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名90后女组工干部眼中的组织部

2017-03-15 公选王

点击上方蓝字“公选王”一起玩耍

提到组织部大家很好奇,提到组工干部大家觉得很神秘。其实组织部不是特殊部,组工干部也不是特殊材料,他们就是一个个普通而又真实的干部。来看90后美女组工给大家解密组织部的故事。

踏上组织这条路

作者:晓鱼

踏上这条路/你就选择了长驱直入/使命的门槛决定你的高度/责任的纤绳勒进肩膀深处/经年累月忘我工作/加班加点不计寒暑

啊,组工干部/一颗忠心向着党/不管前路多少艰难困苦/啊,组工干部/甘当人民的公仆/默默奉献胜却风景无数

踏上这条路/你就注定要风雨无阻/人梯的精神承载你的稳固/天平的尺度镌刻你的风骨/急难考验冲锋在前/荣誉面前主动让步

啊,组工干部/一颗忠心向着党/不管前路多少艰难困苦/啊,组工干部/甘当人民的公仆/默默奉献胜却风景无数

这首《踏上这条路》,是一位有着多年组织工作经历的好朋友所创作。朴实无华的歌词,道出了组工干部无言的奋斗、无上的责任、无悔的付出、无私的奉献,一字一句,唱出心声,一言一语,引起共鸣。

外人都道,“跟着组织部,天天有进步”,仿佛进了组织部门便可保仕途无忧。组织部门很锻炼干部,组工干部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领导、去积累人脉。然而,从来就没有什么坐享其成,只有自身百炼成钢,才能真正抓住“机会”,亦只有自身足够强大优秀,方能不负机会不负期待。换言之,“进步”来自能干苦干实干,缘自尽心尽力尽责。

十分荣幸,身为90后的我,也是组工干部中的一份子。写下这篇感悟之时,已是我在组织部门工作的第1277天。三年多的时间,我从对组织工作一知半解的“门外汉”,到如今在部分工作上能够独当一面的“小能手”,我在这里收获、在这里成长。今天,我将用拙劣的笔触,记录下身边组工干部的点滴经历,抒写下自己有限组织工作经历的些许体会。

1.踏上这条路,要坚持学无止境


镜头1

某天下午,部长刚刚传达完上级的会议精神、部署好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搁下一句“接下来由副部长主持进行业务测试”后离开。“临场考试”突然而至,可组工干部对此早已“免疫”,这不过是众多季度考试、随机业务测试中的一次。展卷、握笔、答题,一系列动作有条不紊,填空、选择、判断、问答、写作,一笔一划交出近期学习的成效答卷。

镜头2

政研室会议室内,一场讨论热烈的党委部门集体改稿会正在进行。“目前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哪些问题?组织部门的同志比较清楚,来谈一谈。”面对政研室主任一次次的发问,第一次参加改稿会的小J同志内心忐忑,不停思考、不断回想,将部内近期重点工作安排、工作总结、汇报材料中的表述、数据等内容迅速整理,逐一进行汇报。事后,小J同志感概:平时科室长带着参加部内会议、起草文稿,及时全面掌握部内科室工作和动态,没有这些日常的学习和积累,今天可就丢脸了。

这就是组工干部,“考试”无处不在,学习永无止境。对组工干部而言,一日不学习,思想没灵气;一周不学习,说话没底气;一月不学习,干事没谱气。这话一点不假儿,组织工作点多面广、政策性强、业务繁杂,既需要及时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国家社会发展动态,又要精准掌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各项业务知识,还要适时补充科技、经济、法律、社会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既做专业精湛的“行家里手”,又当见识丰富的“多面手”。作为组工干部,必须练好学习的基本功。要勤于学习,把学习作为一份政治责任,将学习视为提能强质的第一途径,深学理论、精学业务、广学知识,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争做学习上的表率。要善于学习,学习囫囵吞枣不行、一知半解也不可,必须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库”,健全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知识高度、增加知识厚度、拓展知识广度。要活学活用,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开展工作,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实践中检验,真正懂政策、熟业务、会运用,做到眼观四方、耳听八方、脚行万里。

2.踏上这条路,要始终严守纪律


镜头3

又遇干部考察,干部科的全体同志又变得有点“神经质”了,总担心会出错,总害怕有遗漏。W科长一如既往在办公室“坚守”阵地,再三给各位干部考察员灌输保密意识、强调纪律规定。新来的年轻同志有干部考察的相关问题要请教,也将其“拒之门外”,改为到科室亲自辅导,避免相关的干部信息有任何泄露的可能。部内同志戏言,一向亲和的W科长,每年总会不定期地闹几次“脾气”,挂上一副“不要和我说话”的表情。

镜头4

周五晚上11点多,忙碌了一整天,刚驱车80多公里回到老家的C哥,还没来得及抱抱一个月未见面的妻女,就接到了办公室“明早8时30分会议室准时开会,安排……工作”的电话通知。好不容易得来的周末泡汤,第二天天还未亮,已踏上返回工作单位的路途。到家时,女儿已睡熟;离开时,女儿还未醒。这一别,再见也是两周之后。

