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云南临翔:农村集体经济“步步高”

2017-12-26 王冰 彭萍 中国产经新闻


摘要:时下,多依村的冬桃挂满枝头,在风中摇曳。


本报记者 王冰 通讯员 彭萍报道


时下,多依村的冬桃挂满枝头,在风中摇曳。该村3年前投资9万元试种的100亩冬桃已进入盛果期,预计每年至少可产生25万元的收益。这份收益,村集体占60%,入股群众占40%。村集体又将经济收入进行再分配,50%用于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30%用于扩大生产规模,20%用于解决村组干部待遇。

多依村是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南美乡的一个行政村。从2014年开始,临翔区按照“有基地项目实、有实体主体实、有章程台账实、有效益收入实、有亮点特色实”的“五有五实”标准,大力发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全区90个行政村已有57个实施了58个股份合作项目,并开始获得收益。

中共临沧市委常委、临翔区委书记尚东红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党员向党组织承诺,干部向贫困户承诺,公民向社区承诺,这是临翔区探索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的“三承诺”原则。她介绍说,全区74个直属部门、10个乡(镇、街道)、90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逐级做出承诺,誓让村集体由“空壳村”变成“实力村”,带动农民脱贫增收。

临翔区“活用”脱贫攻坚政策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通过参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村村合作、村企共建等多种形式,成立统一生产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找好资金、项目的“来路”同时,还找准产业发展、股份合作的“出路”,充分挖掘土地、山林、水域、矿产、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公共服务等资源潜力,明确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精准定位。

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经过3年多的实践,临翔区逐步探索出5种农村股份合作发展模式。一是城市拉动模式,城郊村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面向城市消费人群的集体经济;二是产业带动模式,依托特色产业优势,采取整合相关部门扶持资金、流转土地经营权或盘活集体资产资源等方式,与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合作;三是服务创收模式,村集体创立各类公共服务机构,为市场主体提供多样性服务进行创收;四是招商合作模式,引进外地企业,村集体通过本地资源、扶持资金和管理服务入股实现创收;五是资源开发模式,挖掘土地、山林、水源、沙石、矿产等资源的潜力,入股企业共同开发,参与分红。

南美乡坡脚村以660亩古树茶园、18亩土地和80万元项目资金作为股本,入股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共建茶业庄园,村集体每年可获得10万元固定分红,群众在销售茶叶收入的基础上,同时享有公司利润30%的2次分红;马台乡平河村以水资源、土地资源折价45万元入股城市供排水公司,村集体可实现年分红28万元的可观收益;邦东乡璋珍村以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的70万元扶持资金为股本,入股当地茶叶龙头企业,共同开发普洱茶系列产品,村集体每年可固定分红7万元,每销售1饼茶可再提成20元,农民每交售100公斤鲜茶叶,可享15元的分红……日渐成熟的临翔区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多点开花”的喜人气象。

尚东红分析认为,以资产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形成既体现集体优越性,又调动个人积极性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尚东红说:“我们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党组织的向心力、影响力、带动力和战斗力,为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3年多来,临翔区共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706.05万元用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3.8万元增长到82.7万元,增长了247%,“空壳村”从56个减少到5个,村党组织自我造血、自我完善功能不断增强。







中国产经新闻

新增长时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闻拼盘 品味中国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订阅:cien_offical
微博:@中国产经新闻
投稿:cien2015@163.com


讲述,你在产经一线的故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击 “阅读原文” 阅读中国产经新闻数字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