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开工利是”?会产生哪些劳动法律问题?看完这篇文章全明白了!

2017-02-03 劳动法观察与研究

整理自 刘靓-劳动与法、崇明网 

最新实务文章,供朋友圈分享,荐稿信箱:ldfgc123@126.com


———————————————————————

关注我 一个有温情,有干货的劳动法交流平台

小编注

春节长假结束,迎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恭喜发财,利是拿来。”想必很多职场青年好期待这一天的到来,也有不少童鞋在这一天收红包收到手软。但是,仍有部分人对这个词语很陌生,尤其是北方的童鞋,或者即使有人听说过,但也不了解这其中的“套路”。在职场上,因利是翻脸的劳动纠纷越来越多。下面,小编就帮你全方位的解读这里面的劳动法律问题。



一、什么是“开工利是”?


可能有一些北方童鞋不太了解这个词,经百度百科查询,开工利是即开工红包,是广东、香港、台湾等地区的一种习俗。一般是在春节过后,企业重新开工的当天,所有员工及下属向企业主拜年,企业主向员工及下属派送红包,内装8元、18元等象征吉祥发财数目的纸币,以使得大家欢欢喜喜,热热闹闹,象征开工大吉,和和气气,生意兴隆。

开工利是金额一般不大,大约在十元钱左右,只是意思一下,图个吉利。从企业文化角度上来讲,区区数十元,代表着一份关心,增加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有利公司长远发展。开工“利是”不分大小,每名员工都一样,不与业绩挂钩,不改变“利是”的性质。老板向下属派发开工“利是”,犹如与他们一起吃年夜饭和开年饭,可以营造大家庭的感觉,增加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令员工于公司之间的关系更紧密。开工“利是”象征好意头,所以“利是”本身不需要很“大封”,当然,有的公司财大气粗,如一些知名的互联网公司,也发过成百上千的红包。


图为马化腾为员工发开工利是

二、“开工利是”是工资吗?


这个“开工利是”是否计入工资总额?

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研究会理事,人社部《中国社保》评选出的“社保达人”张佶认为:要从专业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开门利是”的问题,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国家税务总局对于新年中派发“红包”的行为是怎样界定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红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税总函[2015]409号)中指出:“一、对个人取得企业派发的现金网络红包,应按照偶然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派发网络红包的企业代扣代缴。二、对个人取得企业派发的且用于购买该企业商品(产品)或服务才能使用的非现金网络红包,包括各种消费券、代金券、抵用券、优惠券等,以及个人因购买该企业商品或服务达到一定额度而取得企业返还的现金网络红包,属于企业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服务的价格折扣、折让,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三、个人之间派发的现金网络红包,不属于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税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个人取得企业派发的现金网络红包,应当按照偶然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派发红包的企业代扣代缴,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现金网络红包不在征税范畴。


张佶认为,其实“开工利是”也就是一种“实物红包”,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红包”当然属于劳动者的个人所得。但在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中,把个人所得分为十一类:1、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4、劳务报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8、财产租赁所得;9、财产转让所得;10、偶然所得;11、其他所得。显然,国家税务总局把这种“红包”并未列入“工资薪金所得”,而是列入了“偶然所得”。

张佶认为,如此性质的小额“开门利是”确实不宜算为工资。理由有三:

第一,“开门利是”是一种民俗性的祝福方式,并不像工资薪金,不构成法律上必须支付的关系。说白了,发不发“开门利是”,发多少“开门利是”,主要看老板心情,而不是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间按先前约定产生。如果老板就是不发“开门利是”,职工能去仲裁起诉吗?显然不行。

第二、“开门利是”并不是劳动付出的对价,性质上也不属于工资薪酬。换句话说,哪怕第一天上班的劳动者,还未给公司正式提供劳动,老板图个好彩头,也发个“红包”,图个吉利也完全可以。

第三、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开门利是”类的收入,也未列入《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不属于明文法定的工资项目。


三 、“开工利是”引发的若干劳动争议


1开工利是能否替代加班费?


