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I物联时代,“互联网思维“OUT啦!

2017-08-10 蔡鸿岩 中国智慧城市导刊

如果现在提及互联网你满脑子还是找信息、查资讯,而不知道人工智能与你有多近,不懂得物与物相联如何实现,那你可能真的已经落伍了。


现在,IT技术进步已全然进入AI物联时代,基于设备和物体内置芯片传感器传输的数据彼此相连,人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传导,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已进入到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社会的每一个领域。


“信息”是face,大数据才是身驱


如果说互联网是人的眼睛和耳朵,那么物联网就是人的手和四肢,是身体肌能的全部。互联网让你看到和听到某一个事物的时候,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去到那里和为自己所用。



互联网可以让你用眼睛、耳朵看一篇文章、听一段视频,或者社交聊天,物联网则是让你在获取信息资讯的同时,也能指挥操作一件工具,甚至是基于你自己的定位,在有硬件可实施的场域之中,自动切换得到不同的环境。


比如智慧酒店房间中晨起模式设定之后窗帘自动开启,同时灯光自动关闭,窗户也自动开启通风,电视开机提示你一天的行程安排……


早期我们对互联网的定义就是信息高速公路。短短十余年时间信息连接已大大改变了世界。同时,IT技术进步推动实现的更大成果,就是基于互联网之上的物联网应用已经轰然而至。


尤其在中国,无论是全国各地推动的智慧城市,还是国家提出的2025中国制造实现目标,整个国家层面都在大力推动物联网落地实现。各种渠道信息已经确认,我国在物联网各个领域技术创新和布设都居于世界领先的位置。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从信息到大数据,这样的转变进步就在此刻,就我们国人每个人身边时时发生,并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


在互联网经济中,“流量”和“用户”是价值的双要素,流量转化率是价值根本。而在物联网运营,“用户”已扩延至用户使用的各种终端设备,其直接或彼此连接形成的“大数据”则构成了各类物联网应用的核心价值。


再用专业的定义解释,对互联网来说,流量是PV、UV;对App工具来说,流量是装机量、周留存率、打开率;对公众号商城来说,流量是粉丝量、活跃度、买单率等等。线上流量适合于纯线上平台。物联网的所谓流量则是智能穿戴、家用和公用电子设备、各类商用设备、机电产品、通讯设备及各类电子产品运转时时刻传输的出数据集合。 设备终端的数据流量与互联网的信息流量本质的不同在于,信息流量只是我们看到的表情表象,设备终端流量则是时刻发生的,与人们行为相关的真实数据。


互联网思维下的物联网手段才是蓝海


时至今日,腾讯、阿里市值已经都过万亿。以BAT为代表的中国IT互联网企业过去十年风头强劲。并且带动了整个IT全行业领域的成长和创富效应。进入物联网阶段,这些IT巨头仰仗技术优势,先知先觉提前布局物联网,AI、VR、生物识别、云服务、大数据等等,意在继续保持甚至扩大互联网盟主统帅地位。



但是就物联网实施场景角度去看,这一轮最大的获益者该轮到各个传统行业。过去的互联网技术公司更多的是为传统行业升级物联网,提供技术服务和整合平台。


我本人以媒体人身份在地产业内浸淫二十多年,眼见现在房地产整个行业面临急迫转型,众多房企从开发售房向运营管理资产、管理物业转型。最热衷就是在原管辖的物业社区中掘金,做社区App和开发社区O2O。


由于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大部分是在物业空间里,正好迎合了地产行业的转型之需求,所以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楼宇、智慧社区、智慧产业园区、智慧商业、智慧景区,以及社区大健康和居家养老无不是房地产”下半场“所要重点进军的领域。但是,这个目标实现纯属“技术活儿”,地产商和物管公司想要实现并非易事。


