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胰岛素泵使用攻略,做个合格的调泵师

2017-10-17 医脉通临床指南

医脉通导读


胰岛素泵治疗能更好地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特点,降糖效果明确并能有效减少血糖波动与低血糖的发生,目前除应用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外,越来越多的还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胰岛素泵该如何正确使用呢?


胰岛素泵治疗的定义


胰岛素泵治疗是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通过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方式,最大程度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从而达到更好控制血糖的一种胰岛素治疗方法。


胰岛素泵治疗的优点


● 胰岛素泵使用变异度较小的速效或短效胰岛素制剂,单一品种胰岛素在同一位置微量多次输注,不易产生胰岛素池,吸收稳定,降低胰岛素吸收变异度;


● 胰岛素泵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灵活调整胰岛素输注量,有效控制黎明现象和餐后高血糖等,减少血糖波动及低血糖风险;


● 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避免大剂量使用胰岛素导致的体重增加;


● 胰岛素泵治疗患者的血糖控制时间短,从而缩短了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时间;


此外,胰岛素泵减少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给糖尿病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不便,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患者满意度。


胰岛素泵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短期胰岛素泵治疗适应证


● 1型糖尿病患者和需要长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


● 需要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新诊断或已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


● 2型糖尿病患者伴应激状态;


● 妊娠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及糖尿病患者孕前准备;


● 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2.长期胰岛素泵治疗的适应证


● 1型糖尿病患者;


● 需要长期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血糖波动大者、黎明现象严重导致血糖总体控制不佳者、频发低血糖者、作息不规律且不能按时就餐者、不愿意接受胰岛素每日多次注射者、胃轻瘫或进食时间长的患者;


● 需要长期胰岛素替代治疗的其他类型糖尿病(如,胰腺切除术后等)。


3.不适合胰岛素泵治疗的人群及禁忌证


● 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期、高渗性昏迷急性期;


● 伴有严重循环障碍的高血糖患者;


● 对皮下输液管或胶布过敏的糖尿病患者;


● 不愿长期皮下埋置输液管或长期佩戴泵,心理不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


● 患者及家属缺乏相关知识且接受培训仍无法正确掌握使用;


● 有严重心理障碍、精神异常或生活无法自理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目标,目前在我国的相关指南中推荐如下: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2012)血糖控制目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血糖控制目标


胰岛素泵初始剂量设定


每日胰岛素剂量:每日胰岛素剂量计算应根据患者糖尿病分型、血糖水平及体重情况确定。初始剂量推荐如下:


● 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胰岛素剂量计算根据不同的糖尿病类型胰岛素剂量设定为:


1型糖尿病:一日总量(U)=体重(kg)x(0.4~0.5)


2型糖尿病:一日总量(U)=体重(kg)x(0.5~1.0)


● 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胰岛素剂量计算可根据胰岛素泵治疗前胰岛素用量计算,如下表:



剂量分配:包括基础输注量和基础输注率的设定。每日基础输注量=全天胰岛素总量x(40%~60%)。初始胰岛素泵治疗时,基础率占总剂量比例建议如下:


● 成人   全天胰岛素总量x(40%~60%) 


● 青少年   全天胰岛素总量x(30%~40%)


● 儿童   全天胰岛素总量x(20%~40%)


剩余部分为餐前大剂量总量。初始设定的餐前大剂量总量一般为初始全天胰岛素用量的50%,按照三餐1/3,1/3,1/3分配。最佳情况应根据饮食成分,特别是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血糖情况个性化设定。


妊娠期胰岛素泵治疗方案推荐:1型糖尿病患者妊娠期胰岛素总量设定(基础和餐时剂量各50%),如下表:



胰岛素泵输入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胰岛素剂量调整的原则是根据自我血糖或动态血糖监测结果进行动态调整。以下情况更应注意调整胰岛素泵剂量:


● 初始胰岛素治疗;


● 有血糖剧烈波动;


● 有低血糖发生;


● 患其他疾病、发热、应激状态(如创伤、精神打击、悲伤、恐惧等)引起血糖升高;


● 妇女月经前后;


● 妊娠期;


● 血糖未达标;


● 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血糖监测


胰岛素泵治疗中胰岛素剂量调整的依据是自我血糖监测数据。在开始治疗阶段应每天监测4~7次,建议涵盖空腹、三餐前、三餐后和睡前。如有低血糖表现可随时测血糖。如出现不可解释的空腹高血糖或夜间低血糖症状,应监测夜间血糖。达到治疗目标后建议每日自我监测血糖4次。


参考文献

1.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2014).

2.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2012).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来源:医脉通内分泌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