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老师紧张的“我家子涵”是谁?

  咨询电话:0771-5690903     QQ群:550160749


如果你平时喜欢刷短视频

最近一定在评论区

见过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子涵”


猫咪进食的视频底下

有网友问

“我家子涵怎么不吃饭”



幼儿园小朋友跑800米

网友又开始整活

“我们家子涵为什么没跑第一?”

“老师,以后800米这种活动

我家子涵就不参加了”



全网都在关心“我家子涵”

看得人摸不着头脑

那么问题来了——

“子涵”到底是谁?


据报道

被玩成梗的“子涵”

网传来源于一张聊天截图



因为自家孩子上学

被蚊子咬了一口

图中的子涵妈妈在群里

对幼儿园老师兴师问罪

甚至质问

“为什么不咬其他人”

夸张的言行看得网友有点懵

虽然无法证明

这张聊天截图的真实性

但“子涵”却一举成名

网友模仿家长口吻二次创作

导致成千上万个“子涵”

近期出没于各类视频的

“关心”评论里——



也有网友表示“躺枪”

因为自己就叫“子涵”



网络热梗的狂欢

有对现实社会的投影

许多网友表示

之所以对“子涵梗”有共鸣

是因为身边真有这样的“子涵家长”


有从事幼师行业的网友说

外行看乐子

真幼师已经开始“汗流浃背”了

有杭州幼儿园的老师

告诉记者

现实中也遇到过类似情况

“午睡时间,家长会发微信

让我们去看看孩子身边有没有蚊子”

“幼儿园教室有长期备用的驱蚊水

但有家长觉得效果不好

还有家长要用指定牌子的驱蚊水”



不过,这位老师也提到

家长的态度不会像

截图里的“子涵家长”那么咄咄逼人

所以家长提醒完,老师照做就可以了

有的老师学会了“主动出击”

在家长没发问之前,主动告知孩子情况


如何看待“我家子涵”在全网出圈?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课题分离”,意思是在人际关系中,要分清“什么是我要负责的,什么是别人要负责的”。在亲子之间,做到课题分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子涵体”之所以出圈,有对“巨婴家长”的讽刺,也有对教师压力的同情。从一个蚊子包展开连珠炮的追问,透露着小题大做的荒谬感,背后却是家校沟通的边界问题。


有媒体发文称:“多一点耐心,尊重孩子的节奏,给到一个家长最该给的东西:爱、欣赏、接纳、支持,那便是孩子在儿时所能获得的最大养分!”




来源丨
中青校媒、央视网

编辑丨蒋   为(见习)

校对丨麦雪莉

责编丨杨   波

审核丨胡志伟

更多精彩活动和资讯,请关注小记者推送

猜你还会看:

· 网传男孩遭亲爸后妈虐待睡楼道,当地妇联回应→

· 一学期弄丢20把尺子!亲妈忍不住了!网友:家有同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