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一起告别这位平凡楷模

川观新闻 2022-05-13

别了!

“马班邮路”信使,

愿你在天堂的邮路上再唱山歌。


今天,

让我们一起送别王顺友。



6月1日上午8时30分,“马班邮路”信使、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凉山州分公司副调研员王顺友同志的告别仪式在木里县殡仪馆举行。5月30日凌晨1时30分,王顺友因病不幸去世,享年56岁。


告别仪式现场

↓↓↓


1985年11月开始,王顺友在木里县从事乡邮投递工作,负责木里县城至白碉乡、三桷桠乡、倮波乡、卡拉乡、李子坪乡邮件投递。2014年11月至今任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凉山分公司副调研员。


他是“马班邮路”的信使,多年来,他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邮政系统“十佳模范投员”、“全国劳动模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2012年,王顺友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当天,邮政企业、凉山州、木里县相关单位,王顺友生前同事、好友等社会各界前来悼念王顺友,送他最后一程。


6月1日8时30分,木里县殡仪馆庄严肃穆、哀乐低回。广场正中悬挂着黑底白字横幅“沉痛悼念王顺友同志”,挽联写着:马班邮路写人生 楷模精神传千古。中央有关部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各级邮政系统以及相关部门对王顺友同志的去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社会各界以及王顺友曾服务过的部分群众前往送别。



同事蔡顺华来了。他不会忘记,一次次从北京领奖、参会归来后,王顺友依然平静地牵过马缰绳,熟练地捆扎好邮包,像往常一样出发:一个人,一匹马,一支即兴变化歌词的山歌,头也不回地走向那条邮路,将信件递给他的亲人……


王顺友离开了,然而木里大地仿佛又听见他的歌声传来,从卡朗多吉的雪山到奔腾不息的雅砻江,从圣洁如镜的寸冬海子到绵延不绝的原始森林。


邮路上,他曾无数次出发,一去就是十天半月,一走就是20多年,一路艰辛被他的歌声驱散,一路坎坷被他的乐观填平,一路上寂寞被陪伴他的马蹄声驱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凉山州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王顺友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的人生信条,三十二年如一日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到基层一线,从他身上集中体现了“马班邮路”信使坚守岗位、服务人民、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他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为邮政事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老王是我的入党介绍人。”王顺友的同事何勇来了,他说,在他的印象里,王顺友就像一头牛,“我们有时还会偷懒,他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上没得商量。单位现在年轻化了,我们快要退休,但还是要把他这种精神传递下去,他走了,我们要继续把工作做好。”



儿子泪忆王顺友:

初中时跟班体验才发现

父亲送信不是游山玩水


王银海已两天两夜没合眼了,红肿的双眼,依然看得出一丝坚毅,犹如父亲王顺友那般。


6月1日凌晨,在木里县的一处安静场所,川观新闻记者独家专访了王银海。



王银海话不多。他说,这一点他和父亲很像,父亲就是一个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像石头一样的人。



他回忆起初中时,跟随父亲进山送信的历程。这段经历让他彻底改变了对父亲工作的看法——曾经,他觉得父亲当乡邮员很轻松,既受人尊敬,还在大山间游山玩水看风景。



尽管这段经历已过去多年,但他坚信自己对父亲的认知:受人尊敬是真,但父亲在乡邮员的路上,却是充满了艰辛与困难。



以下是川观新闻记者整理的王银海自述——



我出生在木里县白碉乡,从小就知道父亲这个工作,大概六七岁的时候,父亲把我从白碉乡带到县城,在这里读了两年书(上学前班和小学一年级)。那时候还小,我以为来县城可以和父亲一起生活了,一开始还是很开心,但没多久我发现,父亲总是经常不在家中,没在时,他把我丢给他的同事,吃饭也跟着他的同事一起。多的时候,十天半个月看不到父亲。


我经常问父亲的同事:“爸爸去哪了?”同事们回答得很简单,下乡去了嘛。


那时候,不懂事,心里有时候很想念父亲,有时候又有一些怨恨,觉得父亲该多陪伴自己。


二年级的时候,父亲觉得自己经常出差,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所以将我带回白碉乡,交给我妈妈带。我又天真地以为,可以经常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了,实际上,父亲还是在下乡的路上,很少能见到。有时候一两个月才回来一次,时间反而比我在县城还长了。


后来,自己慢慢就懂事了,觉得父亲虽然没有在家,但做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我长大了也要当投递员,像父亲一样给乡亲们送信。从初中开始,我有了这种信念。


但是,我也觉得父亲去送信时,可以在大山里游山玩水,看风景,又很少照顾家里,应该还是很轻松。


我初中是在木里县城上的,那时候母亲也在县城居住了。初二寒假,我软磨硬泡,要跟着父亲去送信,体验一次。那天,父亲从县城取了报纸、信件,母亲天不亮就把马喂饱,干粮准备好,让父亲带着我出发了。


刚开始,我很有新鲜感,还经常走在父亲的前面,但第二天后,逐渐开始吃力,父亲觉得我走不动了,就抱我骑一会马。但实际上,父亲也很心疼、可怜他的马,马要驮报纸信件,还要驮我们的干粮、衣物。他觉得马累了,又把我抱下来,反正他自己是舍不得骑马。


