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法律人的2017】人生是一场不断“克服”的旅程,你走到哪了?

2017-12-25 莫大可 法律博客

岁末,循例检视一年来的苦与乐、悲与喜、失与得,拉拉杂杂,唠唠叨叨,时光如水,不舍昼夜,多多少少也算是在这段时间刻度上留下了些自己的痕迹。


正文:3006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文 | 莫大可

来源 | 莫大可的法律博客


一、“克服”中人

2017就要过去了,最近这阵子,有两件事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一件是冯唐列举“中年油腻男”的特征清单,火遍微信微博朋友圈,这甚至一度让我怀疑,冯唐要变成另一个陆琪,自戕以讨喜。另一件是歌手朴树在唱《送别》时失控大哭,转载视频的官媒体和自媒体,对此的标准评价是“谁还不是在不想活了的状态下,认真的活”,我莫名其妙的想到了《人间失格》和《挪威的森林》,日本文学式的死亡小清新。


印象中朴树不是个矫揉造作的人,冯唐也不是以妇女之友的身份每天出来骂男人的下三滥。所以,“不要成为中年油腻男”会变成口号,或许不光是女人对男人的审美要求,也有男人们的自我期许。至于崩溃大哭会火,想来,活着不易,我们流泪,只能是自顾自的流泪,没人在意,也便只好借朴树的眼睛,流我们自己的泪了。


伤感,人人有之,难免。收拾精神勉力抗争,而后认真生活。最近,我见到朋友就会推荐梁漱溟先生的日记,这是我阅读范围内,传达儒家所说“刚健”,最好的文本了。人生,不过是一场不断“克服”的旅程。“刚健”,就是那不断“克服”而形成的状态。


忧伤,难免。躺在忧伤里不停的忧伤,甚至在忧伤里忧伤出了快感,忧伤出了以为自己好像忽而深刻了的幻觉,那就得看看心理医生了。大明星也不例外,哭一回的朴树,大家趋之若鹜,老哥要是天天哭,或者矫揉造作的忧伤,那就是吃饱了撑的了。


为了在推荐梁先生的日记和我自己的这个观点是能多少有点底气,从2016的后半年开始,勉力做了点事。而2017,是个转折,更是个起点。



1.多年来,我一直害怕在众人面前讲话,有时候甚至紧张的腿都会发抖。2017做了些“克服”的工作,给本科生、硕士生、还有实习律师做了大大小小十几次小讲座,主持了几次读书会。虽然每一次讲座的开始,腿还是会抖,声音还是会颤,总算是能坚持下来了。


2.努力“克服”写东西不勤,读东西不系统的毛病。因为家里书还算多,下班了有坚持读两个小时书的习惯,几个朋友会把孩子送到我家,算是陪读。有两个上了大学。央着我给他们讲些东西,建了个微信群,每天说一个小时。孩子们求上进,我做个梯子,乐意的很。于我,也是个重新学习的过程。


到今天,一起学习了《大学》、《论语》还有《孟子》的一部分,怎样读和使用的参考书到有哪些,也专门写了一篇小文做了说明,不能埋没和剽窃前辈学人的知识努力。西哲方面边学边讲,现学现卖的囫囵吞枣搭起了《纯粹理性批判》《精神现象学》《存在与时间》的大体框架,为此我也写了一篇小文把主要使用的参考文献和工具书罗列在其中,原因也是要守住最起码的学术真诚。每周一本文学读物方面,主要是根据我的阅读经历,目前主要是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博尔赫斯的著作。


这样的“克服”,让我有机会系统的对胡闯乱撞的阅读和学习经历,以输出的方式重新整理。于我帮助很大,学习效率很高。对孩子们,他们能坚持着每天听我唠唠叨叨,讲书群,从最开始的两个孩子,发展到十八个,也蛮有成就感的。特别是在后半年,在我身体不适的时候,他们担负了所有整理我们聊天内容和预习复习的工作量,让我过足了当老师的瘾。


