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务】刑事阅卷怎么阅?这三点你一定会用到

2018-02-23 老明 法律博客

有关刑事案件怎么阅卷的问题,已经有很多成熟经验介绍,甚至有出版物对此专题研究。不过,从对行为活动检视审阅的角度,还是有必要厘清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如何对行为活动进行检视。


正文:2145字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文 | 老明

来源 | 老明的法律博客


刑事案件的阅卷,必须透过静态的案卷材料,检视背后的侦查活动、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动态行为。唯有如此,一个高质量的案件办理与法律适用才有基础保障。


有关刑事案件怎么阅卷的问题,已经有很多成熟经验介绍,甚至有出版物对此专题研究。不过,从对行为活动检视审阅的角度,还是有必要厘清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如何对行为活动进行检视。


实务操作中,可能虽无系统性的总结,但事实上我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这样的一些方法:


1情景代入


情景代入是把阅卷人化身到情景中,以“经历”的方式对证据材料进行检视。比如侦查活动,把自己角色化成一个侦查人员,依据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你应当怎么去做。情景代入侦查,有利于明确重点评判侦查活动,为判断证据效力打下基础;再比如对涉嫌犯罪行为的评判,一般会将卷宗内的证据代入假想情景中,阅卷人依自由心证判断假想情景是否会实现,实现即可以确认该证据为具有证据力之证据,反之加以排除。


情景代入可能往往是对行为体系中某一环节进行简单的检验,也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并不提倡单一运用。例如,某一证据代入某一情景,与主观判断甚至是常情常理并不矛盾,但当融入整个行为体系时,则可能与事物发展规律相悖。因此,情景代入首先要求尽可能客观化与严密化,并纳入整个体系进行检验或反推。



2构建行为链


即将证据材料整合,以构筑一个完整的行为逻辑链条。若对阅卷所得材料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逻辑体系,能清晰明确地证明案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及情形,则会使阅卷人达到内心确认。


实际上,无论是构建侦查还是涉嫌犯罪的行为链,两者通常密不可分并与情景代入相关。当代入设定的情节能使事件发展顺畅,且不会与其他证据相冲突,一般可以对该情节或行为加以认定,并形成阅卷人自己的行为逻辑结论;当设定的情节代入后明显阻碍事件发展,或与已经形成的其他情节结论不符,则需要考虑佐证该情节的证据是否适格,或者已经导出的其他情节结论是否正确。也就是说,虽然阅卷人通常会以构建涉嫌犯罪行为链为重点,但当该行为各节点发生冲突或矛盾时,不可避免地要通过审查证据效力进而评判侦查活动。


一样的构建行为链,控、辩双方角色各异,目标也就大相径庭。控方的目标在于检验程序要求或证据本身是否能够完整支持事件发展的流程,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证据以达到法律规范要求;辩方的目标则以自身构建的行为链为基础,通过细节发现或调查取证,以拆散或动摇行为链条,提出合理怀疑,实现当事人利益最大化。



3要素解构


百度上对“解构”的定义是“结构分解”,概念源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deconstruction”一词,原意为分解、消解、拆解、揭示等。由此出发,刑事案件阅卷中对活动或行为的检视,同样可以依照行为或活动的主要构成元素,将动态的行为方式转换成对静态材料的审查。


侦查活动也好,犯罪行为也罢,都离不开这些构成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及结果。这些要素,在卷宗材料中一般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反映。只不过,检视的对象不同,关注这些要素的方向也会有差异。


例如,对侦查活动的要素审查,关注的方向是合法性与规范性问题。


①时间:讯(询)问时间长短与时段、羁押时限、侦查与强制措施的时间节点等;


②地点:主要是讯、询问地点的合规性;


③人物(侦查主体):例如讯(询)问人、记录人与签名人关系及其办案资格,是否在场等;


④经过:单一材料中的如权利告知、组织和整理语言、记录内容的修改与变更等;全部证据材料的形成与变化等;


⑤结果:主要就是侦查材料的内容与形式要件。


这些要素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通常关系到侦查程序的合法性问题,进而影响证据的证明资格。由此,控方可以进行补正说明,辩方则可抓一点予放大否定,但最终的归宿都是对侦查活动进行评判。


对犯罪行为的要素审查,关注的方向则是行为要素的齐备性及其背后蕴含的法律评价问题。基本的方法是,通过阅读材料对案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原因等因素进行一一分析、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构建行为链,确定侦查认定的依据是否充分。任何一个要素的欠缺或矛盾,犯罪行为都难以得到认定。同时,这些要素中所包含的行为方式、手段、动机、目的、节点等等,对最终进行法律评价,确定刑事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以,你可以看出,要素解构的要义其实并不在“解构”本身,而是通过一种化整为零的方式,对整个活动或行为进行检视,以满足诉讼目标的需要。无论是控方还是辩方,将这些实践中的方法运用到阅卷之中,其实对提高阅卷质效是会有帮助的。



本期编辑 | 胡仲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