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高级别的医学人工智能比赛决出一等奖!这个项目成最大赢家!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医学?
你可以想象一下
机器人可以帮助开展眼科手术
康复机器人可以代替理疗师开展康复
智能影像眼镜让盲人“看清世界”
这些都是9月29日在杭州未来科技城落幕的“2018AIIA杯人工智能巡回赛•医学人工智能大赛”决赛带给我们的未来医疗场景!在这场比赛中,12支队伍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除了丰厚的奖励,还将进入浙大一院试点应用。
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智慧医疗将带给人们更好的就医体验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决赛究竟有多激烈?光从赛程设置就能看出。决赛开始前,在复赛中表现抢眼的4支队伍首先进行了“复活赛”,这4支分别位列复赛各组6、7名的队伍交叉对垒、两两PK,最终MIKAUGE (微眸) 眼科手术机器人、康复外骨骼机器人Re-Leg 2支队伍“突围成功”,获得最后两张决赛入场券。如此充满悬念的环节,也给本就激烈的决赛更添一份紧张刺激。
在随后的决赛中,12支队伍按照抽签顺序进行项目介绍并回答提问。他们中有些紧贴医学所需,对当前医疗技术进行了优化升级,有些瞄准未来前沿,大胆创新,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将极大变革医疗服务,每支参赛队伍都使出“浑身解数”,全面展示了各自的创新项目,可谓“火药味”十足。
经过一天角逐,最终一种多模式自适应的人工智能宫颈细胞学筛查机器人大脑 iDeepWise项目获得大赛一等奖,成功捧回50万现金奖励,三年最高600万元研发补助、最高2000万元让利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奖励。
一等奖
多模式自适应的人工智能宫颈细胞学筛查机器人大脑 iDeepWise,是自适配云模式和端模式、自适应多种制片方式与扫描设备、通过深度学习、迁移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TCT宫颈细胞学筛查阅片和宫颈细胞学辅助诊断的人工智能产品。
其主要优势包括
1.数据:拥有多种制片方式的宫颈细胞涂片数据,已构建经专家标注质控的百万级别高质量宫颈细胞大数据中心;
2.算法:拥有宫颈细胞辅助筛查发明专利19项,核心论文三篇,首创的5项深度学习算法;
3.算力:专用医疗AI芯片M-DPU,低功耗、大算力、小体积、低成本;
4.产品:高通量、高速度、多片源、多适配、高融合、易操作等。
二等奖
风影肿瘤免疫治疗及药物研发AI平台
复旦复生——消化系统智能诊断领跑者
三等奖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连心智能放疗云
盲人视觉辅助眼镜
优胜奖、新锐奖
“2018 AIIA杯人工智能巡回赛•医学人工智能大赛”是国内最高级别医学人工智能领域赛事,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社主办,医学人工智能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贝壳社联合主办。
大赛自2018年3月24日启动,在全国各大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信息公司等掀起一股“科技旋风”。经过前期报名和初筛,共有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等10余个省市和加拿大等海外地区的近百个项目进入8月下旬的初赛,其中50个项目进入9月8日的复赛。项目范围涉及泛医学领域人工智能、智能药物研发、智能影像识别、肺部结节诊断、病例细胞学检查、心电检查、智能诊疗、智能健康管理、医疗机器人等。
浙大一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顾国煜主持开幕式
“人工智能向医学领域延伸,突破传统技术、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浙大一院院长王伟林说,医院抢抓发展机遇,以“人工智能”促进医疗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张雪丽表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成为改善产业服务模式、促进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医疗人工智能产业需求旺盛,本次大赛为各方提供了沟通平台,促进了医学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
“人工智能产业方兴未艾,前景无限广阔,杭州在这方面基础扎实,离不开创新人才集聚、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赵喜凯指出,医学人工智能拓展了新产业,浙大一院在精准医学中已经取得发展成果,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社社长陈校云表示,在人类与人工智能发展的漫长进程中,今天的比赛是我们迈出的一小步,为全国范围内的创新人才和团队搭建了交流平台。本次大赛只是起步,未来我们可以创造的还有更多。
人工智能产业如何影响社会?作为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阿里巴巴集团的闵万里博士在《产业AI的创新与普惠》中指出产业AI是场景驱动、计算驱动、数据驱动的数据密集产业,贯穿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他从ET城市大脑、ET农业大脑、ET工业大脑、ET医疗大脑等案例,向我们展示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享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普惠。
为保证比赛公平、公正、公开,最大程度保护并激发参赛队伍的创新积极性,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本次比赛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组成了50人专家库,按照专家“回避”的原则,每位专家只能参与初赛、复赛、决赛其中一场评审,评审团队和参赛团队之间相互都不认识,做到“双盲”。
决赛评委由专业组、投行组和大众评委组成,每组11人共33人。专业评委包括5位临床医学专家和6位信息技术专家,从医学科学、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考核;投行评委由11家投资企业高管组成,从市场前景等方面予以评估;大众评委由参加复赛A、B各组第8至第25名中有意愿参加的9个团队及复活赛晋级未成功2个团队的代表担任。
这样的比赛规则贯穿大赛全程,在不久前举行的复赛中,14位专家还现场进行抽签分组,直到比赛前最后一刻才知道各自分组,这样的“随机性”大大确保了比赛的“公平性”。
在刚刚结束的云栖大会上,浙大一院病理科演示了利用医疗人工智能实现语音病历输入,提高工作效率的场景。
这样的智慧医疗场景,在浙大一院还有很多。“医院坚持‘科技引领、创新发展’的思路,在互联网潮流下,牢牢抓住创新驱动,大力推进智慧医学,为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注入新动能”,浙大一院院长王伟林表示,2017年医学人工智能浙江省工程实验室落户浙大一院,为医学人工智能的发展落地提供了专业平台,未来,实验室将继续助力更多更好的项目落地。
浙大一院目前在甲状腺疾病影像中已经应用“医学影像辅助诊断机器人”,部分病例中,机器人甚至比医生诊断更准确,“精准医疗”已现雏形,2018年5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还实地考察了该系统,今后该技术还将应用到肺结节、肝胆胰等疾病影像诊断中。
2018年9月17日,德国石荷州州长丹尼尔•君特率代表团到浙大一院参与医学交流活动,现场观摩了人工智能超声CT早期诊断前列腺癌项目,该项目是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谢立平教授与德国医学专家的合作成果,可以有效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减少穿刺针数。除此之外,医院在智能检验系统、ICU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平台等方面都早有探索与实践。
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核心区的浙大一院国际医疗中心,目标是建成未来智慧医院。未来,医院将致力于智能机器人、虚拟助手、药物研发、健康决策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地图”显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高达1040家,位居世界第二,是全球人工智能发展高地之一。可以说,伴随技术的成熟与应用场景的铺开,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浙大一院这样的大型综合性医院而言,医学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有效增强服务能力,助力国际一流医学中心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
本文为浙大一院宣传中心原创
摄像:章军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
知识就是力量
给创新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