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刚刚,习近平总书记亲手给四川这位93岁老党员颁授勋章

川观新闻 2022-05-12

“七一勋章”首次颁授 

四川2人在列



经中共中央批准,6月29日上午10时,“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次颁授“七一勋章”并发表重要讲话。29名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获颁“七一勋章”。其中,四川有2人在列


现场视频↓↓


四川获颁“七一勋章”的两人,分别是原达县地委副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周永开和志愿军“一级英雄”、朝鲜“一级自由独立勋章”获得者柴云振。



周永开,男,汉族,1928年3月生,1945年8月入党,四川巴中人,四川省原达县地委副书记。一生追随党、赤诚为人民。解放前,冒着生命危险在川北地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恪尽职守推动地方发展、脱贫攻坚、改善民生和生态建设,是群众心中的“草鞋书记”。离休后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在当地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亲切地称为“周老革命”。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



柴云振,男,汉族,1926年11月生,1949年12月入党,2018年12月去世,四川岳池人,四川省岳池县财政局原副县级离休干部。九死一生的战斗英雄,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被称为“活着的黄继光”,是《谁是最可爱的人》原型之一。1951年在抗美援朝朴达峰阻击战中,杀敌百余人,浴血奋战到孤身一人。1952年伤残复员回乡务农,从不提及自己的功绩,为党和人民默默奉献了一辈子。荣获志愿军“一级英雄”荣誉称号,被朝鲜授予“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七一勋章”是党内最高荣誉,以朴素、庄重为主要设计理念,以红色、金色、白色为主色调,使用冷压成型、花丝镶嵌、彩丝织锦等工艺制作。章体采用党徽、五角星、旗帜、丰碑与光芒、向日葵、大山大河、如意祥云等元素。有别于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的金属章链,“七一勋章”使用织物绶带,采用向日葵、光芒、星光等元素。寓意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勋章获得者一心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致敬“七一勋章”获得者

一起回顾他们的事迹

↓↓↓

周永开:

初心不改、信仰永存的“周老革命”


致敬“七一勋章”获得者周永开

两分钟视频讲述他的奋斗人生↑↑


人物名片


周永开,男,汉族,1928年3月生,1945年8月入党,四川巴中人,四川省原达县地委副书记。一生追随党、赤诚为人民。


新中国成立前,冒着生命危险在川北地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恪尽职守推动地方发展、脱贫攻坚、改善民生和生态建设,是群众心中的“草鞋书记”。


离休后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在当地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亲切地称为“周老革命”。


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


听说自己受邀进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活动,原达县地委副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周永开心潮久久不能平静。



6月20日,他在赴京前坦露心声,“心里无比高兴,但又略感内疚,因为自己为党做的事情还不够。希望有生之年还能再为党和人民做些什么。”


“从北京回来后,我还要到花萼山去住一段时间。跟当地党支部、保护管理所等再聊一聊当地群众致富问题、红色资源利用问题、森林防火问题……”朴素的心愿,诠释着这位老共产党员93年来对党、对人民始终不渝的忠诚与热爱。



“我这辈子干的最大的事情,就是有幸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采访周永开,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这一生就是一个‘小’字:我生活那个地方是个小地方,我这个人物是个小人物,我做的事情也是些小事情。我这辈子干的最大的事情,就是有幸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没得共产党,我啥子都干不成。”


明明干了那么多利国利民的大事,可周永开却一个“小”字轻描淡写,无不体现一位老党员的虚怀若谷。


1945年初秋,黎明前的夜幕下,现巴中市巴州区奇章中学后山。


在川北地下党负责人之一王朴庵领誓下,17岁的周永开握指成拳,郑重宣誓。“那个场景始终就在眼前。党旗真红!感觉血液都要燃烧起来。”入党76年来,“永远跟党走”成为周永开恒久的信念,无论在逆境还是顺境中。



自从2019年周永开获得一系列荣誉称号后,他并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反而更加勤勉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一定要把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学习好、落实好,发扬伟大红军精神,使每一个人在党中央领导下,把宏伟蓝图化成实际行动。”虽然年逾九旬,在所住的小区院坝、在达州的廉洁文化基地、在达州市纪委的小礼堂……周永开还在为干部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仅仅在2020年,周永开就讲了十次党课。”达州市纪检干部李兰说。


离休28年,周永开一直坚持讲党课,就是希望教育引导人们始终坚守初心,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当纪委书记是党交给我的光荣任务,这个任务很考验人。”周永开说,对于忘掉初心、丧失党性的人,他就会斗争到底。在原达县地委纪委书记任上,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扳倒李作乾”。


