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剧透!四川文物界“戏精大会”将在北京上演了!

川报观察 2019-04-01

继张大千艺术展、“江口沉银”展

今年相继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后


明天

四川又一文博大展

“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

将赴国博开展




7月19日,“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

有啥看点?


此次展览共有210件/套文物,其中132件是国家一级文物,包括三星堆纵目面具、太阳轮形器、戴金面具以及金沙遗址小金面具、金冠带等在内的知名文物都将集体亮相。


此外,包括四川博物院、四川省考古研究院等在内的多家文博机构,也派出了各自的镇馆之宝。据介绍,这是包括三星堆、金沙遗址等博物馆文物,首次以古蜀文明身份进行的整体展示。


文物展现场


明早10:00

川观妹会在第一时间到国博

为大家带来

“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

现场报道


210件/套文物、其中132件一级品,将勾勒出古蜀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华美篇章,从一个侧面展示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成长历程。


川观妹在文物清单上看到,四川博物院馆的展品有59件,其中著名的彭州市竹瓦街窖藏文物10件,包括了青铜罍、觯等。此外,战国嵌错水陆攻战纹铜壶等川博镇馆之宝也将悉数亮相。


现场展出的文物

在210件/套文物中,除三星堆、金沙文物外,规格最高的古蜀遗珍,是四川博物院馆藏、新都马家乡木椁墓出土的一组青铜礼器和兵器。据介绍,无论是马家乡木椁墓的墓葬规模还是出土文物,都呈现出古蜀文明末期恢弘磅礴的王者之气。经过考古学家多年研究,认为墓主极可能就是一代蜀王。



古蜀遗珍集体赴京,

哪些来自四川的“国宝”

最难得一见?

 

川观妹提前打探到

此次派出的文物都相当了得


下16件文物

更是不容错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1344j46x8p&width=500&height=375&auto=0

(点击观赏视频)


青铜纵目面像

高66cm 长138cm 宽85cm

1980年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


这件硕大的青铜面像是三星堆文化最具标识特征的器物之一。


它是谁?为何纵目?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人的先王蚕丛“其目纵,始称王”。三星堆的这件纵目面像,应当是古蜀人对先王传说的朦胧记忆,是古蜀人用以祭拜或供奉的神像

 

 

戴金面具青铜人头像


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出土文物尽管埋藏前经过砸损及焚烧,头像中仍有数件面部残留金面具,显得卓然出众。


这批头像带给我们最丰厚的历史价值,是其发型、发饰所携带的族群信息。


无论笄发族群,还是辫发族群,他们都是这一时期上层社会的主要构成。


笄发族群,应是社会中的神职人员;

辫发族群,则可能执掌社会中政治、经济、军事等世俗事务。


青铜爬龙柱形器


三星堆博物馆


这件柱形青铜器上有一只趴于顶端的龙,龙首有盘卷的大犄角,龙口大张,颏下有须,龙身、尾垂于柱侧方,两后爪攀附在柱侧。残器的龙与柱身构思巧妙,颇有生态。


这只盘角长须的龙,在同时期的青铜文明中十分罕见,应是古蜀文明独有的艺术创建,是古蜀人精神世界的写照。有专家认为,它是修饰华美的权力之器。

 

青铜太阳轮形器


三星堆博物馆


青铜太阳轮形器是三星堆埋藏坑出土器物中最为神秘的器物之一。


器物构造呈正圆形,中央凸起,周围放射分布五芒条与外围的晕圈相连接。


从埋藏坑中其他器物上的太阳纹饰来推断,这件器物应是太阳的抽象写照,是古蜀文明太阳崇拜的物证。

 

青铜尊

三星堆博物馆

 

华夏文明的生成过程中,产生了庞大而复杂的青铜容器群作为礼仪制度的核心,这是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区别于世界其他青铜文明的一大特征。


这个规模宏大的青铜容器群包括食器、酒器、水器等几个方面,商代以酒器中的爵、觚为中心,周代则推崇食器中的鼎、簋。


作为华夏文明的外缘组成,古蜀文明在吸收和借鉴青铜容器时,进行了精心甄选。尊和罍[léi]作为大型的青铜酒器,被古蜀人选取为最重要的礼器组合,并在形态上加以改造。


金箔璋形饰


三星堆博物馆

 

璋是华夏文明重要的礼器之一,起源很早。


古蜀文明的玉璋多属于牙璋,即射部有凹陷的形态,应是中原地区传入的类型。


与青铜尊、罍的吸收、改造过程一样,璋传入蜀地后也经过了本土化的发展古蜀人将中原地区射部微凹的牙璋改造成丫形射部,并在金器中也引入了这种造型,形成古蜀文明又一个重要的礼器门类。


金面具

晚商至西周

金沙遗址博物馆


这件黄金面具体量微小,大体上与金沙发现的青铜小立人、青铜头像可以匹配。


十二桥文化时期(约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尽管古蜀人在铸制青铜人像或头像的体量大不如前,但以金箔覆面的传统有很深的文化传承。


与三星堆金面具菱形眼廓不同,这件面具的眼廓呈椭圆形,事实上也暗示了权力中心族群的变化。

 

金冠带

晚商至西周

金沙遗址博物馆


这件金冠带是古蜀文明权力道具的一件重要载体,是十二桥文化时期权力具象的新形态。


冠带上刻有箭射穿鱼、鸟的纹样,是三星堆金杖上纹样的直接继承,表现出古蜀文明两个时期权力的紧密传承。

 