“地产商当甲方惯了,牛逼惯了。想把IT活儿干好并且挣钱,观念不转绝没有可能!”这是一位为房企服务的某家IT公司CEO在和我本人交流时,大发感慨说的一句话。


现在人们经常看到一些电商O2O平台,或者开发商物业公司在自己开发的社区里卖菜、卖粮搞推销,以各种优惠为诱饵劝说业主下载App。之前更有土豪级的银行、生活电商等围着社区开店,其目的就是为线上平台在获客推广,为融资讲故事。用专业的人话讲,这都是线下获客推广行业,是为线上流量获取所进行的推广。


这样的方式已有验证都已证实收效甚微。因为这种以社区O2O为目标的推广,实施者并没有意识到,社区O2O是一种典型的本地化服务,用互联网平台诱导客户注册,对于线下服务来说替代意义并不大,特别是以信息资讯为主的线上平台内容,对小区业主来说并非刚需,所以导致从线上获取的流量成本(TAC)极高不说,还废力不讨好,获取的用户也模糊不清、忠诚度极低。


面对智能硬件布设越来越普遍,个人使用也越来越普及居住社区,显然再用互联网方式,目标还对着信息去发力,已经太LOW。你要知道,现在家庭中使用的任何一款当下购买的家电,90%以上都是带着传感器的智能家电,近乎100%的个人都在使用着智能手机,那么流量转化的事情其实时时刻刻就在你身边发生。就看有没有能力抓取,并为自己所用。


O2O穿不透的社区围墙,流量其实在云端!


还以智慧社区为切入点去看,在绝大多数地产商,包括许多盯着O2O的电商公司都一直虎视耽耽的觊觎着居住小区里的业主住户,谁都想在社区O2O中大赚一把,至少让自己赶上“新零售”这个风口。但是有淘宝、有京东、有大众点评,还有美团和百度外卖这些大的流量平台,无论是地产商物业公司自己的线上平台,还是专业社区O2O电商如何导流并且“粘住”客户,实在是让他们费尽心思,而终无所获。 



以笔者所在的某大地产商开发的小区为例。不久前物业公司费了不小的劲儿,花了不少钱,把小区地面和车库出入口都改装了新道闸门禁系统。之后,我就在某专业媒体上就见到了他们发的公关稿:XX开发商为社区免费安装一套自主研发的智能门禁系统,小区内所有的业主都必须绑定房屋信息才能进出自由,以App而非刷门禁卡方式开门;甚至就完成了包括每位居民的出行频率、出行时间等数据收集的过程;一旦样本数量充足之后,再结合大数据的分析,就能够为小区内的智能出行、物流快递等服务提供信息支撑。


这真的是一个纯理想化的,但却很LOW的主意!


先不说这样的推广的文字是否为自己商业目的暴露业主隐私埋下祸患,仅从互联网思维专业角度去理解,这样的认识逻辑实在是粗暴并且无理。如果仅仅把社区围墙的出入口当做小区流量的入口,这只能说明实施者思维已经OUT了!


就当下硬件和系统管控能力即有状况来看,所谓社区流量其实是在云端。基于人个用户移动终端发生的,和基于智能家居各种家电、智能穿戴等硬件,以及基于社区公共区域的电控和电子、机电设备等终端流量,这些终端数据的整合直至有效管控,将有助于居住社区构建小区的空中围墙,才有可能实现对云端流量的管控。进而实现管理的商业性目标。


遗憾的是,像上述这个开发商认为小区门禁就是流量入口的观念,至今还在整个房地产行业中还相当有市场,相当地普及流行。难怪乎近一时期国内智能门锁风行,厂家品牌已多达上千家。


记住,居住社区的实体围墙就在那里,想要把里面的金矿挖掘出来,那就去云端吧,就去让具有粘性的硬件流量把它击穿。唯此一个路径,别无选择。


认识智能穿戴的三个价值维度


其实在谈及“硬件”这个概念时,普通百姓还是会有许多人理解认为是机器、设备等,而没有把自己天天在使用,或者穿戴在身的电子设备理解为硬件。更不会去刻意理解硬件流量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IWatch、华为、三星等智慧穿戴已经成为时下健康人群的标配。包括老年人健康看护使用的穿戴硬件已经越来越趋于普及。这些智能穿戴用品就是与我们每个人距离最近,并且我们生活、身体健康最为相关的硬件设备。


大家使用硬件,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有谁使用着智能穿戴设备时,认真去想过这些随身佩戴着的看护和记录设备,其价值意义对自己,对厂家,甚至对整个社会到底能有多大呢?如果我说智能穿戴至少有三重价值维度,那么这三重价值维度该如何认识?它们又是怎样实现的?如何加以利用呢?