■案例

“按照往年的惯例,春节可能没有加班费,不过老板会发个‘利是’。”在广州市越秀区某酒楼做厨师的王师傅说,其在这间酒楼工作了近10年,除了刚进酒店时由于技术还“不咋地”,春节能休息之外,近几年的春节,则年年需要加班加点做年夜饭。

“从来没有看见过加班费,老板也不提,我们也不好意思问。”王师傅说,虽然春节加班没有加班费,但老板还比较够义气,凡是加班的人都会发一封“利是”,有多有少,“我资历比较老了,老板给的也多,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就算作是加班费了”。

■点评

《劳动法》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以今年春节假期为例,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春节(大年初一、初二、初三)上班,除正常工资外,还应另外支付加班费,即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大年除夕、年初四、初五、初六上班,又不能安排补休的,就应依法支付加班费,即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劳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由此可见,依法支付加班费是用人单位法定义务,是强制性的,不履行义务将被受到法律制裁。


而“利是”只能算作老板对员工的一种嘉奖,相当于奖金等福利,可有可无,法不限制。因此,用人单位以发红包(利是)来代替加班费,明显违法。


2跨部门索要开工利是,小心违纪


■案例

“按2015年春节后第一天上班,姗姗与同事逐层扫楼,收获不小,一共讨来了20多个利是。本是一件皆大欢喜之事。但,欢喜之余,次日,她接到了公司人事部的“处罚通知”,称其“跨部门讨利是,已经触犯了公司《员工守则》中有关‘擅离职守’的情形规定,属于轻度违纪,给予警告一次,并扣罚50元”。


■点评

跨部门、扫楼讨利是,已是见怪不怪了。显然,没人会跟擅离职守联系在一起。但是,如果规章制度有明确规定,员工就要遵守,否则属于违反劳动纪律。


上述公司按《员工守则》对姗姗进行处理,属规则范围。但是,小编需要指出的是,“扣罚50元”的规定有悖于法律法规,涉嫌违法。因为,法律并未赋予用人单位的罚款权。


另外,用人单位的人性化管理也不能忽略。春节后讨利是,是件开心愉悦的事情,基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用人单位在执行规章制度时,在特殊时期应张弛有度、特事特办,而不能过于铁面无私。


3讨要利是“过火”,小心被解雇


■案例

在东莞石龙镇西湖信息产业园一公司做保安的李某三人却因为索要红包“过火”结果丢了“饭碗”。来自湖南的李某三人,是石龙镇西湖信息产业园一大型光电企业的保安,2011年春节期间,三人均留在工厂值班。李某回忆称,就在被辞退的前天傍晚,总公司一位副总到公司办事,他们曾到办公楼内找副总拜年索要红包,他猜,可能就是他们此举引起了工厂高层不满,所以才将他们辞退。

该公司人事部门一负责人称,公司之所以将解雇李某三人的原因说成是裁员,是不想伤害三人的尊严,实际对三人的处置是开除,原因也并非仅仅是因为他们向公司领导索要红包,因为据他们了解,李某三人春节期间曾利用春节值班职务之便,向进入工厂办事的供货商、客户强行索要红包,有时要不到红包还不给放行,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形象。

 “春节要个红包可以理解,但是他们的行为已经变了性质,这已经是道德问题。”该负责人表示,当天傍晚公司领导有大量公务,三人在被告知领导已经有安排派红包的情况下,依然趁人不备纠缠领导索要红包,行为过火。综合三人的种种表现,公司这才作出开除的决定。



■点评

凡事都要适可而止,讨利是也是如此。李某三人趁人不备纠缠领导索要红包,其行为显然“过火”。作为用人单位有权给予说服教育。


至于这种行为是不是达到可以“开除”的程度,应看看其规章制度来判断。如果该公司没有具体的制度予以明确,又无法证明“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形象”,辞退李某三人显然不合适,也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4约定发放的利是,一定要兑现吗?