这就是组工干部,铁一般的纪律,铸造铁一般的干部。组织工作历来头绪繁多、任务繁重,每一项工作都有严格的程序标准、工作纪律、时间要求,一招不慎易致满盘皆输,行差踏错贻误时机大局。对组工干部而言,守纪律、讲规矩是最基本的底线要求。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纪律这根弦时刻都是紧绷的,一个电话随叫随到、24小时开机“待命”早已是家常便饭,讲任何话、做任何事情、到任何地方,该坚持哪些原则、执行哪些程序、遵守哪些纪律,早就铭记于心、实践于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都说组工干部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可在遵规守纪上从来不曾有过特殊和例外,有的只是比普通党员干部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纪律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每个组工干部必须将讲纪律、守规矩作为基本的职业操守,坚持以身作则,强化严以律己,注意防微杜渐,“纪律弦”时时绷紧、“紧箍咒”天天念叨、“小木鱼”常常敲响,始终保持组工干部遵规守纪的良好形象。

3.踏上这条路,要敢于担当责任


镜头5

某国家法定假日,候机厅里,D副部长正准备与妻子搭乘班机,去看望在上海读书的女儿。临登机前,一通工作电话,行程就此打消,妻子独自一人飞往上海,他则立马赶赴县市处理紧急任务,一干就是一周。期间,面对妻子的责怪、女儿的抱怨,除了好言安慰与不知何时才能兑现的承诺,唯留遗憾与无奈。

镜头6

一个周五下午,某单元房内,明天即将举行婚礼的妻子正与小伴儿一起布置新房,却唯独不见丈夫的身影。办公室内,即将成为新郎的Z科长,依然埋首于电脑前不停敲打着键盘,便签条上赫然写着“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清单。“科室就我一人,哪敢休什么婚假。”至今仍记得周日在办公室里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时,心中的那份震撼。目前结婚已近两年,答应妻子的蜜月之旅还是遥遥无期。

这就是组工干部,对亲情的意识很淡,对责任的意识很强。由于组织工作的原则性和特殊性,在亲友的眼中,组工干部大多是没有“人情味”的。朋友邀约聚会,总是“忙碌”而不得实现,久而久之,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家人计划出行,常因“加班”而无限搁置,长此以往,亲情的港湾“逐渐冷清”。事实上,身为组工干部,不是不念情、不是不顾家,只因身上有使命、肩头有责任,革命的砖头就得哪里需要哪里搬,即便心中再想与友人相聚、与家人团圆,在行动上却只能义无反顾“抛友弃家”,唯有无奈、唯有亏欠,只能但求理解、惟愿安好。责任,于组工干部而言,就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不仅要时时挑在肩上,还得负重前行,遇到“硬骨”要敢啃,碰到“险滩”要敢涉,风险面前要敢担,诱惑面前要敢拒,始终不推诿、不懈怠、不退缩、不忘本。

4.踏上这条路,要能够无悔付出


镜头7

3天的时间,要完成2个州市的专题调研。年近50岁的M姓女副调研员接到任务,毫不犹豫立即启程前往。到达目的地,不顾飞机、汽车的旅途劳累,简单晚餐过后马上投入工作,个别谈话一谈就至凌晨。第二天一早,查台账、访实地、挖问题,样样精细、事事精准,白天奔波了解情况,晚上抓紧梳理材料,连轴转也不说苦喊累。其实,她已在组织部工作了20多个年头,这样的日子早就习以为常。

镜头8

每逢遇到干部考察、领导班子分析研判等重点工作,考察组名单里无一例外都能见到W哥的名字。曾经,他也是一名组工干部,对干部工作颇为熟悉。尽管已经离开组织部门一年有余,但凡遇到与干部工作相关的事情,每次都少不了他的份儿。如今在其他部门任职办公室副主任的他,本职工作也很繁重,可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总是任劳任怨、马不停蹄,保质保量完成任务。W哥常以“组织没有忘记我”作结。

这就是组工干部,甘为人梯,默默奉献。来到组织部门,“老组工”对新同志的提点,最多的莫过于“选择了组织部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没错,他人看到的往往是组工干部的“光鲜”与“进步”,很少了解那些日日夜夜、加班加点的辛劳,也很难体会那种因思考工作“寝不安席、食不知味”的煎熬,更无法理解那份始终如一、甘之如饴的坚持。奉献,是一代代组工干部的工作态度、精神追求。一旦进了组织部门,就得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思想准备,要有“不怕为他人做嫁衣”的胸怀,敢于做“能吃苦”“敢吃亏”的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不图名、不唯利、不攀比,有功劳时不伸手,有苦劳时不计较、有疲劳时不抱怨,始终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保得住本色。即使是离开,只要组织有需要,就毫无怨言拿出行动、作出示范,不负信任、不辱使命。

结 语

也许,以我浅薄的认识和短暂的组织工作经历,尚不能真正领会和概括组织工作的全部意义,留下的不过是一名90后组工干部的微末之言。也许,以我粗浅的文辞,并没有书写下身边组工干部的感人事迹,记录的不过是万千基层组工干部真实的生活工作状态。时光荏苒,作为一名年轻的组工干部,很快我在组织部也将满4年的时间,太多的收获无法一一记录,太多的感动难以一一言说,最后便以“踏上组织这条路,无怨无悔;不忘初心继续行,勇往直前”结束吧。


来源:帅帅职场


长按或扫码

每日精彩不停放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