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川观夜读丨提起蜀中才女,你一定会想起她!和这条河有关

川观新闻
2024-10-20

都江堰市石羊镇,是远近闻名的“河西重镇”,既是古青城县址所在地,又是蜀中才女花蕊夫人的故乡,更因河流纵横、水渠密布,而被誉为“川西水乡”。石羊镇境内共有金马河、黑石河、羊马河、泊江河4条干渠,又有老沙沟河、井水河、龙坎河3条主要排洪渠,还有前进渠、拥军渠、爱民渠、红旗渠、友谊渠、布袋堰、宁江堰、回支堰8条支渠。但是,如果一定要让石羊人选出他们最为心动的,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黑石河。



东流不尽秦时水


0



如果你一定要溯流而上,在密如蛛网的渠系中寻找黑石河的源头,那就必须把目光投向战国晚期甚至更加遥远的时代,沿着从未干涸的水痕,顺着草木拔节的方向,用长锸挖开那些斑驳的秦砖汉瓦,在一滴泪水里指认一条河流。

这条河流或许被“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大禹规划过,或许被平水兴农的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和鳖灵开发过,但最终,它被一个叫李冰的人淘挖、疏浚、修正和命名。

黑石河,这条因河中卵石为黑色而得名的河流,古为羊摩江的分支,李冰创建都江堰后,“乃自湔堰上分穿羊摩江,以灌江西”。此羊摩江即为当代之沙黑(沙沟河与黑石河简称)总干渠,黑石河的灌面从此江引水。其后“南江(岷江)自利民台有支流,东南出万工堰,又东为骆驼,又东为碓石,绕青城而东。”此处的碓石即今之黑石河,在岷江中起水。后因渠道变迁,黑石河也曾变为岷江的干流。“汶江(即岷江)自灌县城西南流为大皂江……又南为黑石河,又南酾为白马、羊马、金马三河”。清初,黑石河仍从沙沟河分流,已变成岷江正流的羊马河一分支在湃阙下亦合入黑石河。

1932年后,黑石河由岷江黄家河心引水。又因此河在都江堰市玉堂街道梓橦堰以上与岷江紧紧相连,每遇洪灾,江水常冲决汤家槽、鹅项颈、邓家营等处,进入黑石河,导致河床变宽,流量增大,曾经安流顺轨的小河瞬间成为浩浩汤汤的大江,故石羊人又将其呼作“黑石大江”,以喻其壮。

岁月荏苒,往事如烟,李冰率众筑堰的号子渐渐渺远,历史的河床早已干涸,而黑石河却一直碧波荡漾。

它在石羊诗意地拐了一个弯,滋养了它的子民后,继续向前,流向崇州、大邑和新津以远的千年时光与万亩良田。

黑石河流域内的青城湾湿地。朱冰峰 摄



绝代佳人不易生


0



黑石河过田野,麦浪起伏、秔稻如云、蛙声争鸣、大地似锦,连最忙的豆娘也有时间弹奏心爱的琴声;

流过树林,百草丰茂、万木竞发,春天穿上绿装,夏日戴上花冠,而深秋,广袤的银杏林为石羊披上了黄金甲;

流过村庄,鸡犬桑麻、田园如画,画卷里展开的是小桥、流水、人家,屋顶上的每一束炊烟都是幸福的密码。

最重要的是它哺育了勤劳、智慧和勇敢的石羊人。

尽管石羊既不产石头,也不以养羊著称,但是石和羊的品德赋予了石羊人美好的品质,比如石头的坚毅刚烈、舍身取义,比如羊的温良淳朴、仁义公平、亲善祥和……

毫无疑问,在众多的石羊人中,从徐家大院走出的徐慧是其杰出代表。这个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奇女子,从黑石河来到摩诃池,因“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而被后蜀主孟昶封为花蕊夫人。尽管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最黯淡的时期,但因有了花蕊夫人而格外明亮了一些。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型宫词作者;她和孟昶完成了第一副对联,发起成立了第一个国家画院;她建议孟昶编撰《前蜀书》、编选《花间词》、颁布《劝农诏》,劝导孟昶爱惜百姓、轻徭减赋、下臣上谏、广开言路。她对成都的另一大贡献,就是组织民众在成都遍植芙蓉,“芙蓉城”因此得名。

