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轻松阅读】细数研究生晚上加班之五大“怪现状”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学术志 Author 以学术为志业矢志不渝

点击上方可订阅关注我们哦!

细数研究生晚上加班之五大“怪现状”

作者:浴火凤凰

来源:学术志(ID:xueshuzhi001)

微信平台编辑:周悦


晚上加班,对所有研究生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常规操作和基本标配。


对于关于晚上加班,每个研究生都有自己的心声。


有人说:“最近的你,是我最远的爱”;


有人说“导师,学生做不到”;


有人说“白天不懂夜的黑”;


有人说“加班是种会呼吸的痛”;


有人说“你伤害了我,却一笑而过”。


说实话,谁不想每天晚饭后就不用回实验室,谁不想晚上陪着恋人出去逛街,谁不想晚上9点钟就已躺在床上玩手机。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众多研究生在“白+黑”“5+2”的加班模式中,加出了近视、脱发和腰痛,最终拿到了苦苦追求的“那张纸”。


然而,由于不讲求效率、功利思想作怪以及导师评判标准偏差等原因,现实中却隐藏着一些“套路型”加班,由此产生了五大“怪现状”。



加“伪”班

——很无奈,干“私”事


这里的“私”事,有两层意思:


一是研究生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私事,比如:读读小说,打打电话,看看电影,刷刷朋友圈,甚至打打游戏。


当然,劳累了一天,晚上休息放松一下也无可厚非,毕竟是自己的时间,有权利去“加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但最人让闹心的,还是另外一种导师布置的“私”活,比如:


外接公司的图纸抓紧画,人家周末要验收了;


连夜贴发票,第二天一大早就去财务报账;



给导师媳妇制作上课的PPT,还要求有动画、有视频和音频的那种,第二天下午上课就要用;


……


有些研究生也无奈地打趣道:“我这是打着加班的幌子,干着无关学习的私活。”



加“晒”班

——朋友圈,我来了


有的研究生经常加班到深夜,也常常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其他同学“晒加班”“比辛苦”的“身影”。


虽然远隔千里,亦感到自己并不是孤军作战。


但是,个别研究生热衷于刷高“加班指数”,连半夜吃的泡面、火腿肠都得“晒一晒”。



有时甚至晒月亮、星星和黑夜,似乎谁晒得多谁就干得多,谁吃得差谁就付出多,谁晒得好谁就干得好。


相信绝大多数研究生加班加点都不是为了炫耀和给别人看的,但也不排除有的怀着曲线诉苦的邀功心思,通过“晒”来委婉地引起导师的“围观”。


有的则抱着“加班光荣”的炫耀心态进行广而告之,有的则顺着随大流、跟风走的性格,在朋友圈里“无病呻吟”……



加“虚”班

——灯亮着,人不在


有的研究生晚上不愿干活,或是没活干不需加班,但又担心遭导师批评、同门非议,故自作聪明,开灯、关门、走人。


也有的研究生在长期的灯火通明中形成了一种奇妙的默契和特殊的惯性,灯亮着,人也在,心却早已飞走了。


有些研究生为加班而加班,工作完成了,但不到某个时间点不走;


有的刻意放慢工作速度、放缓工作进度,目的就是耗到那个时间点;


有些眼皮已经开始打架,但仍在电脑前坚持战斗,尽管精神值得肯定褒奖,但工作效率可想而知;


有的论文思路打不开,抓耳挠腮,纠结万分,坐立不安,一看12点了,这才放心回去休息了!



加“懒”班

——拖延症,晚上补


早上8点10分进入实验室,一边吃鸡蛋、喝杯牛奶,一边电脑开机,大约20分钟后,终于不情愿地打开论文昨日修改稿。


突然灵感一来,想用QQ截个图。打开QQ后,收到原来大学同学的留言,说一篇小Paper已经改好了。于是又打开邮箱查看,发现4封未读邮件,而其中一封是导师昨晚发来的,哎,课题又有新活了。


于是乎,下载了老板的课题文档,接下来抄起手机,打开微信,顺便打开微信朋友圈,先发了条个人状态:“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


这时候,微信又有新信息了,师兄催实验进程的事,于是打开“我的电脑”,当路过“D盘/工作安排”时,看到了下个月的工作计划表。


心想打印出来帖在办公桌档板上,可以时刻激励自己。但是,打印过程不太顺利,设置有点问题,又向“度娘”求助。打开百度后,发现热播剧“司藤”又更新了。


于是情不自禁地又打开链接视频,花了近2个小时追剧。之后再去趟厕所,发现工作计划表还未打印,赶紧在百度上找到了解决办法。


但又发现没有透明胶,无法贴计划表,估计放抽屉里了。再把抽屉中各类瓶瓶罐罐全翻了一遍,找到了很久没有吃的维生素片、钙片。


实验室里没有热水,哎,只能去烧了,等水烧好我吃了钙片回到电脑桌前,发现已经11点半了,可以吃午饭了!


食堂不等人,有什么事,下午再说吧! 


可下午又重复上午的节奏,有什么事,晚上加班干吧!




加“陪”班
——导师在,不能跑


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只要导师在位加班,几乎所有的研究生均悉数在位,有些人甚至手头没事也要硬耗着。为的就是迎合导师,避免造成学习不勤、动力不足的坏印象。


同门的微信群,俨然已经成为一些研究生奔赴实验室的“烽火台”:注意!注意!!老板来加班了,赶紧就位!



有的研究生加不加班,完全根据导师在不在来定;加班时间的长短,完全取决于导师离开的时间。


导师不下班,师兄师姐不好走,师弟师姐不能走,一级看一级、一级盯一级。


既使当日工作处理完了,心思精力早已不在实验室了,也要非得干耗着。


有人讲,实验室也是江湖,有套路、有规则、有规矩。


在一些研究生眼中,加不加班、加到什么时间,都是一种不言而喻的规矩,只要进了实验室的门,就要熟悉实验室的道。


我想说的是:时间不是关键,效率才是根本。


加班的目的在于完成工作,在于提升自身能力,而工作则讲究效率至上,衡量加班的标准应是效率,而不应是时间。


再说,加班也不是加给导师看的。


简简单单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爽爽生活,少一些套路和规矩,少一些眼色和揣摩,不唯上、不唯虚、只唯实,这才是研究生应大力倡导、积极践行和热情呼吁的。


我始终相信,与其这样累地加班,还不如做一个简单的“笨蛋”,少看导师眼色、多看工作起色,少些唯唯诺诺、偷偷摸摸,多些本本分分、老老实实,抱着这样的心态和姿态去学习、去加班。


实在不乐意加班的话,大声对自己说:“今天没心情,回去睡觉了!”



本文经授权转载微信公号“学术志(ID:xueshuzhi001)”,学术志是硕博群体、高校教师强烈推荐公号,宗旨是以学术为志业,矢志不渝,欢迎志同道合的人关注。



数字经济智库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的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知名青年学者黄日涵、储殷等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门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