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融者,更容易!从入海之口驶向更深蓝海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天府新视界 Author 岷江轩
何谓融合?天地相融以白,万物生化其间。
2023年7月17日,四川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传播“航母”——“天府融媒联合体”,顺深融之势,从媒体融合的入海之口驶向了更深蓝海。
拥有“4+21+185”超大型战列编队,涵盖省、市、县三级逾200家传媒单位,这样的探索在全国都是先行。打破体制机制禁锢、积极拥抱信息革命,用技术引领融合发展、打造省域大传播体系、重构融媒传播,这是四川传媒主力军对移动互联网主战场的全面进军。
易融者,更容易。林清玄先生笔下曾这样写道:白鹭立雪,愚者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
传播时代之变,强调千万遍都不嫌多。
走过光与电,来到数与网,迎接智与云……了解趋势,才能理解“航母”启航的初心,走好未来的改革之路。
未来已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给信息传播带来全流程、颠覆式影响。万物皆可传播,站在信息前哨的媒体,不能在这场革命中甘拜下风。
敢为天下先的四川,这回又一次走在了媒体融合改革的前列。一个“头部”做大做强,“腰部”分类推进、“尾部”提质增效的省市县融媒传播体系,初芽渐成树。
联合传播大势所趋,主业贯通、声量放大的成效初显。成都大运会期间,天府融媒联合体226个新闻客户端统一开设“天府融媒看大运”专题专栏,全网传播超100亿人次。令人欣喜的是,一年间,天府融媒联合体集群式推送1713条重点稿件,其中426条传播量超千万,23条传播量上亿。在天府融媒联合体的赋能下,市县媒体一“融”俱荣,“百万+”“千万+”稿件数成倍增长。
媒体融合是一篇大文章,不仅要爬坡上坎,还要弯道超车。天府融媒联合体解决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传播效能提升问题。平台建设涉及资源整合、技术研发、资金投入,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很多工作在全国都是开创性的,没有经验可循,现阶段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不断完善。比如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融媒产品还不够多,主流声音在中央媒体和商业平台上的声量还有待提高。人工智能应用日新月异,但我们研发周期长,一些技术产品研发出来后,往往落后于互联网公司产品,特别是自己研发的人工智能产品还不足以支撑当前媒体发展实际所需。新媒体技术人才和传播人才紧缺,人才机制、媒体运营机制与互联网企业还有较大差距,这些都需要我们持续完善创新,大胆探索实践。
下足省域媒体深融的“绣花功夫”。新的舆论生态和传播特点下,要融得进、合得来,必须脱虚向实。天府融媒联合体中,省市县三级媒体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有着不同角色,“4+21+185”抱团发展,是有机整合,不是物理拼装。要发挥“乘数效应”,提速天府融媒联合体建设,应在建立完善指挥体系、着力推动高质量传播、加快建设技术平台、全力树立融合样板、持续夯实人才支撑等方面下足下深“绣花功夫”,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管理手段的共享融通,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省域全媒大传播体系。
融媒产品要立得住、叫得响,还要传得开。天府融媒联合体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传播功能,优质内容是生产力,是赢得发展的根本。内生激活,集合省市县三级媒体优势和资源,以全域新媒体联动合力高效进行高质量融媒产品生产;市县媒体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找准内容生产与媒介生态、与地方文化的“融合点”,做优内容生产传播。外生赋能,结合中央、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时间节点,统筹省内各级媒体资源,联动中央主要媒体驻川机构开展协同采访、立体传播,让中国声音四川声音更强劲;善于借助商业平台,拓宽传播渠道,放大声量。
天府融媒产品矩阵
不遗余力做强技术支撑。数字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跨界融合,但也暴露出“数字鸿沟”——新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今年,天府融媒联合体的重点工作清单中,融媒技术、数据分析、数字传播这些字眼频频出现,目的就是要为内容插上技术“翅膀”。从“能用”到“在用”再到“有用”,天府融媒技术平台不断升级,科学化、数据化掌握新闻组织策划、报道传播统计等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全链条关键环节;持续推进天府融媒技术平台管理侧数智化系统应用建设;加强自主可控平台建设,在前沿技术攻关上抢占先机,持续为成员解忧破难、赋能发展,确保“航母”行稳致远。
从融媒到智媒,这是一场自我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扎根天府沃土,汇聚共建力量,更要勇立技术潮头,坚定共融志向。
站上新的起点,向云端,入深海,定能“一起共精彩”。
本期话题
·川观夜读丨“毫无积蓄,负债甚重” 李劼人的干部履历表曾这样写
·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或有一定极端性!四川双警齐发
·从“中华第一龙”到二十八宿星象,中国古人是怎么看天的?
近期热门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来川观新闻APP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