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毁毁、星球研究所、办公室小野…那些成都"10w+"背后的年轻人

川报观察 2019-03-31



《成都不是一个天堂》《什么是成都》……不一样的“人间烟火味”,极致的自然风光,那些让你看了想来当“蓉漂”的10w+推文背后,有着怎样一群年轻人?



图据“朱毁毁的成都”公众号



不久前,一篇名为《人间成都》的微信“10万+”推文,刷屏了不少人的朋友圈。但有心的朋友会发现,发布这篇推文的账号“朱毁毁的成都”,已不是第一次“占领”大家朋友圈了。此前,《成都不是一个天堂》《2.35:1比例下的成都和成都人》等文章,也以超“10万+”的“阅读姿势”,引起不同程度地“刷屏”。


与“朱毁毁”一样,在如今的互联网上有着一批专注内容,并与成都结缘的青年创业者。他们用小切口,认知并表达着他们眼中的成都生活,并获得关注。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年轻人的工作室,揭秘他们的“爆款青春”。


ifs下下班的年轻人 朱映辉 摄


朱毁毁的成都

有人看了推文来当“蓉漂”


2017年9月朱映辉无意间为朋友整理旅游攻略,完成了第一篇爆款文章《成都不是一个天堂》,他用照片记录下独具“人间烟火味”的成都,竟有外地人看了文章后来成都定居。


联系到“朱毁毁的成都”的摄影公众号主人朱映辉时,他刚从成都“扫街”回来,气喘吁吁:“我是一个工作与爱好分不开的人。”目前,朱映辉每天的日常就是扛着一款单反相机在成都走走停停,晚上再把白天拍摄的照片拿回家整理和进行后期处理,弄完就是深夜。

图据“朱毁毁的成都”公众号


用网友的话说,“朱毁毁”拍的成都照片,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透过深秋的暖阳,大慈茶社中的和尚慢慢爬上禅院的木梯。院坝外市民一杯十多块钱盖碗茶,“龙门阵”可以摆一下午。义学巷有家24小时不打烊书店,书店主人把废弃电话亭改造成一人阅读室……


这些瞬间被记录在朱映辉的《人间成都》《成都不是一个天堂》等“10万+”推文中,不少网友看后讲“好温暖”。甚至还有不止一人在后台偷偷告诉朱映辉:“看了推文已经辞职来成都生活啦。”还有已经来成都生活的网友“5live”说:“从上海来成都的第二个下午,看着刚买完菜的大叔和打麻将的阿姨,嗯,这就是我想要来的地方。”


皇城坝与成都博物馆的“共生”朱映辉 摄


但拍出不少人向往中成都模样的朱映辉,最开始也并非立马就爱上这座城市。4年前,这位绵阳男孩来四川大学广告系上学,到成都第一天是在火车北站,那天天气灰蒙蒙,往城区走,太古里周围的街道也还在维修,“甚至还不太喜欢这种混沌的感觉”。


慢慢地朱映辉通过摄影开始了解这座城市,才从“路人转粉”。


朱映辉近照


今年7月,“95后”朱映辉从川大本科毕业,朋友口中“朱毁毁”更多时候还是“人在川大”的项目负责人。大二下学期,朱映辉受美国青年摄影师布兰登·斯坦顿的“人在纽约”系列照片的启发,花了近2年的时间,在川大“搭讪”了上千人,为592位“川大人”拍下了独照,挖掘这些人背后的故事。


朱映辉 摄


正是由于这段大学的拍摄经验,才让朱映辉在摄影中积累起“关注人”的拍照偏好,养成了“人间烟火味”的拍照风格。


“人是城市最内里的灵魂,建筑和街道都是他们的外壳。”所以朱映辉镜头下的成都并不是一个天堂,而是一个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市井生活之地。最令他动容的是成都市井中“消失的边界”,比如远洋太古里和大慈寺的共生,锦江区中道街老小区背后是光影变幻的339电视塔……“这些消失的边界,让人觉得这座城市没有一个劲儿地野蛮生长,也很包容。”


大慈寺与背后高楼的“共生”朱映辉 摄


办公室小野

“90后”全球圈粉8000万


系列短视频“办公室小野”的主演原名周晓慧,是1994年出生的成都姑娘。她凭借“饮水机煮火锅”火爆互联网,并经常作为国内短视频创作者登上国际舞台。


微博截图


现在全球有8000万“粉丝”的“办公室小野”,在大家都正襟危坐的办公室“就地取材”,用饮水机煮火锅,用手心制作烤鱼,用食物来化妆,用椰子壳做工艺碗,用电钻做棉花糖,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菜肴,视频最高点击量全网超4亿。


“小野”做第一期“电熨斗烤肥牛”只花了98.5元钱,用来买锡纸和肉。由于当时经费有限,又请不到额外的演员,于是2017年从四川师范大学编导专业毕业,又不太爱说话的小野,就用一台手机和另外一位小伙伴完成了整个拍摄,连电熨斗都是借的,没想到呈现效果还不错。


微博截图


目前团队由8个“95后”组成,大家常常去菜市场等地找灵感。“我们每周都会开选题会,大家一起讨论,如果时间紧,就一定要想到一个大家都感叹‘好棒’的点子,才能下班。”


