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锌缺乏症临床防治专家共识》发布,预防治疗看这里!
锌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微量营养素,参与机体内许多生理生化过程。近年来,全球锌缺乏症的趋势和流行程度趋于稳定,但在发展中国家的儿童中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学专业委员会邀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儿童锌缺乏症临床防治专家共识》,以期指导和规范锌元素在儿科的临床使用。
锌缺乏症的预防
人体中的锌元素主要通过膳食获得。预防锌缺乏,首先需要坚持均衡膳食,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合理搭配,避免偏食,进食一些锌含量较丰富的红肉(牛肉、瘦猪肉、肝脏等) 、部分海产品(如牡蛎,但不宜大量食用) 、鱼类、禽类等。
对易患缺锌的高危人群适当补充锌的每日供给量,如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慢性腹泻和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患者、长期采用肠外营养的患者等。因母乳锌含量不断降低,出生6 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单纯母乳喂养已无法满足其营养性要求。
根据儿童锌元素营养性需求,可量化地估计其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2017 年国家卫健委发布行业标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对锌元素的DRI 给予推荐,包括平均需要量(EAR) 、推荐摄入量(RNI) 、适宜摄入量(AI) 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见表3。
由于居住环境、饮食习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锌元素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含量不同,补锌时还需参考本地区正常儿童锌元素含量参考值。
锌缺乏症的治疗
出现锌缺乏时,首先积极去除纠正缺锌原因。锌元素的补充应优先日常膳食补锌。对于早产儿缺锌,正常母乳喂养通常足以纠正。如果母体锌储备过度消耗或锌缺乏,母乳可能会缺锌。哺乳期成年妇女的每日推荐饮食锌摄入量从每天11 mg 增加到每天12 mg。如果乳汁分泌低,婴儿将需要补充替代。
人体对膳食中锌元素的吸收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存在无法快速、准确扭转锌缺乏的问题,可使用多种锌盐及其复方药物等补锌药物,如赖氨葡锌颗粒。
WHO 急性腹泻病指南中推荐选择水溶性较好的锌盐便于口服,包括硫酸锌、醋酸锌和葡萄糖酸锌。
对锌元素缩短感冒病程及减轻病情的临床作用目前还存在争议,不推荐常规用于儿童普通感冒。
补锌治疗应口服给药,宜选用易溶于水、易于吸收、口感较好、成本较低的补锌药物。相关药物代谢研究显示,单独给药后,葡萄糖酸锌、硫酸锌、醋酸锌的吸收效率相近,均高于氧化锌。常用补锌药物具体见表4。
过度补锌的风险
日常膳食锌充足时,加用补锌药物存在锌元素摄入存在超UL 剂量的可能性。儿童最高摄入耐受量(UL) 以内补锌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在儿科临床中少见,但高剂量锌会产生急性毒性,可能对免疫系统、铁、铜和胆固醇的状态产生不良影响,可致恶心、呕吐、食欲降低、腹泻及头痛、贫血、神经系统病变和脂代谢异常。
以上内容摘自:儿童锌缺乏症临床防治专家共识编写专家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学专业委员会.儿童锌缺乏症临床防治专家共识.儿科药学杂志.2020,26(3):46-50.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原文请见“阅读原文”
精彩回顾(点击查看)