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易经是中医学的最高层次思想

公子镔 公子镔 2018-10-15

实际上,中医在满蒙政权入关的时候,就开始走向衰亡了。

 

游牧民族迁徙而居,没有定居民族的卫生习惯,容易受瘟疫,传染病的侵袭,寿命短,因此没有医学或只是懂得一些幼稚的治病手段。

 

所以,在清朝,作为统治者的满人和蒙古人,整个统治时代,都在遭受天花、霍乱等传染病侵袭。

 

比如,清顺治帝的生母孝庄文皇后,蒙古人,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人。

 

作为蒙古人的孝庄文皇后,身边有一个蒙古侍女,叫苏茉儿,满语名称叫:苏麻喇,尊称为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就终生保持了游牧人的生活特点,比如,一年只洗一次澡,洗完还把洗澡水喝掉;然后就是终生不吃药,其实就是不吃中药。

 

对医生和药物的接受,是一种生命权的交托。作为异族统治者,满蒙人是不可能信任中医和中药的。



配图:电影,教父 2

 

作为侍女,苏麻喇姑历经满蒙政权四朝。

 

满蒙人一进入中原,就不断遭受传染病的侵袭。


顺治时候,就开始流行天花,因此每年到传染病高峰期,满蒙王室就离开紫禁城,所谓避痘。避痘期间,众王子就由苏麻喇姑进行教育。

 

康熙从小就被放在紫禁城外,免疫后才进宫,因此幼年常年跟苏麻喇姑在一起。

 

所以,受苏麻喇姑影响,康熙也敌视中医。康熙说:

 

-  先年,满洲老人多不服药,而皆强壮,朕亦从不服药。

 

- 圣祖仁皇帝实录 1707

 

不相信中医,康熙就自学中医,然后就是不断发表不尊重中医规律,敌视中医的语言,经常要求中医在某月某日要治好病人。


更经常的是,康熙这个傻逼,对中医医生各种嘲讽:

 

- 庸医误人

 

- 名医伎俩,仅此如此,亦可叹矣

 

- 到底治死了


因为苏麻喇姑历经四朝,又亲自启蒙历代王子王孙,导致清朝长期不接受中医。

 

由于满蒙统治者不懂汉语,因此,清朝的统治,实际上是南北分治,南方相当于自治,因此,中医只有在南方民间,得以残留。

 

1821 年,真性霍乱就在中国大规模传播,首都也不能幸免。一天就死成千上万人。

 

- 七月望后,京中大瘟疫,日死者以千百数。

 

游牧统治者不懂中医,更缺乏国家级别的医疗和疾病、传染病控制体系,传染病发生,是叫军警临时处理的。


在游牧民族统治下,包括京城的街道,没有公共厕所,人畜都是随地大小便的。

 

随着满蒙人进入中原,中国的大门四开,世界各地的民族,都蜂拥到中国。此后世界性的瘟疫,天花,霍乱,鼠疫,中国都未能幸免。


由欧洲引发的世界性传染病,像霍乱,瘟疫,从此中国都不能幸免。


比如 1902 年,由于俄国人大量进入,黑龙江瑷珲县,出现第一例的霍乱,霍乱传染极快,半个月就死数千人,很快成为空城。

 

此后各种胡人医学,就进入中国,如基督教医学,伊斯兰医学,阿拉伯医学,蒙古医学,HM 药酒。

 

蒙医当然不是中医,自古以来,中医就医药分家,尤其处方药跟非处方药,是分的非常清楚的。


正统的中医,从来就没有药酒这种东西。为了还中医清白,公子镔愿意到凉城旅游一下。

 

欧洲蛮夷还诬陷,是中国人给欧洲带去传染病。

 

这纯粹是谣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定居文明的社会,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国家级别医疗卫生体系,从而大规模消灭传染病的民族。

 

写人类简史的犹太傻逼尤瓦尔,还不知恬耻的说,定居文明是人类的祸害。

 

实际上,整个中医体系,从秦朝就完成,汉朝达到人类文明顶峰。

 

