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到“休眠”? “烤”验需“凉”策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天府新视界 Author 岷江轩
赏桂看月,可谓是中秋必选项。然而,9月19日,中秋已过,四川多地的桂花仍未开放。有业内人士分析,这是今年初秋温度太高,导致桂花“休眠”了。
热过吐鲁番,四川加入“40℃俱乐部”!
今年,四川盆地正经历同期罕见的酷热天气,热度直逼2022年的历史极值。
这波高温来势汹汹,不仅持久且强度惊人,多地刷新历史纪录。自8月19日起,四川盆地气温一路狂飙,频频“刷屏”全国高温榜。整个8月,四川74县站日最高气温在39℃以上,46站在40℃以上,泸州、南充等城市纷纷解锁“40℃俱乐部”。
8月全省平均高温日数14.2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2天。
从具体的点位来看,8月有35县站高温日数超过2022年,为历史同期最多。全省日最高气温为43.3℃,出现在8月28日合江站,仅次于2022年同期全省日最高气温。渠县则以42.6℃的高温刷新了当地9月的纪录。9月以来,成都市(温江站)平均气温26.8℃,1951年以来位列第一。
好不容易,在中秋假期前有了降温的迹象,却不料气温再次“反扑”。中央气象台的数据显示,9月18日13时,全国2418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中,气温前十被川渝两地的站点包揽,其中,四川占四席。
为何今年“秋老虎”如此凶猛?高温又是如此“超长待机”?
气象专家表示,这与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相关。今年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并且与大陆高压联手形成庞大的暖性高压带,在其持续控制下,南方的高温天气才会“超长营业”。
高温橙色预警下的成都生活,一架飞机从落日前飞过 摄影/C视觉 华小峰
落脚到四川,在全球变暖气候背景下,副热带高压控制范围和强度日益增加,对冷空气的抵抗能力也越来越强。再加上四川盆地一带因为地形原因,长时间集聚的热量不易消散,从而加剧了当地高温天气的发展,“秋老虎”横行。
四川何时才能退出“高温群”?
最为关键的是冷空气南下的时机及其强度。尽管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可以有效地降低我国中东部地区的温度,但由于四川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地形因素不仅阻挡了冷空气的迅速渗透,还影响了热量的有效扩散。再加上夏季长时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进一步延长了高温天气的持续时间。
依据当前的气象预测分析,9月19日至21日,受强冷空气影响,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有4—6级偏北风。21日后,四川盆地的高温范围也将明显缩小。
历史上,四川的最高气温是多少?
按照《四川省志·地理志》记载,四川盆地的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彭水(今重庆市彭水县)。1953年8月19日,这里曾出现44.1℃的高温,是当年全省(重庆未直辖前)的“天花板温度”。
从成都来看,四川省档案馆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各类情况统计》显示,1937年至1944年成都8月平均气温多数分布在24℃—26℃。在记载1990年至2005年成都气象情况的《成都市志(1990—2005)第一册综合》中,成都这16年间的8月平均气温依然维持在25℃。
据央广网报道,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将呈增多趋势。目前50年一遇的极端高温事件将变得更加常见。面对大“烤”,不可掉以轻心。需要“凉”策应对“烤”验。
各部门需提前谋划,不断健全主动预防和处置方案。政府部门发布高温预警信息,加大对公共场所避暑设施的投入。社会各界也纷纷为高温下的劳动者们送清凉。在气候变化加剧的情况下,现有的预判与应对能力是否够用?
9月4日,市民在成都一号防空洞纳凉 图据川观新闻
在农业方面,由于高温干旱天气的持续,蓄留再生稻田块要保持一定水层,避免高温与干旱对再生稻孕穗期与开花期的复合胁迫而出现再生稻绝收的重大灾害损失。
在用电供应及安全、森林防火、交通、物流、旅游等领域,都要加快健全预防和应对措施。要强化水电支撑地位,提高风、光能源占比,加快“用电顶峰”兜底调节性火电建设,加快互联互济电网通道建设。
在安全生产上,聚焦建设施工、涉水、用火用电、易燃易爆、电动自行车、有限空间作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抓好高温时段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高温天气引发的安全隐患,作业时尽量错开高温时段。
高温健康预警系统也不可忽略。高温会引发热射病,要完善高温健康预警系统,尤其是让更多老年人、慢病人群充分知晓高温等极端天气的危害。
应对“烤”验,好心态也很重要。四川人也在用幽默、好心态消解着高温。“冰箱以外都是远方,空调房以外都是他乡”“你只想漠漠轻寒上小楼,却出门路上烤到熟”“五花马,千金裘,都不如藿香正气清凉油”……
本期话题
推荐阅读·千万读者都在看
·黎巴嫩连环爆炸案,世界影响有多大?丨夜观天下
·湖南长沙警方通报“刘某杰遇害案”,两名嫌犯坠楼身亡
·首次披露!“老虎”杨克宁,涉嫌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
近期热门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来川观新闻APP看更多
来源 天府新视界
编辑 蒋华
校对 罗玉龙
责编 杨昕
审核 赖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