二、读社会这本大书

学社会科学这个方向,不去观察社会,闭门造车,胡思乱想,或者仅仅埋头在故纸堆里面逻辑推演,能有多大用处,不好说。自硕士阶段做户籍制度问题研究时就发愿,要认真读社会这本大书。


1.这个愿,在2017是继续,也是收获。说是继续,是因为这一年,利用业余时间,在朋友的帮助下,做完了农村迷信活动的社会调查,吸毒人员的精神结构和群体特征的社会调查,二代农民工生存及其消费观念的社会调查。发表了几篇于此相关的论文,形成了几份于此有关的报告。说是继续,是因为对社会这本大书的阅读仍在继续,承蒙好友的错爱,计划在接下来的一年,一起对农村选举问题做一全面的社会调查。


社会这本大书,让象牙塔中的玄思有个落脚的地方,能厚重些。同时厚重起来的还有在其中的我们自己。就像当年读书的时候老师说的,如果你想要在尽量少的宏观时间内做成一些事,就要更有效的利用微观时间。说白了,珍惜每分每秒的时光去行动,同龄人里,或许就能多经历一些事情,我把这看做财富。


2.在讲书群讲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时,涉及到俄罗斯文化方面的内容。利用张建华和冯静志有关俄国历史的著作,中央编译局出版的多卷本苏联史,加上以前由于专业学习的关系,零零散散读到的列宁选集,赫鲁晓夫传记和近来的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著作,做了些个性化的梳理。现在回头看,收获颇丰。


在讲读“四书”部分内容时,旁及王弼、何晏时涉及到鲁迅先生和王瑶先生对魏晋时期思想的看法,旁及陶渊明时涉及隐与仕问题时对北宋五子的阅读,同样开阔了眼界。不断的自我“克服”之中,我觉得自己是进步了的。


三、修己安人

1.一般的说,我们都有去过一个值得过的人生的愿望,只不过,怎么才算是值得,不断变化。幼儿园时候觉得当科学家很好,长大了发现蹲实验室等结果,趴在电脑前看海量的外文文献,实在是付出大于收获,不如考个功名,混吃等死来的好。


或者,忽然在一阵子混吃等死后,觉得人生无聊,一眼看到头,想着奋力改变。可考研难,二百多万人在竞争,这里面多数都比你这个混吃等死懒惰习惯了的人努力。考会计师也难,要一门一门的过,结果看着诗和远方的田野,接着只是眼前的苟且。于是,自我抛弃。


2.我们都想过干一番大事业,可大事业却不是一腔热血,肾上腺素一使劲儿,就能把你送到功成名就的地方去的。大事业是需要一步步最简单的坚持累积起来的。因为枯燥,因为漫长,所以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鸡汤的最大问题在于给你灌鸡汤的那些个货,只告诉了你应该那么干,却没有告诉你,那需要漫长的路。要命的是,你鸡汤起来了,却去教训别人要去如何怎样干,而不是你自己去干。要知道,这世道,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来自于,你想要别人如何怎样,而不是从你自己入手。


你要是想着音乐好,逼孩子学钢琴的时候,自己身教一番,下场练练如何?你不让孩子玩游戏,自己身教一番,放下手机怎么?别总是拿“我评论个冰箱,还得先学会制冷?”当说辞。你评论的不是冰箱,是人,评论的时候自己先学着做人,学着成人,学着是人,这总不过分吧?


夫子说,修己安人。我想,可能我们能给这个世界提供的最切实可行的贡献,就是先把自己修习好。所以,这篇文章不能教育人,也不想教育人,我们的网络空间里,从来不缺少教育人的文章,也不缺少评价人的观点,我无意再去添一篇。在不断的“克服”中做好我自己,给周围的人,最真实的,在行动中的力量,这是我的目标。


法律,是社会关系中的一种,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就是人与人的组合方式。所以,评价法律的时候,首先,是人,有血有肉的具体情境中的人,不光具体事件中的几方是人,做评论的你,也是人。从这一点出发,我想,这很重要。



本期编辑 | 胡仲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