汉朝建立了完整发达的医疗和疾控体系,是最早进行医药分家的。

 

实际上,古代的全部知识体系,都是以易经为主建立的。以中文为载体的知识和思想,主要的学习者和传播者是医生,并非政治人物或知识界人物。

 

因为在古代,读书就是做官,只有医生是研究学问,不介入政治的。除了贵族医疗行业的太医,御医例外。

 

明代户籍制度完善,每一户都必须子承父业。医生属于医户,必须世代行医,不能参加公务员考试。除了给贵族治病,才会专门招收御医,进行考试。

 

我们经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前面说过,古代医生是不能考公务员的。因此,他们并不读论语,也不存在所谓的儒医。


由于西方医学的入侵,他们大举进攻中医。清末民初的各种慕洋派,就攻击中国传统,尤其是攻击中医为甚。

 

儒医就是无知小儿邹韬奋发明出来的。

 

邹韬奋在其 [无所不专的专家] 一文中说:

 

- 医生原是一种很专门的职业,但在医字之上却加一个‘儒’字,称为‘儒医’,儒者是读书人也。于是读书人不但可以‘出将入相’,又可以由旁路一钻而做‘医’。

 

由此断言:

 

-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是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邹韬奋由此得出结论,认为古代医生不务正业,只是因为做不了官,就随便用中医糊口,或者是第二职业。


事实恰恰相反,实际上中国古代根本不存在儒医。


前面已经交代了,自古国家规定,医家是子承父业,世代行医,不能参加公务员考试。

 

古代有条件读书,拥有书籍和书写工具,也是非常难得的。因此医生的家庭条件都不会太差,又是终生的职业,能够有闲暇阅读百科的,就只有医生这个职业了。


因此,古代医生能够世世代代,专门做学问。

 

所以,古代医生确实无所不专,无所不懂。


巫医同源,古代医生唯一的教科书就是易经。所有的学问和知识体系,就集中在易经。

 

可以说,在古代,医生代表最高学问,科学技术水平最高。

 

当然,因为古代医生是百科专家,读百科全书是基本功,作为娱乐,论语佛经什么的,也会读读,但那是消遣,不是作为学问。

 

到了秦汉时代,国家级的医疗体系完善,才开始出现专门的医学参考书,比如内经,古人喜欢托古,前面就加个黄帝,叫 [黄帝内经],实际上是医案(病案),是医生世家自己不断添加的临床总结报告。

 

基督教最重要的一个传播手段,就是给穷人治病,然后再传教。

 

前面说满蒙政权敌视中医,到了基督教政权太平天国,就是基督教医学开始在中国全面传播。

 

按照前面分析,中医就是以易经为最高指导思想,子承父业,世代从医。到了清末民国,欧美蛮夷殖民,这个基础就没有了。

 

毛主席发展赤脚医生体系,实际上就是试图恢复古代中医传统,这个任务没有完成。

 

到了今天,可以说,中国医学界,没有一个懂中医的,或者说,没有一个符合古代中医标准的。

 

因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医生,就要子承父业,要成为易经专家。

 

比如所谓的医古文泰斗段逸山,他是 1965 年,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可以说终生霸占医古文教科书头牌,其他医古文老师,也是以中文系毕业为多,而非医学专业出身。

 

中文系出来的编写医古文,只能是写一些中医名人传记,然后就是医案(病案)的临床报告,历史奇闻异事,最后就是儒家的伦理教训。这些中文科班,对中医本身,一窍不通,只不过认得中文,囫囵吞枣理解而已。

 

要教授中医医学,必然是教授中医医学思想,理论,技术本身,而非附加的语言。医古文变成去研究语言了,真正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真正要教授医古文,必须是医学科班出身,中医世家,尤其要精通易经。而要做到这一点,精通古文并不是必须,白话文也可以的。只有从医生、医学的角度去理解医古文,才会真正领悟,古代的医学前辈,到底在讲什么。

 

不客气的说,中文系教授医古文,都是鬼画符,就跟英语系去领导外交事务的道理类似。

 

所以,复兴中医的道路,任重道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