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大暑,上蒸下煮!四川降水已在路上

川观新闻 2022-05-15

北京时间7月22日22时26分

将迎来“大暑”节气


这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

我国多地会出现高温天气

大家可要注意防暑降温~



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每年公历的7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为“大暑”,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大暑”与“小暑”一样,还是代表夏季炎热程度的节气。古人认为“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换句话说,“大暑”是一年中“上蒸下煮”“湿热交蒸”到达极点的时节。

  
与其他节气一样,“大暑”也以五天为一候,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意思是说,一候腐草上的萤火虫卵,化虫而飞;二候天气变得闷热,土地变得潮湿;三候常常出现“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的暴风骤雨。

四川:7月后面十天略偏热


7月还剩10天。“中伏”叠加“大暑”,这10天会有怎样的暴热在等着我们?


7月中旬,与常年同期值相比:盆地平均气温偏高0-2℃,其中盆地西南及盆地西北大部偏高1℃以上;攀西地区气温偏高1-2.5℃;川西高原偏高0-2℃。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四川省气象台预计,7月下旬,与常年同期相比,四川全省大部地方旬平均气温正常略偏高;盆地西南部、川西高原、攀西地区旬总降雨量正常,其余地方略偏少。


未来10天四川平均气温具体分布是这样子的:盆地25~28℃;马尔康18℃左右;康定17℃左右;西昌24℃左右;攀枝花26℃左右。(注意!这里说的是旬平均气温,不是单一的日最高气温或者旬最高气温)



7月下旬,四川主要有两次降水天气过程


22日至24日,盆地西部、中部、南部有中到大雨,局部地方有暴雨,盆地其余地方有小到中雨;攀西地区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


26日至28日,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有中雨,局部地方有大雨到暴雨。


四川省气象台提醒:7月下旬,盆地西部、川西高原部分地方累计雨量大,需防范局地滑坡、泥石流、山洪等气象地质灾害的发生。


民间传统


民间有晒伏姜、烧伏香的传统。


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地方的人们习惯在大暑时节吃热性食物,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过大暑”。


穿衣方面,丝罗绮丽是最佳夏季穿搭,清朝夏季有个“花衣期”,即到了三伏天,可以不穿补褂礼见,俗称“免褂”。


因为,补服在清代非常重要,清代官员在一年四季皆有场合需要穿用,此外,补褂不能单独穿着,必须套穿在蟒袍或朝袍上。清代用于制作夏季补服的纱共有三种,从厚到薄分别是实地纱、芝纱和葛纱。又把表面不提花的称为素纱,提花的称为花纱。官员们夏季穿着的应当都是花纱,所以会有“花衣期”一说。


消暑良方


南宋诗人曾几在诗《大暑》中有云:“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他一边试问着炎炎烈日何时才能过去,一边盼望着能够送来一阵清风。


面对这样的酷暑,古人也有很多消暑良方。南朝诗人徐勉写道:“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通过在水畔亭旁赏荷纳凉,十分惬意;宋代有词人周邦彦“燎沈香,消溽暑”,通过焚香来消暑;唐代则有诗人白居易写下“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道出了心静自然凉的心态。


摄影:陈鹏

 

“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罗澍伟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表示,此时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

由于天气炎热潮湿、日长夜短,人的体能消耗大,往往会出现身体不适等“苦夏”症状,因此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同时注意室内降温、补充水分、劳逸结合


一日三餐应选择清热祛暑、健脾利湿、养阴益气,以及蛋白质丰富、含B族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如绿豆、冬瓜、番茄、黄瓜、西瓜、胡萝卜、山药、大枣、百合、莲子、菊花、全麦及坚果类食品。


摄影:华小峰


好消息是

大暑之后

暑热将随清风慢慢消散

秋风就要来了~



推荐阅读·千万读者都在看

· 痛心!暴雨已致郑州25人遇难7人失联!九位亲历者讲述→

· 慕新海任四川省国资委党委书记;成都等4市最新人事

· 南京新增本土“2+6”,均在禄口机场工作!全市将核酸检测


近期热门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来川观新闻APP看更多


川观新闻记者 陈婷 吴平 综合 人民网

编辑 邓童童

校对 黄颖

审核 李旭


 点个赞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