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方人和北方人又吵起来了!这次是因为“小年”

川报观察 2019-03-30

综合中新网、法制日报等


一觉醒来,

春节越来越近了,

你准备好了吗?


“小年”历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但这个节日很有意思,日期不定,有的地方是腊月二十三,有的地方则是腊月二十四。


  

汶川映秀红火迎新春 记者 李向雨 摄


小年是今天?全国各地为这个问题吵起来了!

今天是腊月廿三,还有7天就是大年三十了!从昨天开始,有关“小年”的话题便登上微博热搜!


到底哪天是小年,全国各地为这个问题吵起来了!腊月廿三?腊月廿四?除夕前一夜?元宵节?正月十六?


有一种笼统的说法是“北方廿三,南方廿四”↓↓↓


@詹佳城-:南方好像是明天


但也有相反的↓↓↓


@孙小瘦巨可爱:山东临沂,我们村是二十四


@忆夏之城:我们是南方,感觉都是腊月二十三啊!


甚至有些同一镇的,时间说法也不一样↓↓↓


@clning00:我们县城的镇都有不一样的


@为你千千万万遍丷:湖北枣阳,我和我姑姑家一个县城,不在同一个镇,我家腊月二十三,姑姑家二十四


@全世界最可爱的小兔子诶:我们这有二十三也有二十四的啊。坐标湖北


还有过年前一天是“小年”↓↓↓


@暴走的小画酱:小年就是过年前一天!!!


只过小年夜(腊月二十九)的↓↓↓


@陆地上迷茫的鱼:上海人表示只过小年夜(腊月二十九)


@忽然而已的xy:湖南邵阳人也是


@笨蛋顾小牛:从来没有小年,只有小年夜~


除夕夜过小年的↓↓↓


@爽乎:西南,除夕夜是過小年,正月十五是過大年。


以及,元宵节才过小年的↓↓↓


@兔一星:扬州人元宵节过小年


@你是魔鬼吗wwwwww:正月十五才是小年呀😂


@寡言你不要这么丧:正月十五必须拥有姓名,鲁西南


甚至有一些地方正月十六才是,还有网友表示,他们不过小年,“过冬”。





但无论哪天,人们欢庆新年、渴望团圆的愿望都一样!劳碌了几乎一整年的人们,都会筹划着过一个舒服的新年。


小年,正是过年的开端。


成都东站回乡的乘客 记者 肖雨杨 摄


“二十三,糖瓜粘”


“过年谣”流传于各地,个别字词虽略有不同,但开头一句几乎都是“二十三,糖瓜粘”。所以说,“吃糖瓜”是小年很重要的一个习俗。

  

糖瓜的主要原料是麦芽糖,还要掺上一些黄米,熬制而成。它的粘性很大,如果拉伸成长条,就叫“关东糖”;搓成扁圆形状,就叫“糖瓜”。

  

冬天可以把糖瓜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很坚实,但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凉凉的,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资料图。张鹏翔 摄

  

古时,糖瓜又叫“胶牙饧”,“饧”就是糖,名字就介绍了这种面点的粘性之大。大诗人白居易写过一句“岁盏后推兰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说明这种糖在那时已经是比较流行的节令食品了。


祭灶送灶君


糖瓜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要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作为“祭灶”物品,送给“灶王爷”。

  

“灶王爷”又称灶王、灶君。民间一直有这样一个传说:“灶王爷”原本是一位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最终沦落到靠乞讨为生。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家门口,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他仍有羞耻心,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便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每户人家的善恶,大年三十或正月初一再回去。

  

民间年画上的“灶王爷”,形象总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头,有时候还配上“灶王奶奶”的画像。依据风俗,人们要在小年祭灶送走灶王爷,还要端上一盘糖瓜。


资料图 王中举 摄

  

具体仪式,大概是先要把旧像揭下,用稻草为灶神扎一草马,然后把一块黏稠的糖瓜粘在灶王嘴上,然后和草马一起烧掉,即为“辞灶”。

  

民俗学专家萧放说,祭灶是传统小年的重要节俗,灶君的名称在战国时已出现。民间日常生活中免不了磕磕碰碰,人们担心灶神打小报告,于是便跟它套近乎,俗称“媚灶”。给灶王爷供灶糖时祈祷“辛甘臭辣,灶君莫言”,期待他上天后多说好话。


小年“忙年”:扫房赶尘贴窗花


在国内不同地方,小年的日期不太一样。据萧放考证,北方多是在腊月二十三,南方多在腊月二十四。

  

“清朝以前基本都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之后才出现了这种时间上的变化。”萧放说,就这个民俗而言,文化空间会有地域性差异,里边折射的其实是历史的差异。


剪纸迎新年 视觉四川 袁浩 摄

  

无论如何,小年拉开序幕后,人们正式开始“忙年”:打扫屋子,准备新年团圆饭的各种食材。祭灶之后,要“赶尘”,就是大扫除,家里的铜器要擦的十分光亮,同时洗澡理发,寓意除掉过去的晦气,迎接吉祥的新年。

  

“写大字”也是过小年的一种习俗。这里,“写大字”就是写春联,贴在大门上的,会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之类的句子,表现美好愿望。手巧的人,已经开始做剪纸、贴窗花了。

  

“民间认为,送走灶神到过年这段日子,叫‘百无禁忌’,没有灶神管着,做事情比较随心一点。”萧放说,民俗有时也很有“弹性”,很有趣,“实际上是老百姓的自我调节吧”。


宜宾猪儿粑 记者 何海洋 摄


告别旧岁,新年将至

让我们怀揣欣喜、打点收获

走上回家团圆的路


“我们”是给家人最好的礼物

今年,记得把爱带回家❤



编辑:马艳琳

校对:孙琪

审核:钟莉

四川新设64个省级开发区,你的家乡在里面没?

重要提醒!请立即删除手机相册中的身份证照片!

四川中小学可提供课后服务至18点!下学期施行!你怎么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