“办公室小野”团队位于天府五街的洋葱视频办公楼内,座位都空空荡荡,办公室后面有一个小仓库,里面堆满了电线、锡纸、风铃等各种道具,像一个实验室。小仓库的另一旁就是不到8平方米的厨房,“123”“1129”“1017”……办公室小黑板上,写满了像便利贴一样的各种项目截止日期。


小野近照


目前小野有1200万的海外“粉丝”,主要集中在北美和东南亚。小野还记得,自己去美国做一个小型粉丝见面会,她本以为自己没什么名气,过来的可能都是一些华人。但令她非常惊讶的是,有一位美国的老奶奶,把自己年轻时十分珍惜的“徽章”送给小野,说小野给了她生活很多快乐和希望。“当时特别受宠若惊,觉得自己做点轻松搞笑创意,还能给别人这样的力量。”这让小野意外又感动。


星球研究所

求极致不求快


创始两年来,“星球研究所”产出了80篇的“10万+”文章,文章平均单篇阅读量超50万。团队热爱地理的学霸,不追求更新速度,而是希望将内容做到极致。


“星球研究所”公众号截图


今年3月,刷屏朋友圈的《什么是成都》正是出自“星球研究所”团队。文章发布不到两个小时就突破“10万+”。两天内阅读量超过289万,收到1500条评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成都妹子,对故乡都没有如此系统的了解,看得我热泪盈眶。”网友“花弄影”留言获得了563个赞。


《什么是成都》从成都的诞生讲起,盘点其3000年的烟火人间。最令人震撼的是,全文穿插70多张高清精美配图,其中不乏许多大航拍、大全景横图,被网友称为“美到都可以拿来收藏做桌面”。


去年12月,在星球研究所的选题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地聊城市。聊着聊着,话题通通拐向了成都,怎么都绕不开这座城市。于是团队创始人耿华军提出要求,希望从数千年前说起,从山峦河流说起,用地理的逻辑,呈现出一个更厚重,也更有趣的成都。制作这篇推文团队花了3个月时间,查阅了500多本文献,并对成都进行了实地采访。


“星球研究所”公众号截图


在北京昌平区天通苑的工作室里,“星球研究所”编辑魏桢说团队不是天天被主编催稿,而是天天被自己的粉丝们打电话“监督催促”怎么还不更新。


“星球研究所”中的四川成员陈玉凤,是一位曾从成都毕业的大学生,由于热爱户外与自然,从而与“星球研究所”结缘。“目前令研究所成员更着迷的,是文章怎么达到团队每个成员的自身要求,带领读者解构世间万物的过程中,让大家收获更独特的视角和更极致的体验。”而一组数字则更能说明“极致”——


翻看推送列表,创始于2016年的星球研究所确实更新得挺慢,目前生产了111篇原创文章,其中有80篇文章是“10万+”,占总文章数量的70%。最令读者称道的星球研究所的“鸟瞰图”“大横图”,是团队日常运营背后的1970多位合作摄影师和单篇文章几十个G的图片素材。而产生以上这些数据的团队最初只有5人,今年5月刚完成A轮融资1000万元。


“星球研究所”公众号截图


面对争议



烦恼后蜕变的成长


随着一篇篇“10万+”文章和短视频面向公众,这些年轻主创也有着聚光灯下的烦恼,和烦恼后的成长与蜕变。


在成都乃至四川,还有不少“10万+”背后的年轻人,“一筑一事”公众号通过建筑艺术去解剖成都,微博博主李子柒通过古风美食短视频吸引1479万“粉丝”……伴随着“10万+”推文的机遇,也有争议。


微博截图


随着朱映辉的照片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有自称是“成都土著”的网友,毫不客气地指出,“朱毁毁拍的成都是眼光加了滤镜,给外地人看的美化版的成都。”面对这些褒贬不一的评论,朱映辉的心态有所改变。“开始觉得只是自己随意给朋友的个人表达,可是现在我毕业专职做公号,写每个字就会注意很多。”比如他现在尽量不用“天堂”“地狱”等一些感情色彩过强的字眼,成文时也会反复校正,更加字斟句酌。


面临质疑的也有“小野”,有网友说“小野”的视频里有一些套路,还有一些操作不卫生也不安全。小野则笑着说,现在团队会请专人处理网友评论,把珍贵中肯的建议搜集起来采纳改正,用新作品去回应质疑。


11月底,小野作为中国唯一的短视频美食博主,参加了youtube的全球活动。有意思的是,全球博主网红见面打招呼的方式都是“你有多少粉丝?”小野在交流中发现,有时许多看起来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却告诉她一个惊人的粉丝数量级时,“那种反差令人震撼,回去搜别人的视频,确实发现非常有趣。”这也越来越让小野相信,务实内容的重要性。现在,她努力学习更多美食、创意、甚至管理方面的知识,来调动整个团队。因为她越来越发现,想要走得远,务实最重要。


朱映辉 摄


一个为2500万人定制开发的小程序今日正式上线!

女孩哭着下了出租车,阆中的哥越想越不对劲,结果……


周媛媛 川报观察记者 李婷

编辑 马艳琳

校对 王博尔

审核 孙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