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鲁迅49岁得子, 他教育孩子的方法,早已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咨询电话:0771-5690903     QQ群:550160749


作为思想的启蒙者,鲁迅先生很关注儿童,他的杂文很多涉及到了儿童的教育问题。他对中国不合理的教育制度进行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


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就算放在今天也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今天,让我们从教育的角度,感受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吧。


鲁迅如何看待对儿童的教育?


他始终关切孩子。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的最后一句我们耳熟能详——“救救孩子”。


此外,在登上《新青年》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战场之前,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也即1912年(其时鲁迅31岁)至1926年间,鲁迅的本职工作为民国教育部官员,在他参与的所有教育部的工作中,为“儿童艺术展览会”付出了极大精力。


鲁迅作为主持人,督护展览运作,事无大小全程参与。从教育部对参展作品的要求,可见鲁迅的美学主张:参展儿童不论男女,不论学识高低,作品不怕稚拙,只有一个要求:“以存儿童本真为第一谊,长者不得为之删润。”


鲁迅后来投入文艺创作,为儿童做了大量工作,他翻译日本教育心理学界关于儿童的研究论文,他写了大量文章批评的中国儿童教育,他审慎挑选并翻译了《小彼得》、《小约翰》等六部国外优秀童话。



鲁迅为当时中国儿童付出的心力毋庸置疑,那他对儿童教育到底是何态度呢?鲁迅曾写过《天才与泥土》,劝谏时人不要追求天才,认为天才的出现,在于拥有能养育天才的社会条件,能做培育天才的“泥土”已很好。


鲁迅的底色是绝望和虚无的,认为自己这一代人遭受黑暗与扭曲,很难追求完满的幸福,其作用是为后人开路。对于儿童教育,鲁迅是站在一个很高远的社会、民族、国家的角度看待的。


而在1919年发表的《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中,鲁迅针对现实,提出了更细致的意见,放到今天仍直抵人心:


1.把儿童当做独立自在的人去理解

在那个年代,鲁迅已认识到:


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这与今天部分明智的父母,阅读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学类的书籍是相符的,只有科学认识孩子的行为,背后的心理发展,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孩子,与他们交流,并时时警惕自己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意志。


2.以儿童为本位,指导孩子身心

鲁迅也说到,理解孩子并不意味宠溺,父母作为成人,还应对孩子进行有益的指导:


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末的力量。


体魄,道德,精神,力量,这些难道不正是我们能赋予孩子最核心的品质吗?不禁想到今天随处可见的奥数班、英语班、编程班……这些补习班像药性激烈的偏方,给父母吃了安抚焦虑,却没有解决焦虑的根源,又把孩子吃得晕头转脑,疲惫不堪。


今天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实在太流于应试和功利了,反倒忘记了那些能支撑孩子身心的要素。父母们实在应该想一想,到底哪些东西,对于一个孩子60年、70年甚至比这还要更漫长的一生来说,才是真正必要的?


但做父母的,恐怕也没想过这个问题。


3.给孩子完全发扬天性的机会

这一点我们常常谈论,可是也总是做不好。许广平在《欣慰的纪念》一书中,介绍了鲁迅先生对儿子海婴的教育:


给予他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他自己生长于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天真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


尤其是普通所谓礼仪,把小孩子教成木头人一样,见了人都不敢声响的拘拘为仁,他是绝不肯令海婴如此……如果我们错了,海婴来反驳,他是笑笑地领受的。


小时候我不理解,大人们为什么叫我“小朋友”,朋友不是友人的意思吗?“小朋友”是何意思?今天的我,不得不为这个名字称好。


每个孩子,我们都应该当做“小”的朋友去对待,因其年幼而爱怜指导,但朋友间又是各自独立、平等的。而作为朋友,我们都喜欢看到自己的小朋友痛痛快快地大笑玩闹,自由、完全地伸展天性。


4.父母由爱出发养育孩子,也要爱己和追求自己的完善

前面三条都是面向孩子的建议,而对于成人如何去看待自己教育的动机,从自身出发如何影响孩子,鲁迅也给出了建议。


生命一代代延续,鲁迅认为,我们创造新生命的动力,应该是爱。


首先是自爱。爱自己的身体,不将疾病遗传给孩子。爱自己的人格,去掉性格、精神上的缺陷,不让孩子也陷入同样的问题。爱自己的生活,即便有一天孩子长大远离,也有多面宽广的爱好支撑,过有情趣的生活。


自爱者,爱人,由这纯粹的爱,才能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职责,这是鲁迅提出前面三条建议的大前提。


鲁迅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鲁迅49岁得独子,孩子出生于上海,又因对这个城市很有感情,便叫他“海婴”,即上海的孩子。最动人的,是鲁迅又说,“如果孩子长大,他不喜欢这个名字,可以改。”


许广平难产,鲁迅本意保大不保小,但幸运的是母子平安。老来得子,鲁迅是欣喜的,在友人书信中,常分享海婴状态。


▲ 鲁迅、许广平、周海婴


我们说鲁迅对于儿童教育见识深刻,更难得的,是他将自己的认识和教养,点滴浸于养育海婴的生活中。


鲁迅去世后,周海婴由许广平养育,继续着由父亲取名为“积铁成像”的玩具所生发出的机械理工的兴趣,少年时用储蓄多年的压岁钱交纳学费,报考南洋无线电夜校,1952年考进北大物理系后,最终成为一名无线电专家。



周海婴曾在回忆父亲的文章中说,幼时背书怎么也记不住,承认不及父亲聪明。然而,看周海婴一生,平淡,清正,却又是幸福的,应该说,是一个资质普通的孩子完全伸展自我后发展出的模样。


周海婴曾说:“我的父母是一体的,我也永远和他们是一体的。我的孩子们也是一样,我想追求完整、圆满……”人的完整、圆满,不正是教育的核心。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其他人是作诗,在鲁迅,是躬身力行。



来源丨童行学院

更多精彩活动和资讯,请关注小记者推送

猜你还会看:

穿越千年时空 探寻鼎盛王朝 ——西安、洛阳、开封古都研学旅行

速看!南宁各城区2019年中小学招生地段划分方案来了

孩子发呆有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建议每天发呆5分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