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警惕!除了热射病,高温还有这些隐形危害,很多人都不知道……

川观新闻 2022-11-19

今年夏天,40度高温屡见不鲜,“中暑”与“热射病”等词汇再次进入大众视野。严重的热射病会导致多器官功能的衰竭,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已然引起广泛重视。
但你知道吗,除了身体上的伤害,高温带来的另一危害也正悄然影响着人们的健康,那就是“心理中暑”。

Part.1

                   
什么是“心理中暑”?

“心理中暑”是指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可能会出现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异常,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烦躁,思维紊乱,易激惹和行为失控。

心理中暑往往发生在夏季和炎热的天气,尤其是热浪日,即连续3天温度超过35℃的日子

很多实验就表明,在高温日,心理急诊科就诊率会普遍增高(包括物质使用障碍,焦虑、压力相关和躯体形态障碍,情感障碍等等)。
高温与人际间和群体间攻击行为,暴力性自杀行为,以及抑郁、焦虑和愤怒等情绪问题的出现有关。
研究者们发现,攻击行为和自杀行为会出现季节性波动,夏天发生的攻击事件,如家庭暴力,社会骚乱事件和人际冲突,都比一年中的其他季节更多。在一定范围内,温度的升高和自杀风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当温度超过18℃后每增加1℃,自杀行为相对风险会提高约3.8%。
此外,研究还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和焦虑的入院人数与当天温度呈正相关。在高温天气下,相比于低温天气,人们普遍报告更严重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那么,“心理中暑”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Part.2

                       
造成“心理中暑”的因素有哪些?

科学家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高温下的“暴力倾向”。
首先,炎热的天气会导致血清素和多巴胺的降低,不仅会增加人的攻击性和冲动性,还会降低人的抑制功能,从而导致失控行为
还有研究证明暴露在高温环境下的大鼠海马会出现显著的神经炎症反应和神经元细胞死亡,这可能会对注意力、记忆或个性产生长期影响
另外,大脑中的这些内在的变化可能会降低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和适应能力,这反过来又可能会导致人们更容易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受到高温的影响
从社会学机制来解释,人们更有可能在炎热的日子里使用过量的酒精,如饮用冰啤酒来解暑。而酒精具有显著的去抑制功能,使得个体更容易表现出冲动性的攻击行为。

夜间高温还会明显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和睡眠持续时间的减少。这种睡眠问题则直接与易怒、沮丧和负面情绪的增加有关。

Part.3

                       
“心理中暑”如何预防?

1、恰当归因。一旦我们把生理反应归因为环境中他人的冒犯行为而非高温时,个体就会更容易产生愤怒情绪。
因此如果个体能够清楚地知道温度会影响自己的情绪时,那么就更有可能将自己的反应归因于高温天气,而非外部事件,进而修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好好睡觉。保持正常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时间不仅有利于生理健康,也会加强我们的心理健康。
3、少饮酒。夏天尽可能减少饮酒,让自己保持清醒和克制的状态,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4、居家办公。在异常高温的天气,如40℃以上的热浪日,需要适当安排居家办公,给户外工作的工人安排假期,减少闷热环境通勤时间。
推荐阅读·千万读者都在看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本土623+1844,其中四川4+1,详情公布
·连续25天高温预警!持续高温天气是否会成为常态?专家这样说→
·疫情防控工作落实不到位 拉萨市3人被免职

近期热门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来川观新闻APP看更多

来源 科普中国
编辑 王桃
校对 徐海鹏
责编 黄颖
审核 刘若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