青铜眼形器

晚商至西周

金沙遗址博物馆


这件青铜眼形器的瞳孔近圆形,内眦勾回很明显,显然是从中原地区兽面纹上取材而得。


这种艺术上的解构与重建,反映出古蜀人对外来艺术形式和其精神信仰需求的关系。

 

石跪坐人像

晚商至西周

金沙遗址博物馆


金沙遗址祭祀区发现数个跪坐石人、石虎、石蛇等写实器物并存一坑的现象,虎口与人胸相对,应当是某种重要祭祀仪式的表现。


这样的石人在上个世纪早期也发现于三星堆遗址,但金沙遗址的发现十分集中,场面细节保存完好,是对古蜀文明礼仪珍贵的补充材料。

 

“牧正父己”铭青铜觯

西周

1959年彭州市竹瓦街窖藏

四川博物院

 

十二桥文化时期,华夏文明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是武王伐纣并建立周王朝。据《尚书·牧誓》记载,巴蜀之师参与了灭商的战争,是古蜀文明跨出四川盆地,直接参与华夏文明建设的记录。


1959年与1980年,彭州市竹瓦街先后发现了两组青铜器窖藏,两组铜器均包括容器、兵器两类,兵器是典型的巴蜀式兵器,容器则是中原地区常见的尊、罍等酒器,是中原文化与蜀文化交融于此地的证明。


尤其珍贵的是1959年窖藏中发现了两件有铭青铜觯[zhì],根据器物风格和铭文推测,这两件铜器应是蜀人随周人灭商后得到的前朝战利品,是《尚书》记载巴蜀之师参与灭商战争的见证物。


“邵之飤鼎”铭青铜鼎

高26cm 口径22cm 腹径25cm 

战国

新都马家乡木椁墓

四川博物院


这件鼎的盖内有铸铭“邵之飤鼎”,一般认为此“邵”即楚氏之“昭”,与屈、景并称楚国三大氏。


青铜鼎附耳蹄足,盖顶伏有三只卧牛,铸制精美,带有典型的楚风。铜鼎上聚焦的楚文化风格,可能正反映了开明王朝王族来源于荆楚地区的历史渊源。


带盖双耳青铜鍪

高43cm 腹径37cm

战国

1955年成都羊子山

四川博物院


青铜鍪[móu]是巴蜀文化的创制,约在春秋战国之际起源于巴蜀地区,是最具地域特色的一类器物。


秦并巴蜀后,青铜鍪被秦文化吸收,并随秦国的武力扩张向各地传播。青铜鍪的传播过程,是巴蜀文化融入华夏文明的侧影。

 

虎纹青铜戈

长25.3cm 胡长8cm 阑长13.6cm

战国

郫县红光公社独柏村

四川博物院


这件青铜戈带有中原地区青铜戈的造型特征,装饰纹样却以虎纹为主,胡部与援脊下部也铸有巴蜀符号,是巴蜀式戈的代表装饰。


其精绝之处在于正面的援脊上部有一行巴蜀符号的刻铭,带有很强烈的文字意味。


《蜀王本纪》称蜀人“不晓文字”,但从这行巴蜀符号来看,应不同于胡部的浮雕象形符号,也不同于援脊下部的浮雕抽象符号,可能已经是未能破解的文字。

 

双鞘青铜剑

鞘长24.4cm 鞘宽12.2cm 剑长32cm

战国

茂县南新镇牟托村1号石棺墓

茂县羌族博物馆

 

1992年,阿坝茂县牟托村山脊积石冢旁发现一座石棺墓及三座陪葬坑。


尽管墓葬位于四川盆地西缘的岷江上游地区,古时交通不变、人迹罕至,但墓葬发现的器物十分丰富且规格较高,同时器物的文化来源非常广泛。


大体上来看:


双鞘青铜剑为代表的一类兵器为蜀文化的代表器物


弦纹青铜盏为代表的一类青铜容器则属于楚文化器物


扇形牌饰为代表的一类青铜饰物又带有浓重的滇文化风格


尽管该墓的族属尚不易确定,但从这些文化来源十分丰富的陪葬器物来看,此时的四川盆地对四面八方的文化已然产生了巨大的汇集力,形成多种文化面貌交融共存的局面,同时又强而有力地向盆地之外辐射。


青川木牍

长46cm 宽3.5cm 厚0.5cm

战国

1980年青川县郝家坪50号墓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秦并巴蜀后,秦国在古蜀故地推行商鞅变法“坏井田,开阡陌”的农耕政策,按《秦田律》统一规范田亩面积的大小,还因地制宜,根据巴蜀地区的气候特征,规定芟除杂草、整治道路、修缮桥梁、兴修水利等基础建设的时限。


青川木牍的正面记载了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秦王命左丞相甘茂更修《田律》等事,背面则为与该法律履行有关的记事。


这是目前发现的四川地区最早的农田水利政府文告,是大规模开发四川地区的珍贵历史见证物。

目前

所有参展文物已于近日运抵国博

此次展览将展至9月19日


有机会去国博看展的朋友

不要错过此次古蜀文明大展哦!


不能亲抵现场的朋友

明天一定记得锁定我们的报道!

7月19日10:00

在川报观察客户端

准时开始哦~


这组文物 极可能是一代蜀王的“王之重器”

古蜀文物超强阵容赴国博开展 总共210件/套文物,其中132件是国家一级文物



川报观察记者 吴晓铃

编辑 杨昕 毛竹菊

校对 陈俊

审核 黄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