这是当年轰动全国的要案。李作乾是原达县地区罐头厂厂长,头顶光环无数,从中央到省、地、县奖状有50多张。但这样一个人却丧失党性原则,违法乱纪。


收到群众举报和上级要求后,原达县地区成立调查组进驻罐头厂,周永开任组长。“‘保护伞’天天来阻拦。顶着极大压力把案情查清后,对他(李作乾)的处理又出现分歧。”周永开回忆,在多次党委会上,他拿出确切事实证据,证明李作乾不仅违纪,更涉嫌违法。后来李作乾被逮捕法办后,罐头厂放了3天鞭炮。


“党是我一生的追随。”怀着一颗对党至忠至诚的赤子之心,2011年,周永开用极具“仪式感”的方式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他出资近万元,先后雇请36名石匠用錾子一锤锤地将“中国共产党万岁”7个大字錾刻在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梁大湾村的山崖上。每字高9米寓意党的90华诞,宽7.1米寓意党的生日,隔山眺望,7个大字清晰可见、气势磅礴。


同时,周永开还与另一名老党员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手抄完成了一部《共产党宣言》长卷。该卷长90米、宽7.1米,同样寓意着对党的拳拳感恩之情。


“时间过得很快,以前常走的山路,现在走不得了,但是一个共产党员心中的信仰之路,我要一直坚定地走下去!”周永开说。



“只要你把群众当成亲人,群众就不会把我们当外人”


1991年离休时,周永开已63岁。“为党工作不离休”,他决定去达州万源花萼山为群众做一些事情,带领百姓探索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如今,花萼山已成为省级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这些都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周永开说。


周永开为记者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次,我独自到野外巡护,不小心栽倒在近3米高的石坎下,摔得头破血流,不省人事,后来才知道是9个群众抬着滑竿,走了七八里山路,把我送到了医院,救回了我的这条命。这使我更加明白:我们共产党人只要把群众当成亲人,群众就不会把我们当外人。”


在达州市政协原副主席陈武先看来,周永开身上最难得的是,虽身居高位,却为民情怀不减,共产党员本色始终不变。


万源市官渡镇项家坪村地处花萼山深处,村支书项尔方与周永开打了20余年交道。在守护花萼山过程中,项尔方很“怕”周永开。


彼时的大巴山,小路走不通,大路又没有,只能沿着一条小河沟进出村。村民出村卖东西靠肩挑背磨,早上4点出发,晚上8点才能回到家。周永开看在眼里,放出话:“不让花萼山人民看上电视、坐上车,我就去跳玄天关。”


但要在悬崖峭壁上修出一条路,当年30多岁的项尔方想都不敢想。他跟着周永开三进达州,为村道争取到启动资金。修路缺资金,工程修修停停,周永开又把时任万源市长请到山里体察民情。2004年10月,项家坪村终于有了一条通村硬化路。同样在他的强力推动下,项家坪村于2007年通电,摘掉了达州市“最后一个无电村”的帽子。


项家坪村村干部杜成柳,当年只有十岁。但在与周永开接触过程中,让杜成柳记忆最深刻的是,常常听到周永开叮嘱花萼山的干部:千难万难,有党的领导就不难;这依靠那依靠,依靠群众就力量无边。


“上世纪50年代末,他在任巴中县委副书记时,为了解决农村群众生活困难,发展生产,他60%以上时间都在农村,还带头‘当农民’,在群众家中同吃同住同劳动8个多月。”了解周永开的达州市纪委退休干部李仕德还告诉记者,周永开离休后,省吃俭用,每月拿出一半工资扶贫济困、捐资助学。


每次上花萼山前,周永开都要动员身边的亲戚朋友为贫困户捐款捐物,然后请人背上山,挨家挨户发送。他连续10年资助数十名花萼山的贫困孩子上学,请放映员到山里给孩子们放电影,带孩子们到达州参观学校、看飞机,让孩子们看看外面的世界。


2014年,周永开回到巴中母校化成小学。在校园散步时,看到操场角落孤零零地坐着一名学生,便仔细询问老师这个学生的情况。在了解到该生因为家庭条件非常差而自卑时,周永开给他打气说到:“人穷,但志不能穷。”从那年起,每年开学,学校都会准时收到周永开寄来的用于资助这名学生的3000元钱。


不仅如此,周永开还在母校巴中市巴州区奇章中学、化成小学倡导设立“共产主义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骨干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现已颁发17届,先后奖励师生近400人、8.9万余元。



