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业数十载谈制造业赶超欧美——“还要十年!”

2017-09-28 任学奎 焦点视界

赖炯弘认为,中国制造企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十年,至少十年”。这是他参观考察多年之后的感受。


广东鸿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业家具)于2010年创建,工厂总部位于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工业城。公司注册资金1.006亿元,是目前中国最著名的大型工程配套办公家具生产厂家之一。赖炯弘是鸿业家具的联合创始人。


出生于江西抚州的赖炯弘在家具行业摸爬滚打几十年,他见证了近年来这个行业的兴衰成败。



1

“论小偷”


赖炯弘把制造业的“山寨”行为称作“小偷”,“当一个小偷的周围都是小偷的时候,他会觉得很坦然,但如果把一个小偷放到一群正常人中间,他就会觉得羞耻”。这是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国门后最常见的心态改变。


“改革开放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企业出去参加展会都会带个相机,看别人卖得好的产品就去拍几张照片,然后回来仿制”,赖炯弘笑说。那个时候中国制造的企业走出去就像是“把一个小偷放到正常人中间”,时间长了,那种羞耻感会非常强烈。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创新,不仅仅是因为理念发生了变化,这么多年来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告诉了我们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单纯依靠山寨的企业很难在产品迭代特别快的时代里生存下去。


赖炯弘介绍说,现在的展会上我们已经不光是去看对方的产品,更多去人家那里参观考察,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和制作工艺。


德国豪迈(HOMAG)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工机械生产商,他们同时也是鸿业家具的合作伙伴。“他们会邀请我们去德国考察,每一次都感触非常深”,正是这样的感触,让鸿业家具早早地走上了转型之路。



2

“论4.0”


在赖炯弘看来,目前虽然很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产业升级,但依旧处于工业3.0的状态,或者说叫“半自动化”,与真正的“工业4.0”还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很多工厂已经实现了“用机器代替人”,而中国的企业仍然处在“在设备上添加管理软件去提升生产效率”,在其他的一些环节比如搬运、分拣等还是依赖人工来完成。


“我们目前的机器人与德国相比在技术上还存在差距,比如精密度不够”,但这并不是中国企业依旧处于“半自动化”阶段的主要原因,赖炯弘认为,虽然近年来中国的人力成本与过去相比已经大幅提升,但还没有提升到企业不可忍受的地步。而德国工业4.0的出现,除技术因素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力成本的“倒逼”。


事实上,德国经历了20多年的准备,因为人工成本和老龄化的背景,先在人海战术和信息智能比例的考量,再运用经验去贴近智能化,然后才有了现在的“工业4.0”。德国有一句谚语说,一个傻子有了工具,他还是傻子。这句话对于急于产业升级的企业来说,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可能已经部分实现了智能化生产,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还有些距离。这不仅仅是国家支持就能解决的,工业4.0是个系统性工程,创新体系中的各个主体以及各种配套都要跟上,还要有运用智能化数字化生产的意识。



3

“论设计”


中国制造的原创设计能力不足,已经是全行业的共识。


在经历了粗放式的发展之后,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各自寻找适合自己的出路,为了将鸿业家具打造成有影响力的高端品牌,赖炯弘说,他们逐步加深了与国外优秀设计师的合作,“师夷长技以制夷”。


美国工业设计联合会曾有调查显示,在工业设计上每投入1美元,销售收入将增加1500美元。目前,很多企业开始重视原创设计的产品,重视工业设计,但是真正培育起重视设计、欣赏设计、依靠设计的氛围,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有数据显示,在欧美发达国家,工业设计的资金投入一般可占到总产值的5%到15%,高的甚至可占到30%,而中国制造企业在工业设计方面的投入几乎不到1%。工业设计横跨工学、美学、经济学等众多学科,同时又依赖实践,人才培养门槛高、难度大,工业设计能力的提升也难以一蹴而就。


更重要的是,让中国设计提升中国制造,在加强人才培养、增加政策扶持之外,还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赖炯弘认为,“山寨”的问题其实很难杜绝,但任何一个想要发展的企业都不能因噎废食。


(文_任学奎_本文刊载于第55期《焦点视界》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