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学界动态】“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举办研讨会 探讨中美人文外交新机制

2017-07-02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点击上方“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可订阅哦!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举办研讨会

探讨中美人文外交新机制


本文来源: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2017年6月30日傍晚,美国新任驻华大使特里·布兰斯塔德在北京正式亮相,他表示将走遍中国,了解中国,做好美中两国间的纽带。4月,在海湖庄园举行的中美高峰会,双方领导人宣布建立外交安全、全面经济、执法及网络安全、社会和人文四个高级别对话机制,实现了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平稳过渡和良好开局。



  2017年6月30日上午,全球化智库(CCG)特邀为中美交流做出贡献和研究的政、商、学界代表,在京举办“共创中美社会、人文交流新篇章”圆桌研讨会,为进一步夯实中美人文交流再聚良策,就推动更深层次的中美互信合作,中美人文交流的现状、问题、新机制和形式,尤其是如何取得新的突破展开充分讨论。CCG副主任王欣主持研讨会。



  Visa亚太区政府事务部副总裁佩宁·伯特(Penny Burtt),CCG高级研究员、原中国驻美公使衔商务参赞、商务部美大司原司长何宁,新华社环球杂志副总编辑刘洪,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副主任沈艳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方晋,国家旅游局旅游促进和国际合作司副处长金涛,CCG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美国外交研究室副研究员仇朝兵和Visa北京首席代表张兆阳等研讨嘉宾分享了观点。


  伯特女士认为,良好的中美关系对于中美两国、乃至全球的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很高兴看到两国领导人将加强中美两国社会与人文交流作为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要内容。中美两国应进一步深化现有的人文交流和高层磋商机制,拓展合作领域,将例如旅游、公务员交流学习及人才交流等内容也纳入到即将开展的 “中美社会与人文交流”的框架下。伯特女士同时表示,中国正在积极鼓励并倡导政府和私营部门之间加强合作,充分利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模式),助力海内外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可以扩展到其他领域,包括社会与人文交流的中外合作项目。



  何宁先生指出,人文交流相比于经贸交流而言具体利益纠纷较少,人文交流中很多东西需要潜移默化,让它低调、自然一点,遵循着自己的规律去做,这样可能会效果更好。现在中美双方相互了解都还不够,误解在所难免,两国政府关注人文交流是好事,还可以利用省州之间的合作和姐妹城市之间的合作加强人文交流。人文交流要按照本身的规律发展,自然进行。



  刘洪表示,目前人文交流大多是官方主导的,其中难免带有一定程度上的意识形态色彩。中国在这方面应该向日本等其它国家学习,在中美人文交流方面唤起两国人民自发交流的欲望,而不完全用官方主导的方式,否则可能会南辕北辙。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所以,中美两国应该发挥民间组织的主导性,可以向CCG智库这样的组织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助力两国之间民间的交流和合作,包括文艺演出,这对两国关系发展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沈艳杰先生说,中美人才交流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一是人才交流的范围逐渐扩大。过去注重海外华人交流,现在更注重海外华人和非华裔人才并举,交流方式从原来的短期咨询向长期攻关转变、从投入较少向投入较多转变、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逐渐扩展。二是党中央和政府对加强中美人才交流特别重视,包括习近平主席提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促进人才交流的思路和指示。三是加强中美人才交流需要创造更好的环境。政府需要树立新理念,创造良好的政策法治环境;企业和用人单位要待人以诚,发挥好主体作用,关注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全社会都要关爱人才,增强包容性,为外来人才提供便利。



  方晋先生认为,中美两国人文交流自身的基础都非常好,两国政府对此也非常重视。他认为特朗普是一个没有太多意识形态包袱的务实主义者,对两国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有着有利的一面。尽管如此,未来加强中美人文交流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除了官方层面,还可基于普通民众层面,发挥民间组织、社会组织和智库的作用。这有两个意义,一是一些人文交流工作并不适合政府出面,而由一个非官方的身份出面组织可能更能得到当地人的接受与支持。二是专业性,政府虽有很多资源,但不一定有这种专业能力,不管是搞研究还是公益项目,很可能由专业智库来做比较合适。



  金涛先生在发言中以2016年“中美旅游年”的情况为例谈了旅游在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互信、夯实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成为连接中美两国人民的重要纽带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作用。他说中美旅游交流合作不断向前迈进,其规模和成果前所未有。2016年全年中美双向旅游交流规模超过5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就如何推动中美旅游市场发展,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推动签证便利化;二是增加更多直航航班和城市数量;三是推动旅游人才交流,如专业院校,教师,学生互访,提高服务水平。



