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吏为师的流绪

2016-07-24 张鸣 张鸣

                                


以吏为师是秦政,意思是说,所谓吏,就是皇帝雇佣的官和吏。皇帝治下的老百姓,什么都不用学了,要学,只能跟着官吏学法令条文。对事物的判断,一律以官方的标准为标准,官方的是非为是非。官老爷说什么,你们就得听什么,官老爷说话,则以皇帝颁布的法令为准,如果他们出了格,自有皇帝派出的御史来办。

这个政策是国策,自焚书坑儒以来,就是这么办的。诗书史书什么的,不是都烧干净了,而是收在国家档案馆。儒生什么的,也不是都坑了,做皇家博士的,还活着好好的。但在民间,如果还有的话,也得隐居起来。自春秋以来繁盛的私学,此时都得关门了。除了王朝的法令,大概就是写种树的,占卜的书,还能存在。反正就是这样,凡是带文字的东西,要么是朝廷的法令,要么,就是实用的技术,剩下的,都得像孔子后人那样,把它们藏到夹壁墙里。而朝廷法令这部分,老百姓也看不到,那是官员的不宣之秘,有的人死了,还把它们陪葬到自己的坟里。不这样的话,以吏为师,也就会打折扣了。

秦政后来是被批评的,但秦政的精神却一直传了下来。一直到有大人物公开给秦始皇翻案。其实用不着翻的,秦政从来就没死,也没有病危,连暂时的昏厥都没有过。

现在的官吏,被称为领导。领导不仅领导着人民,而且是人民的标准。人民听领导的,领导听大领导的。有法律,有规定,有政策,但是,只要有一定级别的领导发话了,领导的想法,就超过一切的法,不折不扣是最大的法。

老百姓的孩子上学,的确不劳领导亲自教。但以吏为师的精神,却依旧存在。学校里的教材教法,无一不是按照领导的意图炮制出来的。教育体系令人生畏的“标准答案”,无一不按照领导布置的政治正确来落实的。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过哪个标准答案不符合政治正确的原则呢。

在单位里,以领导的是非为是非,领导的意志为意志,属于常识,只要遵循这个原则,才有可能混得好。有时领导征求一下下面的意见,千万别当真,最后反正是要集中到他那里的。只有合他口味的意见,才会有价值。有些人,对谁都不在意,就一门心思对领导好,把领导伺候得舒舒服服,任你有万个人反对,他也一样活得风生水起。反过来,如果忤逆了领导,就算你再能干,你的意见再正确,哪怕最终证明你是对的,哪怕因为你的意见挽救了领导的政治生命,最后你也得完蛋。

学者在外面是做研究的,在我们这里也是做研究的。但是,我们这里的研究,一定要以领导的意图为转移。学者的研究,主要是给领导已经做出的决策找根据。支撑领导的讲话精神,才是学者要干的事儿。领导说对了,要支撑,说的不对,也要支撑。就算日后事实证明,领导其实错了,这也不要紧,没有人会追究学者的责任。因为……领导最终是正确的。

连学者自己圈子里的学术活动,都得领导出面来指导。大领导先讲,二领导后讲,领导讲完了,学者们要讨论贯彻领导讲话的精神。学者在自己的领域里,据说是专家,领导好像不是,但是,专家们研究自己领域里的事务,却要按领导讲话精神来做。以吏为师,到了这个份上,真是让当年的李斯加上秦始皇嬴政汗颜哪。

早知道以吏为师能被发扬到这个境界,当初干嘛要禁诗书呢?把诗书变成对自己的颂歌,不就结了吗?


有想买我书的朋友,长按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