瓦卡梁子是我们要翻越的第一座高山,那次途经这里时,路上积满了齐膝的积雪,有的路段甚至都到马肚子深了。走了不一会,雪钻进我的鞋子里,冻得打颤,然而我看看父亲,却像没事一样继续前行。


几天后,我们总算到了白碉乡,父亲把报纸交给乡政府,信件送到村民家中。那时候村民看到他,是很开心的,不像现在人人有手机,那时信件几乎是外地的亲人和家人联系的唯一渠道,所以对乡邮员都非常尊敬、非常感激。


我们略作休整后又继续前行往三桷桠乡。到三桷桠乡后,我已累瘫,实在走不动,只能在当地休息。父亲说,“下一个乡路程还远,我们才走了一小部分。”看到父亲那义无反顾的神情,我觉得自己错了。从此,我再也不觉得父亲去送信是游山玩水、看风景,对父亲的尊敬之情更加深厚了。


这一路十分艰险,吃的也不方便,有时候就住山上。几天来,我才走了他这趟邮路的一小段,而他是坚持了10多年。太不容易了。


我最钦佩父亲的就是他的坚持。


2006年,我也成为县邮政公司的工作人员,算是继承了父亲的工作。现在,早就村村通了,“马班邮路”成为了历史,但父亲却永远在我心中。父亲早年劳累,患上了高血压、胸痛、脚痛、风湿病,还有癫痫,长期吃药。


我10岁的女儿也有点懂事了,她会在手机上搜爷爷的新闻,特别是看到爷爷胸前挂着很多奖牌的照片,她会说,爷爷很了不起,自己也要努力,做爷爷那么优秀的人。


小学教师泪忆王顺友:

上学时他让我骑马 

工作后他给我送信


“我走路去上学,实在走不动了,快要放弃了,是王顺友大哥让我骑马的。”6月1日,在王顺友告别仪式现场,木里县下麦地乡小学老师、43岁的罗文忠感慨万分。



爱心哥哥让他骑马上学


1994年,刚满16岁的罗文忠在木里县城读初中,“那时交通条件不好,只有走路去县城上学。”有一次,罗文忠从白碉乡的家中出发,与一名同学结伴去县城上学。


走了几个小时后,罗文忠和同学很疲惫,感觉脚都走不动了。这时,一位牵着马儿的男子赶了上来,向他们问好、聊天。


“看到我们实在走不动了,他就让我们俩把书包放下来,让马儿驮,还让我和同学换着骑马,他就一直牵着马自己走路,一直把我们送到了县城。”罗文忠回忆,一路上,这名男子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以后好好工作。


罗文忠后来给家里人讲起这件事,家里人才说牵马的人叫王顺友,是一位常年给老乡们送信的人。那时,罗文忠第一次知道了王顺友的名字,心中顿时肃然起敬。“这件事我一直铭记在心。”



1997年,罗文忠从中师校毕业后,回到家乡白碉乡阳山小学任教。也许是缘分,罗文忠工作后收到的第一封信,就是王顺友亲手送来的。


罗文忠告诉记者,在那个年代,相互之间靠书信联络,但车马邮件都慢,“这封信是我中师班的同学寄来的,当时看到是王顺友大哥送来,我惊喜又激动。”


一年后,罗文忠调到了另外一个学校教书,与王顺友的交往多了起来。原来,王顺友送信的马班邮路,正好要经过学校门口,“我们看到他比较辛苦,就叫他到学校里喝水休息,逐渐成了好朋友。”


他要把信件亲手送到


熟悉后,王顺友曾告诉罗文忠,走一趟马班邮路,来回一趟至少要14天,每个月难得回一次家,在有人烟的地方,晚上就借宿在村民家中,没人的地方就睡在山上。


每次送信到学校或村里,王顺友都要亲手把信件交给收信人,“他对工作很负责,他说这些信件都很重要。”


1998年雨季的一天,木里县遭遇泥石流,进入白碉乡的路、桥全被冲毁。按规定,王顺友可以不跑这趟邮班,但当他在邮件中发现两封大学录取通知书时,骑上了马,急急忙忙出发。到达目的地时,邮件还干干净净,完好无损,而污水、泥土和鲜血却沾了自己一身。


2003年的一次经历,令罗文忠的印象也很深刻。“我们的学生来上学,要经过雅砻江上的一座铁索桥,我们学校老师都要轮流进行护送,当时铁索桥翻了,王顺友就在江对面一直挥手大喊不要过来。”


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王顺友的精神一直激励着罗文忠,他一直也在力所能及去帮助一些困难学生。六年前,罗文忠调到了下麦地乡小学,与王顺友见面的机会少了。但他经常在儿子面前提起王顺友,叫儿子学习王叔叔的敬业、踏实、奉献的精神。



“马班邮路”信使

一路走好!



推荐阅读·千万读者都在看

·三孩生育政策来了!

·全国“两优一先”拟表彰对象公示 四川这些个人和集体入选

·最新!浙江对口帮扶四川68个县


近期热门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来川观新闻APP看更多


川观新闻记者 何勤华

编辑 王诗侠 余义勇

校对 孙琪

审核 钟莉


 点个赞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