智能穿戴的三重价值维度之第一层,是指穿戴者自己,可以就此获知自己的身体健康和运动数据;


第二层价值在于每一个智能穿戴制造厂商,在后台他们是让每一位消费者时时在为自己贡献着你的健康和身体数据,然后他们可以把这样的大数据输出给制药厂商和寿险公司,带来收益。近两年有种论断,说人类在2050年之后就可以实现永生,其实持此观点的依据很大部分是源于健康和医疗大数据的进步。


第三层价值维度就是借助一个平台,将为了某一目的而建起来的人群穿戴设备连接在一起,形成横向的社群数据,进而帮助为这一特定人群提供健康、医疗服务。这样的社群平台也就是我所强调的第三方平台,其构建空间市场极为广阔,并且意义重大。当基于一个社区、一个单位,或者某一区域人群构建的平台全部搭建起来之时,也就是社会大健康和医疗救助体系网络化真正实现之日。

举上述智能穿戴的例子,意在让人们理解和认识眼下无处不在的智能硬件,理解大数据如何获取以及如何体现价值。智能穿戴的应用价值如果放大去看,在第三层价值维度上其实就是智慧社区,智慧健康、智慧养老。就是社区O2O!


互联网已经热到了凡事必须互联网思维认识和从事的程度。各行各业无不在+互联网。正如互联网缩短了时空距离和速度一样,IT技术的进步速度大大超过了普通常人跟进的步伐。当多数人还躺在互联网上琢磨着如何不被冲击,或者借此转型发财美梦的时候,不知不觉中物联网已经款款到来。


人们通常意识到的信息连接,瞬间已演进成为物与物之间的连接。随着物联网、智能终端、智慧平台的大力推广,特别是智能移动终端个人用户在中国大陆极高速的普及,短短几年时间,机电、电子设备等产品出厂前装芯片传感器,已经越来越多与应用平台甚至个人用户关联,继而成为了用户可控终端。这些智能终端之间彼此连接进而又创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新应用和服务。这些都是互联网技术环境下所无法实现,或者说想都想不到的。


比如说一台私家车上数百个前装传感器,不但可以将车的运行状况数据化传至厂家和维保厂商,也可以与车主家庭中的电器设备例如车位地锁、室内空调,或者门窗调控器组合联动使用。


再比如杭州近期轰动全国的事件——保姆纵火烧死主人一家四口事件。如果室内安装有红外感应监控设备的话,消防人员的灭火作战方案就可以据此信息先施救,再灭火,而不至于一个家长和三个孩子因烟熏而死亡。


还比如上个月刚刷屏的阿里无人购物商店,以及之前的亚马逊GO无人商店,其实也都是借助物联网而实现的。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的体育超市——迪卡浓,早在2014就使用了物联网RFID技术用于收银系统。


在智能终端无处不在的今天,终端的平台管理价值凸显出来。无论是广义社群还是狭义社区的大数据流量管理价值得以体现,并支持商业营运。


从CRM、ERP到大数据


可以肯定地说,现在所有行业领域,+互联网已经不够,物物相连才会实现对未来的布局和实现。



那么物联网到底为何物?物联网与之前的互联网又有何区别呢?