  苗绿女士表示,中美关系间人文交流领域尤其值得提高,因为相比于经贸、海洋和台湾等问题,这才是广大人民最关心的问题。但目前来看,双方中美留学生数量差距仍很大。中国教育部成立了多个“一带一路”奖学金项目,美国方面也需鼓励更多美国学生来华留学。她针对如何促进中美社会、人文交流提出建议:在全球化的今天,中美双方应在公共政策决策和技术领域进行官员培训与交流,分享大国公共治理经验;州、市政府应开展基层城市间等多方位交流;人才方面,建议建立中美两国人才资质互认机制。她还强调,媒体、妇女、青年领袖、华人社团以及留学生之间的人文往来也需要不断加强,希望建立起中美人文交流响当当的品牌项目。



  仇朝兵先生谈到,人文交流不仅会增进两国人民和社会之间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促成超越时代的交流。目前很多人文交流还缺乏思想和情感深度。人文交流既要看到器物层面,也要看到精神层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诸多方面相互理解。他强调,两国交往其实并不局限于政府间成果清单,而是更广泛的。中美两国需要把人文交流提升至战略高度,而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就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但无论怎么从战略上提升其重要性,人文交流的主题永远是社会组织,特别是人民。任何一个国家政府的力量都无法与这个社会中蕴含的力量相比拟。



  张兆阳先生表示,过去几年,中美之间人文和社会交流的高层对话机制领域和受众范围从科教文体到妇女青年在不断扩大。他提出两个建议,一是仍需进一步扩大人文交流合作范围,如加强和扩大公务员的培训,通过公务员层面非正式交流宣传中国的政策。二是私营企业也可以在改善外国人来华便利化方面发挥作用,一方面宣传我国“两证合一”政策,另一方面美国公司可以给来华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专家提供一些便利。同时,智库可以在引进两国人才培训上做出更多贡献。



  伯特女士回应到,Visa一直是积极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坚定支持者,特别在促进中美两国社会与人文交流的领域有着高度的热情和相关的经验。 通过支持双边出入境旅游(包括支持2016年中美旅游年活动的开展)、公务员培训、赞助体育赛事及助力金融教育和普惠金融等项目,Visa积极推动着中美两国的人文往来与合作交流。她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美两国社会与人文交流领域的紧密互动,为促进中美关系稳定健康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期待看到中美人文交流与合作之树不断结出新的硕果 。



  王欣先生在研讨会总结发言中提及,中美之间人文交流一直备受重视,奥巴马就曾提出“百万强”计划,但在新时期我们还缺乏一个明确的理念或规划。在人文交流中,中美双方要保持开放和自信的心态,按其规律自然进行,减少政治化;充分发挥和鼓励民间力量、社会力量在人文交流中起更加重大的作用。中美之间要更加积极地发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机构和人士,鼓励他们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国企业也要更好地发挥其社会责任,更加积极支持、参与到人文交流中来。建议中美双方在智库交流、慈善交流、思想观念方面的交流进一步加强,在一些比较薄弱的领域,如女性创业、青年精英等方面做起来。



  全球化智库(CCG)作为中国国际化社会智库代表,非常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尤其是人与人的全球化。CCG从建立伊始便致力于国际人才和移民研究。作为具有全球视野的社会智库,CCG本身也是二轨外交的实践者,积极推动着中国与不同国家的交流合作,包括接待发展中国家公共政策人士,以及邀请美国企业研究所(AEI)首次来华展开中美经贸关系研讨会。CCG还举办一系列中美关系圆桌论坛,为中美两国人文交流建设发挥智库角色。


亲爱的各位朋友,为了加强不同群体朋友之间的交流,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拟创建微信交流群,分别为公务员群,教师群,学生群,爱好者群,企业群以及媒体群定期举行交流以及活动。请添加微信1264273178添加时备注您的信息将您拉入对应的群中。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ID:sinozhuge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万里常安研究院是由国内知名国际关系学者、国际新闻评论员黄日涵老师领衔的专业研究“一带一路”以及海外风险的智库,旗下中国最大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社区拥有15万的关注者,投稿或课题研究合作请联系邮箱:sinozhuge@126.com,另外“海外利益研究”

(haiwailiyi)微信公众平台也期待您的加入。



责任编辑:沈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