“我要干干净净地来,干干净净地去,以此回报伟大的党和人民”


入党76年,周永开有一个做人做事的准则——“我们共产党人不能有私心”。


周永开泛黄的党费证扉页上,写着两行格外醒目的字:“党费月月交,党性步步强”。这是周永开亲笔写下的格言。小本子记录着从2016年1月至今,每月交纳党费的时间、金额和收款人签字。这样的小本子,周永开的抽屉里还有厚厚一摞。


多年前,周永开与吴应明达成一项“协议”:“我们比一下,看谁先把党费交给组织。”每个月的23日,是周永开夫妻俩收到退休金的日子。第二天一早,两人就会到银行把作为党费的钱取出来,然后搭乘不同的公交车线路,将党费交给各自所在的退休党支部。


在建党98周年前夕,周永开更拿出节俭下来的10万元退休工资,郑重向党组织交了一笔党费。


去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那些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身影,牵动着周永开的心。“这是我和妻子对在一线抗疫人员的一点心意,请一定帮我们送达武汉,拜托你们了。”2020年2月13日,周永开夫妇将从银行取出10万元现金,郑重地交到了达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手中。


周永开对“公”慷慨,对“私”却极度苛刻,每一笔捐款都是他和妻子吴应明省吃俭用、节衣缩食而来的。每每回忆起当年“地下工作”期间的场景,他便感慨万千,说今天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了,对于物资方面“自己够用就行”。他和妻子至今仍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职工宿舍,60多平方米的老屋里,每一件家具都说得上是“古董”了。沙发破了,就拿布遮盖、拿线缝上;椅子坏了,就用绳子固定绑住;一套蓝色中山服,更是穿了几十年。


直到今天,周永开夫妇还住职工宿舍5楼。地方领导关心他的居住条件,周永开摆摆手说:“群众住好了,我们才放心,大多数群众住上好房子,我们少数人差一点,我没有怨言。”


“其实,爷爷是有机会换房的。”周永开的孙女周婧回忆,2005年,达州市纪委集资建房,论资历和职级,爷爷第一个选,但他没要。“爷爷说,我退出,年轻同志就有机会。”


上世纪80年代,周永开任地委副书记,他的家属吴应明是一般干部,当时组织部门拟提拔吴应明为副县级。周永开得知后,找到当时的地委书记说:“吴应明文化有限,提拔的话,群众有意见,也影响党的形象。”


在周婧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爷爷在山里,自己上初中、高中、大学,都没有爷爷的陪伴。她不理解爷爷的事业,但慢慢已经习惯了他和家人的“疏离”。直到大学毕业,周婧成了万源市的一名人民警察。她走了几个小时山路到了项家坪村,看到爷爷守护的郁郁葱葱的森林,看到项家坪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才明白爷爷笃信的“没有国家,就没有小家”。


2020年12月11日,在“周永开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颁授仪式”上,周永开动情地说:“人总有‘走’的那一天,我给家人多次说,我过世以后,既不要坟也不要碑,就在花萼山给我种一颗树,我生前爱树,死了就让树来陪我,我在树下做底肥。我给党组织多次说,我要干干净净地来,干干净净地去,将来离世之后还要捐出我居住的房子、余下的存款和自己的遗体,以此回报我们伟大的党和人民。”



柴云振:

在乡村隐功埋名33年的“一级英雄”

致敬“七一勋章”获得者柴云振 
两分钟视频回顾他的英雄人生↑↑

人物名片


柴云振 男,汉族,1926年11月生,1949年12月入党,2018年12月去世,四川岳池人,四川省岳池县财政局原副县级离休干部。


九死一生的战斗英雄,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被称为“活着的黄继光”,是《谁是最可爱的人》原型之一。


1951年在抗美援朝朴达峰阻击战中,杀敌百余人,浴血奋战到孤身一人。


1952年伤残复员回乡务农,从不提及自己的功绩,为党和人民默默奉献了一辈子。荣获志愿军“一级英雄”荣誉称号,被朝鲜授予“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2021年6月26日,一大早,柴兵荣坐上了成都开往北京的高铁,此行他将代表父亲柴云振领回“七一勋章”。看着窗外不停倒后的风景,柴兵荣的思绪忽然回到了另一次特殊的火车之行。


那是1984年的9月,天气不冷不热,当时柴云振还坐在柴兵荣的身边,父子俩坐了一天一夜的绿皮火车到湖北孝感市。那时候谁也不知道,正是这趟火车之行,让埋名乡间33年的“一级英雄”柴云振,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一则《四川日报》上的寻人启事



