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按上面办,扶持就断;按照上面办,烦不胜烦”防止权力过度下沉基层

川报观察 2019-03-30

导读

在乡村振兴中,村庄建设的主体本应是当地村民和自治组织,地方政府可统筹规划、指导、支持。然而,一些地方在推进示范村建设过程中,政府定位失准、角色走歪,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力推行,让村庄俯首帖耳。一些示范村甚至遭遇政府过度干预,从乡村振兴的主角沦为配角。这一现实困境,不仅让村庄难以建好,更弱化了村庄在乡村振兴中主动作为、自我发展的能力。



打造示范村,领导常换、政策常变


打造示范村,通常意味着一些帮扶资源下沉基层。然而一些地方却在资源下沉基层的同时,将“干预之手”也伸向基层。


“村子搬不走,可上面的领导常换、政策常变,有时甚至朝令夕改,村子要想坚持自己的发展思路,不受影响很难。”东部一位村干部向半月谈记者吐槽,上面让种啥,村里就得种啥,而示范村建设有时就像一阵风,有些村种了苹果树砍苹果树、种了山楂树砍山楂树、种了烟叶砍烟叶……这些反而给村子增加负担。领导一换,原来的示范项目就可能被搁置,示范村缺乏自主性,村民更没有参与感。


有的地方在示范村项目建设资金使用上搞“一刀切”,项目建成后,一些原本不适宜建设的村子后期维护负担沉重;有的地方以“产业示范试点”的名义片面追求某种农作物种植规模,盲目要求基层大面积种植,村里不种就撤掉相关帮扶,种了又得考虑销路。


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推进示范村建设,只让一些村庄空挂示范村牌子,背上很多“示范任务”,相关配套资金和帮扶措施却不见及时落地。


“示范村帽子不好戴。”有示范村村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几年前村里评上“示范村”,政府立即拨款援建,村里也决定将村集体的多年积蓄投入建设。然而,最近一段时间,村里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处境:维持现状的日常开销和支出不断增加,想再前进一步则更是困难。“现在最需要政府拉一把,可政府以‘示范带动效果不彰’为由,近乎中断了对村里的支持。”


调研中,一些村干部将这种“帮扶”的“套路”总结为:“不按上面办,扶持就断;按照上面办,烦不胜烦。”



过度干预易生形象工程


“村庄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群众,政府可适时在村庄的发展趋势研判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具体探索实施还要靠基层的主动作为。”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认为,在资源下沉时,行政权力没有必要一定下沉,即便确实需要权力下沉,也要掌握好分寸尺度,防止权力过度下沉。


“上级政府过度干预有可能让示范村建设好事变坏事。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要谨防一些地方把经念歪,把示范村建设作为一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说。


不少基层干部向半月谈记者反映,现在部分地方确定示范村名单时较为盲目,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未能认真深入实地调研情况,有时甚至仅凭主观印象或固有经验“乱点鸳鸯谱”,导致示范村的示范功能和定位不清,发展思路混乱。


一些地方打造示范典型,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示范村建设速度和短期效果,忽视示范村“造血”能力建设。麻智辉认为,有的示范村对政府依赖较强,缺乏符合本村实际的产业基础和机制保障,在示范创建过程中,易落入长期应对上级检查参观、“迎来送往”的窠臼。


许多村干部担忧,这样的“干预”一旦成为常态,“示范村”可能沦为机械应付上级要求的“空架子”。长此以往,乡村振兴在基层的创新活力和创业热情将大打折扣。


示范村如何不短命


基层干部认为,成功的示范村建设,除了需要上级政府的支持外,关键要靠村一级的综合能力建设。“示范村要发展,村干部得有超前眼光,有能力的示范带头人主动作为,村民积极参与,不能等靠要。上级领导班子的接力棒也要接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持续支持示范村发展。”


江苏省东海县石梁河镇西朱范村党总支书记王永利说:“我们除了听取上级政府意见外,还请了专业第三方机构做规划,再通过村民民主讨论,选择最终方案。这样大家的积极性都能调动起来。”


广东省委党校副教授陈晓运认为,地方政府指导示范村建设时,要注重供给侧,开展深调研,摸准真情况,去除政绩导向思维,真正为农民带来实惠。


党国英建议,示范村应严控数量、突出典型特色,其他村学习示范村,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都要心里有数。政府要对示范村长远演化趋势提前研判,不宜操之过急。


来源:《半月谈》2019年第2期

半月谈记者:高一伟 陆华东 李雄鹰


编辑:陈俊

校对:曾东平

审核:钟莉

今天,四川省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举行

四川省纪委曝光4起典型案例,都因履责不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