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面世(附全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是骨质疏松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2015年9月18日在广州进行的第三十六届世界骨科大会上,召开了《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发布会,正式推出了《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指南由邱贵兴院士牵头组织,骨科、内分泌科、妇科、放射科等相关学科的55位专家参与编写,历时一年,经3次修订,于今年9月定稿发布。新指南对国外最新学术文献进行分析解读,系统全面总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进展和临床经验,为一线临床实践工作提供理论和操作指导。

发布会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裴福兴教授与北京军区总医院孙天胜教授主持,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院士介绍了该指南的概况,北京协和医院赵宇教授解读了指南内容。


杨惠林教授、孙天胜教授、邱贵兴院士、裴福兴教授(左起)


调查显示,2006年中国有2亿多人存在低骨量现象,约70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中国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健康问题之一,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将大量增加。同时随着经验的积累,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诊疗的理念和手段也在不断丰富和更新,国内外权威学术组织都在不遗余力地对该领域的进展进行研究和规范。



邱贵兴院士介绍指南


我国目前已有的相关指南系2006年、2008年和2011年由其他学会制定和改编,而这些指南主要侧重于骨质疏松症的诊疗。为促进规范骨质疏松症骨折的诊治而制定了本指南。新指南将骨质疏松症与骨折并重,突出骨科特点,强调内外兼修,还增加附件进行详细解释,建立了新指南写作模式。其内容包括脊柱、髋部、桡骨远端、肱骨近端等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策略。

指南更新了相关进展,可操作性强,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解答了临床医师的困惑,更加强调病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如转子间骨折以髓内固定为主;髋部骨折无禁忌时尽量手术治疗;讨论了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详细说明了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及围手术期用药、西药的选择和中药的定位等。

南指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及治疗难点为:①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易发生并发症。②多为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置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③骨形成与骨痴成熟迟缓,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④卧床制动期将发生快速骨丢失,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⑤致残率、致死率较高。⑥再骨折发生率高,艘部骨折患者一年内再次发生骨折达20%。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基本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




内容来源:“骨科在线”及《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小编

1. 您可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指南全文。

2. 您可回复“骨折”或“骨质疏松”,查看相关指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