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曾国藩16字家训,说出家道兴旺的玄机

2017-12-30 儒风大家 儒风大家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这是曾国藩留给子孙的十六字家训,这十六个字强调的是勤与俭的结合。也是曾国藩留给后人兴家、旺家的不二法门。

 

以俭持家,养福,养德

 

古人认为,俭是福气的来源,一个人的福气是从廉洁、清廉、节俭来的。整日穿金戴银、大鱼大肉的人未必有福气。反而那些节俭自律的人最能享清福。

 

福生于清俭,俭于饮食,不伤脾胃;俭于交游,寡过息劳;俭于应酬,自得本心;俭于嗜欲,优游自得,自然有福。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俭以养德,节俭、俭朴才有利于我们养成高尚的德行。奢侈最终会让我们私欲膨胀,狂妄纵欲,最终使人虚弱。

 

晚清吏治腐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曾国藩却能出淤泥而不染。他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

 

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


 

曾国藩当总督时,三弟曾国荃也当了巡抚,家中客人、子弟增多,房子不够住。其九弟便新建一屋,花了三千串钱。曾国藩知道后,写信责备九弟:“新屋搬进容易搬出难,吾此生誓不住新屋!”此后,终其一生未入新屋一步。

 

曾国藩平时只穿家人为其织的土布衣服,不着绸帛。吃饭上,曾国藩每顿饭只有一个菜。“每食仅菜一品”,被人们称为 “一品宰相”。

 

为提倡节俭,教育家人,曾国藩于大堂上亲书一联:“惜食惜衣,不惟惜时兼惜福;求名求利,但知求己不求人。”

 

曾国藩临终前仍不忘节俭,他留下遗嘱:“余若长逝,灵枢自以由运河搬运回江南归湘为便。沿途谢绝一切,概不收礼。”

 

曾国藩的墓穴在荒凉的无名山上,这是他一生节俭、低调的写照。


 

人勤则刚健,有为

 

《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人勤就不会穷困,家勤就不会短缺。

 

曾国藩16字家训中说,人勤则健。《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健是天的品格,天运行不歇,云行雨施,四时成序。所以作为一个君子要自强,最重要的就是要勤劳。

 

勤于学习、勤于工作、勤于开拓。人的才能、技能都是“用进废退”。越是勤于练习,技能越纯熟。

 

越是勤于工作,就会越幸运。通常人们认为,运气就是靠碰的。其实不然。运气,顾名思义就是要运动起来,也就是勤奋才能产生运气。勤奋得人自然能养运气。

 

一些懒惰的人,什么准备工作都不做,只知道投机取巧,机会和运气来临的时候,他们只能任其溜走,反而自怨自艾,怨自己运气不好。

 

所以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所以,曾国藩对子女要求严格。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并多次为全家拟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衣、食、粗(工)、细(工)四字缺一不可。”

 

众所周知,曾国藩有五勤: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身勤”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眼勤”是从细微之处识人,“手勤”其实就是要养成读写的好习惯。

 

“口勤”就是待人要善良,该提醒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善意提醒。别人向你打听事,知道的一定要乐于告诉别人。“心勤”就是意志坚定,时时不忘自己的志向。

 

正是凭着勤俭的家风家训,曾国藩后代经过几番改朝换代,其家族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家风。曾国藩大儿子曾纪泽是著名外交家,二儿子曾纪鸿是著名数学家。

 

孙辈中,曾广钧23岁即中进士;第四代,曾约农、曾宝荪均是大学校长、教育家;第五、六代遍布海内外,大都学有所成。曾氏五兄弟,香火延续至今已是第八代。近两百年,可谓无一废人。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