还是让我们以实例来谁知。以管理为例,在互联网时期,企业和客户管理基本都靠ERP、CRM。ERP和CRM体系无一例外都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将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供企业决策层及员工,实施决策和运营管控;而当技术进入到物联网技术时代,企业和客户的管理,其管理系统和定义上,就可以加上对能源、设备、人个位置,甚至温度、环境等等动态设备、动态信息的管理,包括实施远端调控,而这些基于硬件、设备传输的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进而形成的大数据结果更是与ERP或CRM数据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样的管控能力和功效,显然是互联网技术条件下所无法实现的。


比如当下热遍全国的共享办公众创空间,现在全国已发展多达上万家。但是我们几乎没有看到一家真正实现了的办公桌大数据管理。众创空间还多是流于极简单的传统办公空间管理,或者是”二房东“模式。


我们知道,共享办公众创空间是国家提倡并推动“双创”的落地形态。各地政府都在此方面给予了包括大量资金方面的政策扶持。但显然“二房东”的模式不可能去孵化真正的创新创业企业。而如果想要起到“孵化”的效用,提高众创空间本身的科技含量,布设办公云,运用办公大数据对入驻企业进行服务和管理是不二之选。如果众创空间还是仅仅停留在互联网技术层面上,只是实施信息化管理。这种落伍的营运管理意识,怎么可能在“双创”的空间里培育出社会需要的真正的创新、创业企业呢!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慧楼宇和物业社区管理,最显著成效是将管理效率提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管理可使楼宇、社区管理方管理触及到电梯、消防、管网、照明等公共区域设备上,实现设备设施大数据监控、预警和维修。在2C服务层面上,可以基于全新的硬件应用服务,管控用户数据,提供诸如居家养老、宠物或儿童看护、O2O电商等多项服务。


近期,国家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力度加大,发展房屋租赁市场将成为下一步行业发展的热点,长租公寓将越来越多地加以普及。但是,一个实现问题是目前长租公寓类产品,业主方的投资收益率平均不过2%。通过增值性服务获取收益将是突破这一瓶颈的唯一选择之路。而实现增值性服务收益,非物联网不可实现。


以国内知名的长租公寓项目新派公寓为例,这个坐落于首都机场附近的新建的公寓项目建立了智慧物业管理平台,在这个可以管理硬件的系统之上,沃特德分户净化水厂家免费将饮水机置于每个公寓房间内,公寓租户购卡取水消费,新派公寓与从沃特德厂家收入中分账获得收益。类似的家电或者个人硬件服务模式还有许多,收益模式也基本类似。是未来长租公寓,也包括居住社区物业运营最佳的发展方向。另外,由于有了智慧管理系统,公寓每户的门锁、照明、安防,以及公共停车位等系统都实现了集中远端控制,客户多享受到了自动式服务,整个公寓管理和营运效益都明显提升。


公寓和酒店管理从对客人、客户的管理,转变为借助硬件管控提供更多的服务,这就是从CRM到大数据管控质的跨越。未来在工业生产、物流、农业、医疗、教育以及智慧城市等等诸多领域,这样的跨越转变都将发生并且实现。


人类在互联网时代实现的是人与信息的连接,进入物联网时代才会有AI,才会有交互的声控、温控、人脸生物识别,有GPS和北斗用于个人导航。 


互联网将信息接连效率放大了千万亿倍。而放大的信息最终都将归于人的某一行为行动,物联网可以说是人类动作的无限延伸。


知其一,还要知其二。我们在拥抱了互联网之后,物联网是否归属于自己?这是摆在每一位习惯于传统思维,仍停留传统行业领域的人们,一个急待破解的题。


作者系:国家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城市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来和旅游专业委员会执行秘书长,黑马会房地产行业分会秘书长。物联港科技创始人。央社财经评论员


本文为原创文章,在中国信息界杂志社《中国智慧城市导刊》首发,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中国智慧城市导刊》(smt360)是由国家发改委主管《中国信息界》杂志社于2013年,在国家有关部门领导支持下,针对“智慧城市”领域打造的一份精品公众微信刊物。《导刊》力图整合国内外信息化、互联网等各领域最精华的科技资讯和政策信息,为各行业参与“智慧城市”“互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建设的中高层领导提供最为及时迅速且高质量的决策参考信息!


 

↓↓↓关于我们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