“柴云振系我部八连七班长,在一九五一年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朴达峰阻击战中英勇杀敌,荣立特等功,并授予英雄称号。因负重伤,回国住院,与部队失掉联系……”


1984年9月的一天,四川省岳池县的一个小伙,拉完煤后开着拖拉机到山下的加油站加油。这个小伙名叫柴兵荣。在等待加油的间隙,他走到了加油站报纸架旁,随手拿起一份9月12日的《四川日报》翻看起来。当他翻到报纸第四版的时候,上面一则寻人启事一下子吸引了他的注意。


柴兵荣觉得很不可思议,报纸上要找的这个人,跟父亲实在太像了。唯一的不同是名字有一字之差。“报纸上,英雄的名字叫‘柴云振’,但父亲在更名前叫‘柴云正’。”柴兵荣说。


“我当时心里拿不准,就立即拿着报纸回家给父亲看,并提议他到部队去看看。”回忆起当天的场景,柴兵荣语气仍难掩激动。“全中国名字相似的人多了,咱们不能去冒领这种荣誉!”面对儿子的提议,柴云振一口否决,奈何家人怎样做动员工作,他都执意表示不可能是自己,也绝不会去“相认”。


“我翻来覆去想了好几天,除了名字以外,其他内容都和父亲对得上,无论如何我也要去求证一番。”最终,柴云振拗不过儿子,便同意随儿子一起到军队看看。为此,柴兵荣还把家里准备过年的猪都给卖了,拿来当成路费。


父子俩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来到湖北孝感市。当他们风尘仆仆地来到军部大门时,站岗的哨兵看他们在门口张望,于是主动问道:“你们找谁?”“你们部队在报上登了寻人启事,我父亲叫柴云正,也参加过朴达峰战斗,我们来提供些线索。”


当哨兵把这一情况汇报以后,不一会儿,里面就小跑出一位工作人员,他正是发出那则寻人启事的温铁汉。


见面后,他详细询问了柴云振一些问题:比如他的食指是怎么断的,当年所在部队的番号及军、师、团、营、连等主要领导人的职务姓名等等。“你还有哪些地方受过伤?”“我的头也被鬼子打烂了。”柴云振话音刚落,温铁汉立即走到他身边,要求看看他头上的伤口。柴兵荣回忆说:“他当时就撩开父亲的头发,逐一数伤疤。”当年在与敌人的扭打中,柴云振头部留下了24个米粒般长度的伤疤。



这时,温铁汉已经基本断定,他就是部队要找的柴云振。但为求稳妥,温铁汉又请来战友孙洪发,就是孙洪发把身受重伤的柴云振从山头阵地上背下来的。两人见面一番交谈后,最终认定眼前的这位农家老汉,正是他们寻找的战斗英雄。



此时,柴云振这才得知,他所在的部队和战友已经苦寻他多年。原来,柴云振原名“柴云正”,当年为他填名字的战友董贵成是山东人,说话的口音和四川口音不同,误将“正”写成了“振”。后来,董贵成还专门写了一个说明,才证实这个“振”字所引起的误解。这次湖北之行以后,“柴云正”也正式更名为了“柴云振”。


一位朝鲜战场的孤胆英雄



这次回到部队,柴云振见到了许多原部队健在的军、师、团干部,也是这时候,柴兵荣才完整地知道了父亲的故事。


抗美援朝时期,柴云振在志愿军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四团八连任七班班长。志愿军十五军在朝鲜战场上是支响当当的英雄部队,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都来自这个部队。


柴云振所在的一三四团八连是其中的一个英雄连队,在后来的上甘岭战役中,该连坚守坑道作战34个昼夜,毙敌逾千,被誉为“上甘岭特功八连”,电影《上甘岭》中的那个八连,就以这个连队作为原型。


在参加上甘岭战役之前,这支部队曾经在朴达峰打过一次漂亮的阻击战,柴云振就是在朴达峰阻击战中成为英雄的。


1951年5月,柴云振所在部队在朴达峰担负阻击北上敌军的任务。战斗进行到第六天,志愿军前沿阵地被敌占领,情况十分危急,柴云振是八连七班班长,接到上级命令,要求他带领战士夺回阵地。晚上,柴云振带领七班战士,避开敌人火力,从右侧无名高地两边突袭。


敌人毫无防备,还没来得及调转枪口便被消灭几个,其余敌人吓得纷纷往后跑。后面山头上的敌人见自己人跑来,又不好射击。柴云振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命令全班边打边追,又冲上第二个山头,夺回了阵地。


