女兵,这一次,与病魔的战斗谁能帮他们打赢?
姚文生站在血研所手术室的走廊里,这一次,他的身份不再是个记者。
他对这里完全不陌生,2003年,姚文生是跑医疗领域的一名摄影记者,在这家医院里,他摁动快门,拍下了天津历史上第一位捐献造血干细胞者,留下了珍贵的新闻照片;但这一次,捐献者是他的儿子,等待骨髓移植的人是他的妻子——一个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女兵。身为丈夫、父亲,他心系两头,满心牵挂,却还是微笑注视着自己的亲人,为他们加油打气,。”
老姚现在最犯愁的是高达70-100万的移植及后续费用。2014年12月,妻子张淑霞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一年多来,老姚花光了全部家庭积蓄,默默扛起了所有重担,他奔波于医院和采访地点之间,在照顾妻子的同时,从未离开过新闻报道一线,几乎没有耽误过一次报道任务。
老姚总想着:“不要给同事、朋友添堵,能自己扛就扛过去。”为此,他不但花掉了家中积蓄,还抵押了房产、借了外债,可面对高昂犹如“无底洞”般的移植费用,这个一直以来乐观、坚强的男人是真的没辙了。
不管多晚,
老姚看着体弱的妻子入睡才能安心
老姚今年49岁。妻子生病后,他把“家”搬到了血研所,儿子还在外地上大学,他必须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既要采访工作,还得照顾患病妻子的一日三餐。
白血病患者最麻烦的就是吃饭,不能吃甜的不能吃咸的,饭菜要保持绝对干净,所以只能自己做,还要用高压锅做无菌化处理,老姚每天花在做饭上的时间就得近6个小时。
跑文化的记者都知道,文化演出新闻多在晚间进行,尤其是周末更多,所以老姚经常要“赶场子”,一场演出晚上9点多结束,再回到报社处理上传完图片,不管多晚,老姚都还要赶回医院,看着体弱的妻子入睡才能安心。身边的亲人都说:“他能熬到现在真的不简单。”经历前后8次化疗,老姚为妻子看病已经总计花费了50余万元。
你若挺过来,
军功章咱俩一人一半
1990年,姚文生和退伍回津的妻子经人介绍相识。照片里,张淑霞圆脸留着刘海,但一身戎装又格外英姿飒爽。当过三年兵的妻子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退伍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的一名通信兵,亲身经历过老山最后一役,这一直都是老姚的骄傲。战役结束后,张淑霞荣获了三等功奖章。老姚看着奖章笑着说:“那时军功章还没有我的一半。”
1992年,两个年轻人喜结连理。退伍后,张淑霞进入铁路系统工作,因为家里负担重,她想多赚点钱,又先后干过美甲学校、保险、家具代理商,开过服装店。生病前,她很少让姚文生操心家里的事,尽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养育孩子、照料老人,是一个传统的好媳妇。儿子考上大学后,她又到北京茶楼店去做店面经理,经常熬夜,一直忙碌到自己发病。
看着妻子的圆脸因生病消瘦变形,头发也掉光了,老姚心里难受极了,妻子反过来还安慰宽解他。即使生病后,她也把所有看病单据整理得清清楚楚,让丈夫能省点心。
他,是新闻战场上的记者
她,是老山战役中的女兵。
他们在各自的战场上奋勇前行。
相信他们的正能量,
也定会战胜病魔!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城市快报
奖励姚文生夫妻俩2万元正能量奖金
一直以来,
记者的形象都是“铁肩担道义”,
哪里有不平、不幸,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
但记者也是普通人,
当他们身处不幸,同样如此无力、无奈。
在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的平台上,
每天都会有数不清的正能量故事。
而记者,就是这些正能量的发现者和传递者。
他们为弱势群体奔走疾呼、伸出援手,
他们记录一个个温情故事,一个个感人瞬间。
他们,甚至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这一次,当他们身处危难,我们不会袖手旁观。
如果你也愿意帮帮他们,请把这个故事转起!
往期链接:
公交车上,12岁的她做了这件事……让大人汗颜,让老人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