而让花蕊夫人千古留名的,是她被赵匡胤俘后所作的《述亡国诗》:“君王城头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令无数男诗人羞愧和汗颜。

她才华和豪情的源头,就是那条流淌至今的黑石河。杨升庵、张大千等都曾以自己的方式向这位黑石河的女儿致敬。



青城县里得偷闲


0



当黑石河流到北周天和四年(569年)时,石羊因得它之灌溉,早已民富物丰,繁华异常。它惊讶地发现,曾经的齐基县已经改为清城县,而治所就在石羊镇古城村。后唐玄宗下诏更名为青城县。

静静流淌的黑石河,见证了一座县城700多年的兴衰。

在这里,不少诗人担任过县令。比如唐代“一瓢诗人”唐求于唐乾符二年(875年)任青城县令,留下了诗句:“钟声已断泉声在,风动茅花月满坛。”北宋诗人吕大防以著作郎任青城知县,留下了诗句:“江山观掌握,梁益布丹青。”最著名的青城县令当属号称“铁面御史”的赵抃,他的清廉之名早已随着黑石河和青白江名留千古。与之同时留名的,还有他的诗句:“背琴肩酒上青城,云为开收月为明。”

青城县之名与黑石河之水,不仅印在石羊人心中,也被南来北往的诗人们储藏在他们的行囊里。杜甫留诗《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有句云:“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苏洵留诗《忆山送人》,有句云:“岷山青城县,峨眉亦南犍。”陆游留诗《青城县会饮何氏池亭赠谭德称》,有句云:“赤日黄尘行路难,青城县里得偷闲。”范成大留诗,“雨脚背人归玉垒,江声随马入青城。”

斯人虽逝,斯文犹在,那些被诗人们反复推敲的诗篇一直被黑石河所传诵,并随着江水,流向更远的远方。



锄头种田笔种诗


0



黑石河,从2000多年前流到了今天,不仅持续为“天府粮仓”贡献出它的每一滴水,它诗意的吟唱也从未停歇。

300年前,发源于石羊镇邬家坝、七里坝的“柳街薅秧歌”吟为诗、唱为歌,信手拈来,现编现唱,口口相传,代代相授,风靡成都平原,盛传岷江流域,成为黑石河最质朴的诗歌和第六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清之王图书,现代之马仁海、许伽、陈道谟,当代之马及时等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从这片土地上走向更加辽阔的远方。

2003年,石羊人邱岗、程光林、周兴强、刘宗德等诗歌写作者发起成立了诗歌文化群众组织——柳风农民诗社。“一不小心”,黑石河畔就诞生了新时期中国第一家农民诗社。

经过20年的发展,诗社不断发展壮大,现有社员100余人,学诗、写诗者500多人,稻田边、竹林下、茶园内……到处都是诗歌的沃土。“忙时各自勤耕种,闲来相聚共吟哦。锄头种粮笔种诗,石羊农民最风流。”这是诗社社员们最生动的写照。中央电视台、《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等多家媒体都报道过诗社或集中刊发过社员作品……

乡村振兴从此有了文化的源头,文农旅融合发展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在此基础上,石羊还发起举办了中国田园诗歌节。

在诗的浸润下,石羊开始悄悄蝶变。

曾经的河西重镇居然在一首诗中找到了乡村振兴的崭新出路。石羊镇先后获评“中国最美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诗歌之乡”“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都市首批非遗特色小镇”“川西林盘文化之乡”“中国田园诗歌之乡”等。尤其是近年来,中国首届农民丰收节分会场和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分会场均设立于此,成就了一段黑石河、诗歌与乡村振兴的佳话……当代诗人从黑石河的一江春水里,找到了无处不在的乡愁与灵感。

川观夜读期待您的加入



川观新闻微信《夜读》邀请您成为“川观夜读”的分享人,让阅读真正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


来源 《四川农村日报》“大地周末”栏目

作者 王国平

编辑 周志敏
校对 徐登林
责编 邓强
审核 史册


你知道花蕊夫人的故事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川观新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