天亮了,敌军展开大规模反扑,柴云振等战士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战友倒下了,手榴弹扔光了,子弹也快打完了。最后,柴云振发现,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了。这时4个敌人又冲上来。柴云振扣动了扳机,当场撂倒3个。


“就在那时,我的子弹打完了,一个敌人冲上来抱住我。扭打中,敌人捡了块石头朝我头上砸,我双手死死地挖他的眼睛,敌人疼得丢了石头,张口咬断了我的手指头……”1984年,柴云振向战友和柴兵荣谈起战斗过程时,心情依然激动。


随后,增援部队赶来,阵地被志愿军牢牢占领,战友在阵地上发现了陷入昏迷的柴云振,便把他背下山头送去抢救。待柴云振再次醒来时,他已经身在内蒙古包头医院接受治疗。



身体情况好转后,柴云振回到了四川老家,默默踏上归途的他并不知道,自己已被授予“一级英雄”“特等功臣”荣誉,留下了无人认领的奖章和证书。



回乡后,柴云振和当地乡亲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很少谈及自己在朝鲜打仗的事情。这样一过就是33年,直到柴兵荣看到《四川日报》上的寻人启事。


一个给老班长的最后军礼


“柴云振找到了!”


这个消息通过电波传遍中国国土,也传到了朝鲜。1985年10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柴云振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代表团成员去朝鲜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35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两次接见柴云振,并给他颁发了“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荣誉是一座“加油站”。无论多少荣誉加身,回到家乡的柴云振和平常一样,总是迫不及待地扛起锄头,有老乡劝他“别干了,好好享享福”,柴云振笑着回答说:“党已给我不少了,我能再做点就做点嘛。我就是个农民,做点事情心里踏实些。”


除此之外,谁家婆媳闹矛盾,谁家父子起纠纷,他总不请自到,连外村的一些扯皮事,他也“忍不住”要管。后来,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村干部总要找在群众中有威望的“编外干部”柴云振商量,让他出面帮助调解。柴云振懂政策,做事情讲法理、重公平,总能够让矛盾双方心服口服。


后来,柴云振被选为四川省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就业、社会福利等问题,他进行广泛的走访和调查,先后提交了200多份提案议案和意见建议。


“爷爷在当人大代表时,四处奔波,不断收集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为了帮助有困难的群众,他也曾多次求人。”柴云振的孙女柴萍说,“但爷爷从未替柴家子女求过一次特殊待遇。”



2018年12月26日,柴云振走完了他非凡又朴实的一生,享年93岁。12月29日,追悼会在广安市岳池县殡仪馆举行。6名从湖北空降兵部队远道而来的官兵代表,向身披党旗的老班长柴云振敬了最后的一个军礼。



“老班长是我们心目中永远的英雄,我们要将其不畏牺牲的奉献精神传承好,将接力棒一代代传下去,将我们的连队建设为一流的连队。”在追悼会现场,空降兵某旅上甘岭特功八连第31任连长毛小龙说。


1989年的毛小龙是重庆人,在入伍前并不知道柴云振的故事,入伍后他才听说这位老班长的传奇故事。“他2010年和2013年还来了我们部队向官兵演讲,在我们的部队历史展柜和勋章中都能找到他的故事,他‘隐姓埋名,不慕荣利’的奉献精神已经列入空降兵部队十大优良传统之一,成为教育广大官兵的生动教材。”毛小龙说。


“父亲经常会告诉我们,要为国家发展做些自己力所能及地事情。”柴兵荣说。在柴云振的精神感召下,“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基因融进了柴家后代血液里。在柴家的照片墙上,有多张柴家子女身着军装的照片,柴云振两个儿子参军,孙辈中,一个孙女、一个外孙女参军。


在柴萍的回忆中,爷爷有着浓厚的军人情结。“爷爷的遗愿就是希望柴家每一代人都有人参兵入伍,在部队接受洗礼与锻炼,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现在,柴萍的女儿成为一名大一学生,也主动提出要应征入伍。


向四川的骄傲

致敬!


推荐阅读·千万读者都在看

·党史上第一部!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徽党旗条例》

·四川养老金又涨啦!7月1日前发放到位,惠及950万人

·下个月,不少人的收入会有增长


近期热门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来川观新闻APP看更多


赵荣昌 川观新闻记者 袁婧 陈松 袁城霖 袁敏 兰楠 邓翔沣 何浩源

部分图片由达州市纪委监委供图

编辑 杨昕 

校对 孙琪

审核 钟莉


 点个赞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