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旅行札记:猜猜印度的名片是什么?
卢比里隐藏着许多故事,难怪有人说卢比是印度的名片。
纸币是国家、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
我在印度旅游时收藏了一张100卢比纸币,淡蓝基色,图案为甘地肖像。因为喜欢,闲暇时常拿出来把玩,看多了竟然发现这张纸币里隐藏着许多故事,难怪有人说卢比是印度的名片。
18世纪前印度一直使用金属币,莫卧儿帝国沙杰汗执政时,铸造发行了一种叫“莫卧儿”的金币,重2.117 公斤,面值和本身价值1.2万法郎,是当今已知面值最高的金币。当年德里、阿格拉等地都是造币基地,铸币品质优良、流通地域很广,年产量高达3000万枚。
古代印度亦曾把牛羊作为交易媒介,用来讨价或支付,印度卢比(Rupee)名称就是从古文牲畜(Rurya)一词演变而来。
印度纸币发行历史只有150多年,18世纪时一些欧洲私营贸易公司在当地建立银行发行纸币,这是现在所能见到的印度最早的纸币。
1861年印度《纸币法案》公布实施,英国殖民政府正式参与发行印制纸币,总共出过两个系列,一个是1861年版维多利亚女王肖像系列,另一个是1923年版乔治五世肖像系列;法国和葡萄牙也在印度发行过专供自己属地使用的卢比纸币。印度独立后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钞票,现卢比纸币上的印度储备银行成立于1935年,1949年国有化后开始履行中央银行职责。
卢比纸币上印有15种不同文字,说来无奈,印度是一个高度异质化国家。
肤色白皙的雅利安人早年从中亚高加索地区翻越西北山径来到恒河平原一带,属印欧语系;
南印度人皮肤黝黑、鼻子宽平、一头卷发,大多说达罗毘荼语;
而黄皮肤的蒙古后裔居住在喜马拉雅山区和东北高地,属西藏- 缅甸语系;
居住在印度中部及东部高地的居民大多属澳斯特罗- 亚细亚语系。
印度官方划定全国共有106种语言、500多种方言。据某非政府组织统计,印度语言总数超乎想象,竟有1652种。
在取得独立后,印度政府为了改变长期将英语作为唯一官方语言的状况,曾试图将印地语作为国语,这一设想遭到占70%人口的非印地语地区民众的强烈反对,最终只能采用兼顾型的语言格局,致使卢比纸币印有多种文字,成为世所罕见的奇葩货币。
笔者曾请机场兑换处人员介绍卢比上的各种文字,他只能认出英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听一位老外说,他专门请教过印度驻该国大使馆官员,那些博学多才的人也是看了老半天才一一指出,好几种文字边上还打了问号。
笔者在新德里时曾去甘地纪念馆参观,该馆用丰富的实物、照片和文字生动展示了甘地的一生。在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斗争中,他始终坚持不主张使用暴力,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价值观影响了20世纪许多民主运动人士,包括马丁• 路德• 金和曼德拉。
参观结束后,我更加理解为何印度人要将甘地肖像印在钞票上,甘地是印度人的骄傲。
目前流通的印度纸币,1-20卢比宽63毫米,50-1000卢比宽73毫米,不同面值纸币等宽不等长,面值越高越长,统一印有圣雄甘地的肖像。卢比纸币面值计有1、2、5、10、20、50、100、500、1000、2000卢比10种,然而笔者在印度时从未见过1、2卢比的小面值纸币,连5-50卢比的纸币都很少见。
在新德里机场300元人民币可以换到2张千元卢比,6张百元卢比,零头都被忽略了;听说当地银行门口有许多换零钱的小贩,每天每人只有2000卢比额度,却都活得有滋有味,可见做的都是不等价交换。
在印度没有零钱最尴尬的事是上厕所,这里通常只需给5-10卢比小费。有位团友内急,厕所门口守着一位大妈,他只有百元大钞,只能先给了解决问题, 出来后向她找补,大妈理直气壮地说:“天下哪有给小费要找钱的道理?”好说歹说才要回了20卢比,比欧洲如厕小费还高。
新德里出租车司机经常借口没有零钱而不找补,好在印度购物无需准备零钱,当地小贩报价总是先叫100卢比三个,如果顾客嫌贵,立马降至100卢比五个,绝对没有报价20卢比一个的。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纸币生产消费国家,但很久以来当地只有一家年产量2800吨的钞纸厂,95%的缺口部分需要从英、德两国进口,这一买就买了将近半个世纪,每年印钞费用高达5.02亿美元。
1862年卢比诞生后一直由英国托马斯纳德罗印钞公司印制,1926年才在印度本地建厂印钞,1975年又增建了一家。但两家工厂根本不能满足市场需求。1997年印度再度把印钞业务外包给欧美公司,此举遭致严厉批评,于是印度政府决定再建两家印钞厂以解决根本问题。
现任总理莫迪上台后,高调启动“印度制造”计划,他认为印度已经具备成为新的全球制造中心几乎所有的关键因素,如人口红利、庞大的国内市场、运输和劳动力的成本比较优势、对美元相对低的汇率和低政治风险。
政府将印钞业也纳入了该计划,原钞纸厂增加了一条生产线,另外新建了两家造纸厂,这样差不多已能满足需要。
印度市面上流通的纸币品相都很差,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印度属热带季风气候,笔者选择凉季造访,但气温还是在30℃以上,当地人很少用钱夹,钞票都随手塞进口袋,故每张钞票上都留有热气和汗渍。印度人口已超过13亿且有持续增长趋
势,一张张钞票每天在雇主、劳工、商家、银行间流动,你捏我拿弄皱了纸币。
另外印度人不爱惜钱币的情况较多,笔者在阿格拉见到一个小贩,将油炸过的面团果子,用手指摁破后往里灌入酱汁,再放到圆筒状叶子里递给顾客并顺手接过纸币,那些钞票上顿时粘上了油渍和酱汁。
还有些印度人喜欢在钱币上留下自己名字,特别是那些大面值钱币,被人签名概率很高,往往各种颜色字体的名字都有。印度银行货币回笼后习惯用大号订书钉一沓一沓钉起来,时间长了几乎每张钞票上都留有许多小孔。笔者收藏的这张纸币也满是订书钉小孔。
在这里想找一张干净、没有褶皱的钞票真难。
在印度还见过一张奇怪的“纸币”,乍一看就像50卢比钞票,但没有印制面值,只印了两句话:铲除各级腐败;我保证既不索贿也不行贿。
这张特殊纸币是一个叫第五支柱的民间组织印的,由志愿者们在火车站等处发放,鼓励民众给索贿的官员,据说这一招能让腐败者害怕。
从印度回来不久,印度突然宣布废除市场流通的500和1000卢比纸币,说是为了打击黑钱、假钞和腐败,并借此提高税收,降低政府财政赤字。然而半年来废钞回收率竟高达99%,这意味大量黑钱现金持有者已借助他人合法身份换取新币存入银行,在此期间发现的假钞与过去同期比也相差无几,有经济分析师认为“废钞令”成效甚少。
另外废钞迫使上亿印度人推迟购物,去银行排队等候兑换新币,印度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几十万家企业倒闭,大量工人失业。当然也有人认为,废钞毕竟使巨额闲置储蓄金融化,从而降低了贷款成本。
黑金和腐败不是一次手术就能解决的,印度还有很长路要走。
(本文刊载于第56期《焦点视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