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三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令全世界瞩目。高速腾飞的中国经济所依靠的,除了自身不断突破固有格局、尊重创新创造的内部动力外,不可忽视的,是打破了之前的重重阻隔,融入了高速发展的全球化进程。


三十多年之后,中国在全球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已不再是“八亿件衬衫才换一架波音飞机”的世界工厂。积极参与并融入全球化,为这个古老大国插上了新的腾飞之翼。如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资本净输出国。能力越大,责任越重,特别是在全球化遭遇挫折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如何“反哺”全球化?中国的新思路怎样为陷入困境的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四年时间即将过去,“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已经结出累累硕果,而TPP则一阵惊雷之后杳无音讯。究其原因,“一带一路”所体现的东方智慧,是促成其得到广泛认可的关键所在。


第一,“一带一路”是中国对于全球化进程的创造性改进。全球化进程遭遇挫折的背后,是固有的全球化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世界发展与稳定的需求之困。以往的全球化进程难以持续的原因在于,资本导向型的全球化模式造成了马太效应不断加剧。一个赢家通吃、等级分明的全球化模式带来了全球治理的一系列问题:发展与不平等同步出现、经济与环境不可兼得、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全球化在打破原有藩篱的同时筑起了“看不见的墙”。


在此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同一个问题,即找到一个新的、可持续的、社会友好的全球化模式,推动全球化的模式改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为全球化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突出务实合作、互利共赢,在全球化遭遇挫折的背景下高歌猛进。各大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渐次成形,沿线国家贸易流动愈加顺畅。“一带一路”所取得的成果,改变了传统全球化模式下的困境,为沿线国家带去了真真正正的实惠。


第二,“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全球化观念的系统性提升。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着眼于国内和沿线国家民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将宏大叙事落地生根,通过一系列切实改善民生的项目,实现将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目的与合作方向的愿望。


应该承认的是,当前全球化面临的困境,仍然是发展的困境。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只能通过不断的发展得以解决。而“一带一路”沿线的大部分国家,恰恰是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发展水平仍然不够高,经济实力不足,人民迫切要求获得更多福祉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在过去,由于历史、地缘或是政治体制的原因,没能赶上上一轮全球化热潮,却承受了上一轮全球化带来的种种负面问题。因此,无论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还是打破贸易投资壁垒,“一带一路”的出现,都是发展优先这一观念的具体体现。


正因“一带一路”是带着发展的角度去提升全球化的,它的视角就不局限在三五年之功,从而能够更加踏实的与沿线国家的发展规划相对接,用中国的发展观念提升全球化进程的使命观。


第三,“一带一路”代表了中国文化传承不变的天下观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的概念植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之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今的全球化使得治理同经济一道全球化,全球治理所遇到的问题突破了原有的国境线,诸多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问题的出现,使得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这样的语境下独善其身。


中国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所蕴含的就是兼济天下的一种情怀。“天下”不同于传统西方政治哲学下的普世价值,而是强调一种对于人类和世界的整体关切。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而中国在享受全球化红利的同时,也在以“天下为怀”的胸怀来为世界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发展成果由全体参与者共享,以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为己任。“一带一路”所倡议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连绵不断的天下观念的体现。这种“自我加压”,是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带一路”相对于全球化进程而言才刚刚起步,其所蕴含的能量也才刚刚释放。今年5月中旬,“一带一路”将迎来启动之后最为重要的一次多边活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峰论坛的召开,将会为这一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合作倡议提供更加深入与广泛的发展前景,为全球化的进程增添独特的中国智慧。(储殷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一带一路研究所副所长)


 猜你喜欢


◆ “一带一路”:小小番茄的环球旅行(视频)

◆ "一带一路"是空架子? 中国当冤大头? 用这些事实怼回去

◆ 关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各国政要怎么说?

编辑:蓝梦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