■案例

东莞某公司为了鼓励返乡农民工按时返厂上班,保证工厂顺利开工,遂制定了相关制度,明确“自2014年开始,凡是在工厂春节后开工日准时上班的,可凭返乡车票,获得300元的开工利是”。

2016年春节,小王没回老家,因为自己在东莞买了房,全家均在东莞过年。工厂开工之日,他早早来到车间上班,但当他讨要“开工利是”时,厂长私人给了10元的红包。小王不解,厂长称“你没回家车票,不能享受300元”。

事后,小某觉得心凉,便辞职另谋他就。


■点评

利是虽是可有可无的福利,但业经规章制度约定,就应遵照执行。

东莞某公司对发放开工利是做了制度明确,本算是件好事,既可避免“用工荒”,也可缓解员工的经济压力,但仍然存在缺陷,忽略了没回家过年的员工的感受,容易激发矛盾。

小编认为,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是不是具有人性化,关键看它在执行过程中,会不会误伤人。东莞某公司的做法显然误伤了小王等未回家的人。而事实上,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异地务工人员在就业地安居乐业,类似小王不回家过年的人将会越来越多。所以,任何一项制度都应与时俱进,否则其优势必定变成劣势,最终制度被淘汰,工厂被人抛弃。


5“开工利是”有时可作为认定劳动关系的证据


■案例

2012年6月,方忠继为北京明强墅业装饰有限公司担任采购等业务工作,但是该公司不承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2013年8月26日,方忠继申诉至北京市朝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做出京朝劳仲字(2013)第10911号裁决书裁决:公司支付方忠继2012年6月9日至2013年4月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77637.93元。公司不服,到北京朝阳区法院起诉,要求:确认双方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2、公司无须支付2012年6月9日至2013年4月期间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77637.93元。

法院经审理查明:方忠继就其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提交了如下证据:被告与蓝某的往来短信,2012年5月4日短信显示“我们几个沟通了,觉得你比较合适,因为我们刚创业……所以待遇这块希望你能理解……税后险后年薪实发6万……”;银行对账单,显示被告工资系蓝某发放,其中2013年2月27日,蓝某向被告汇入500元,摘要显示为“开工红包,祝愿公司开工”。

法院认为: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另一方当事人认可或者提出的相反证据不足以反驳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其证明力。被告提交的短信记录显示其系经蓝某招录入职,但蓝某系原告北方项目的负责人,银行对账单虽显示系以蓝某转账方式发放被告工资,但其中更有摘要明确提及系“祝愿公司开工”,在被告与蓝某的电子邮件往来中亦显示蓝某系代表“明强墅业”部署相关工作。而原告提交的证据不足以反驳被告提交的证据形成的证据链,法院对原告与被告不存在劳动关系的主张,不予采信。北京朝阳法院判决书(2014)朝民初字第06611号判决公司支付方忠继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77637.93元。



■点评

本案中,尽管短信证据可能更为关键,对相关款项的定性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开工红包500元也是其中一环。其证据虽然不多,但短信、银行对账单等各个关键证据已经得到了印证,足以推定蓝某从招用方某到发放的报酬和开工红包等都是代表公司的行为,显然双方符合事实劳动关系的成立要件,本案应当适用劳动立法的具体规则进行调整。

别以为“开工利是”可发可不发,就不把它当回事,或许关键时候它可作为劳动争议的证据。


热读文章推荐

(点击文字阅读)

精析“自动离职”的误区、认定和处理

员工自愿放弃社保,主张经济补偿还支付吗?

办完离职手续当天下班被车撞,是工伤吗?


典型案例丨理论研究丨实务指要丨业界资讯

长按二维码关注 

劳动法观察与研究

每日推送最新劳动法律资讯

        中国劳动法律职业共同体交流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